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1953年2月25日,《于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上映。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Jacques Tati)塑造的经典人物“于洛先生(Mr. Hulot)”横空出世。

65年过去了,于洛先生仍是我心中仅次于卓别林的喜剧形象。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谁是于洛先生?

20年代,青年塔蒂在服役时,认识了一个理发师。这人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在军队里和在外面是不同的。他叫长官永远是sir,而不是上校之类的,被纠正后,他会很真诚地道歉:I’m sorry,Sir。他永远骑不好马,还丢三落四的,而且从来不脸红。这种愚蠢加天真反而使他显得无所畏惧,不可战胜。这个人就是于洛先生的原型。于洛这个名字则来自塔蒂的一个邻居。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服役时期的塔蒂

人们喜欢将于洛先生与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塑造的银幕形象相比较。比如,卓别林的流浪汉裤子肥大,于洛先生的裤脚总是短3分。流浪汉戴礼帽,于洛先生戴软帽。流浪汉总是拿着一把拐杖,于洛先生则总是带着雨伞。流浪汉总是后仰着走路,于洛先生则走路前倾。而于洛先生的条纹袜子,据说是从基顿那里学来的。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塔蒂(左图左二)与巴斯特·基顿(左图左一)

不过,于洛先生和他们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塔蒂说:“我与卓别林或基顿正好相反。以前,喜剧演员总会说:‘我是这部影片里负责逗乐的人。我会跳舞,会唱歌,会杂耍,还会其他很多事情。’但于洛先生不同,他就是生活本身。他不需要制造笑料,只需走路就行了。

是的,于洛先生就是一个你能在街头见到的人,而不是一个负责逗笑的角色。他不知道自己举止滑稽,

在于洛先生的世界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喜剧。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于洛先生在哪里度假?

塔蒂决定让于洛先生和那些中产阶级一起到海边度假。1951年的夏天,他和美术指导Henry Lagrange在比利时和法国的各个海滩巡视,寻找合适的外景地。Lagrange一路对见到的海滩做记录,塔蒂最终选中了Saint-Marc-sur-mer海滩。那是一处海滨度假胜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部分毁坏。为了拍电影,他们重新设计了那里的建筑物。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外景地Saint-Marc-sur-mer海滩(2009年)

那间游客入住的旅店在拍摄期间仍然营业,不过,为了不妨碍旅店正常生意,塔蒂在旅店的一侧造了个假门。实景拍摄带来意想不到的逼真效果,在那里度假的游客们有机会体验一把当演员的感觉,不过有时候还是会被清出拍摄现场。

影片热映后,很多来这个海滩游玩的人都提出要住于洛先生的房间。旅店主人只好一遍遍地跟大家解释,于洛先生住的房间根本不存在,那只是一个天窗而已。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如何演好“自己”?

作为一名哑剧演员,塔蒂不仅善于模仿他人,还善于指导业余演员模仿他们自己。他喜欢业余演员,觉得职业演员永远演不好真实生活中的样子。他教他们如何表现自己,比如模仿他们某种特殊的步伐或姿势,再让他们来模仿。

塔蒂喜欢找演员扮演他们本身,比如,频繁接电话的商人本身就是个商人,他是女主角的丈夫。女主角不想离开丈夫太久,塔蒂就索性把他一同签下,让他演自己。其他那些演员有的是塔蒂从舞台上找来的,有的是业余演员,很多都只演了这一部戏。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真的自由了吗?

远离日常生活真的能获得自由吗?塔蒂怀疑这一点。影片中,这些中产阶级放下工作,收拾好行囊,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赶往度假胜地,就像在上班,闹闹哄哄,匆匆忙忙,显得新鲜又好笑。

然而,度假的日子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打网球,野餐,骑马,散步,打牌,就像在履行一项项任务。他们通过铃声得知什么时候吃饭,晚上要安安静静地听收音机,按时睡觉。休闲度假显然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出于习惯和计划,他们做的事情和去年一模一样,并且计划“明年一定还来”。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除了于洛先生,大概只有那对每时每刻都在散步的老年夫妇有些不同,他们显然很享受这次旅行,而且颇欣赏于洛先生的古怪。在看到于洛先生和女主角跳舞后,老先生也获得了一种乐趣。

而于洛先生,不仅毫无计划,还乱七八糟,他初到旅馆,就让一阵风扰乱了大厅里的宁静。他大声播放爵士乐,惹来所有人的不满。他害一艘正在上色的船飘到海里,还因为搞不定一匹马无意间放了女主角的鸽子。他令几乎所有游客厌烦,离开时,几乎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换地址。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因什么而发笑?

于洛先生的喜剧形象是从那辆1924年的Amilcar牌轿车建立起来的。他开着这辆噪音极大、快要散架的老古董前往度假地,相对的,人们骑着单车,乘坐火车或大巴前往。于洛先生显然跟他们不是一类人,连在马路上睡觉的狗都懒得给他让道。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就像古董车古怪的声音一样,塔蒂给予影片中很多物体一种夸张而突兀的声音,使得平常不会注意到的声音细节也能很有趣。比如餐厅大门关闭时的咯吱响声。影片中段,用餐时间到了,一位服务生开始切肉,在他背后,游客们排成一列,迈着节奏相同的步伐,穿越响声不断的大门。每进来一位游客,服务生就根据其胖瘦切下一片肉,大门就配合着响一声。肉落下的速度与游客进门的节奏一致。塔蒂不仅让这些元素构成一种平衡的美感,还将切肉和进门的节奏与一首钢琴曲做了滑稽又充满韵律的融合。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对大多数喜剧导演来说,主角负责搞笑,而在塔蒂的电影中,笑点分散在同一场景的不同景别中,每一位角色都有其有趣之处。比如那对喜欢散步的老夫妇,老妇人每当捡到一块贝壳,都欣喜的交给丈夫,老头却看也不看马上给扔了。一位由于厌恶于洛先生而过度关注他的服务生,总是由于目睹于洛先生的古怪举动而在工作上出差错。而每次于洛先生给旅店大厅带来混乱——一阵小型龙卷风、突如其来的爵士噪音——都能让大家观赏到每个人滑稽的反应和奇特之处。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戈达尔认为,这部影片最重要的是对世界滑稽而冷静的观察。“这是塔蒂的兴趣所在。平凡的万物。青草的叶缘、风筝、孩童、小老头等的所有事物。每一件事物都在同时令人感到真实、奇怪与迷人可爱。”

下次见,于洛先生:)

影片原始的结尾被剪掉了。是这样的:大家离开海边坐上火车,一群人开始互相交流照片。照片上的游客都是静止的,带着标准的笑容,只有于洛先生永远在运动中,所以总是有一条胳膊或一条腿在画框外。最后一张是于洛先生的单人照片,他鼻子上有一块创可贴。

如果你喜欢卓别林,也一定会喜欢于洛先生

影片在1953年发行,在艺术院线上映长达数月、乃至数年。于洛先生在当时红极一时,有那么一段时间,光是“于洛先生”的预定就能让任何一家艺术影院赚上整整一周的好票房。

但是塔蒂和制片人奥莱恩却从此分道扬镳,他们由于提成的问题闹上了法庭。塔蒂决定完全独立,但是迟迟没解决的纠纷让他无法拿到自己的那笔收入。新片的投资遇到挫折,得罪了奥莱恩,其他投资商也不敢贸然给他钱,在一个时期内,塔蒂和法国电影好像隔绝了。于洛先生再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中,是五年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