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首先,鐵不鐵得看跟誰比;其次,鐵不鐵的標準不是投籃命中率,而是真實命中率(TS%)。

跟喬丹和詹姆斯、韋德這些球員比,科比確實是鐵!這個沒什麼可辯駁的,直接列表對比更為直觀:

在刨除了喬丹在奇才的兩年和科比跟腱斷裂後的107場比賽後,我們會發現,這四位的得分效率(這裡只真實命中率)排名並未受影響。無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效率從高到底都依次為:詹姆斯、喬丹、韋德、科比。其中詹姆斯和喬丹差距並不大(尤其考慮到喬丹場均得分數量獨一檔這一事實),韋德和科比差距並不大。

和這三位比,科比為啥鐵?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第一,喬、詹、韋身體素質和運動天賦更好,具有更強的爆發力。這讓他們具備比科比更強的突破能力(這裡包括單打後的突破和擋拆持球人突破)、下快攻能力、深位接球后放籃能力以及二次進攻能力,其中喬丹的背身單打能力也要比科比更出色。這一點屬於身體層面的劣勢,是後天很難改變的。這一差距決定了科比的平均投籃距離同喬、詹、韋比離籃筐更遠,效率自然會受影響。當然,我們不能說平均投籃距離越遠效率就越低,這一點我將在後面提到——只不過在聯盟還沒進入小球時代之時,大部分(並非全部)球隊的核心得分手都要遵循這個規律而已。

第二,科比的單打比重過高,影響整體效率。熟悉科比的朋友都應該發現一個現象:科比職業生涯的得分效率似乎和隊友強弱沒多大關係——他曾經跟奧尼爾、加索爾等全明星級別的球員做過隊友,也曾兩度組成老傷版“F4”,但其個人常規賽生涯得分效率最高的賽季卻是單飛的06-07賽季,那個賽季他的TS%(真實命中率)達到了58%。按照常理,隊友越出色、分擔的防守壓力就越大、自己面臨的壓力就越小、個人得分效率就應該越高才對,但科比是那個例外——為什麼呢?這一切都源於他的打法——單打比重過高!在之前回答鋒衛線單打能力誰最強這個問題時我曾系統的闡述過這個觀點:科比職業生涯面框單打(Isolation)+低位背身單打(Post-up)在其個人總進攻中的比重長期維持在45%-50%之間,也就是說無論隊友強弱,科比個人基本都有一半的進攻是靠自己單打拿到的——而這顯然會極大的影響他的命中率。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另外,科比被稱為“進攻萬花筒”,但事實上由於速度並不算頂級的快,科比的擋拆進攻相比韋德、艾弗森這些超巨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時候他的個人單打比通過隊友擋拆後終結進攻更有效率——以06-07賽季為例,這個賽季科比面框單打佔據個人進攻的38.4%,每回合通過面框單打拿到1.076分,超過聯盟95%的球員;相比之下,他當賽季個人進攻比重第二高的擋拆持球人只佔了總體進攻的13.2%,每回合只能拿到0.931分,雖然超過了聯盟87%的球員,但無論是相比個人的面框單打還是相比其他頂級後衛的擋拆進攻,科比在這方面顯然都沒什麼優勢。更何況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我能自己搞定問題,為什麼要讓隊友費力氣為我擋拆?但我們都明白:單打就算效率再高,也無法和快攻、空切這些高效的得分手段媲美,科比生涯面框+低位單打命中率長期徘徊在45-47%之間,和他的整體命中率相差不大。與科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詹姆斯和韋德的單打比重長期維持在20-25%之間,他們比較喜歡和隊友建立聯繫,喜歡利用擋拆、轉換進攻等高效的方式得分。喬幫主的單打也很多,但比重也還趕不上科比。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第三,科比具有更偏執的性格。前面說到科比單打比重過高,事實上這麼說還不夠準確——科比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單打,而是一打二、一打三甚至一打四、一打五。作為史上最偏執的男人,他對自己的投籃無比自信。打成的那些高難度進球固然讓球迷歎為觀止、大呼過癮,但這種打法毫無疑問會影響效率。而以詹姆斯、韋德、杜蘭特為代表的後輩球員更注重效率,尤其是詹杜引領的合理籃球已經成為如今聯盟的主旋律,個人英雄主義已經在逐漸的消逝。科比的偏執不僅僅表現在一打多,還有他生涯一以貫之的“帶傷作戰”:科比生涯的出勤率相當高,和詹姆斯身體逆天很少受傷不一樣,科比很多時候是重傷都不下火線。腳踝重傷?沒關係,綁綁鞋帶接著打!肩膀扭傷?忍忍就好了!手指骨折變彎?掰過來繼續投籃......從07-08賽季開始,科比的小指和無名指就長期受傷。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整個08年總決賽、奧運會,他的小拇指和無名指都是綁在一起的,中指同時還進行單獨包紮,這些對投籃和命中率的影響不言而喻。以09-10賽季為例:賽季初他的手指傷勢已經漸漸好轉,憑藉夏天苦練的低位單打,他在09-10賽季最開始的兩個月得分領跑全聯盟,命中率高達五成以上,但在09年12月下旬,他再次遭遇指傷,他依然選擇帶傷作戰,他的命中率也逐漸走低。另外,長期看湖人比賽的球迷都有一個感受:湖人24秒進攻時限快到的出手、關鍵球出手、絕殺出手統統都是科比的——這麼說可能誇張了,那我改成90%以上可以不?這個特質在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而且這種出手是可以大幅降低命中的。舉個例子:22中11,這既是50%的命中率(喬詹),22中10就是45%的命中率(科比),場均差一個進球,這一個進球恐怕很多都與科比的這種偏執打法有關。

第四,球隊配置的結果。20年職業生涯中,無論是ok組合時期還是三高時期,科比從未搭檔過全明星級別的外線——老佩頓和老納什彼時都已經是生涯末年,早已不復巔峰之勇。科比五個總冠軍期間,搭檔的都是全明星級別的內線,他自己則是外線的絕對核心。湖人隊的這種配置註定會產生以下幾種結果:1,科比的突破空間受限,無法更多的殺入籃下拿分;2,對手敢於貼身或者包夾防守他的中遠距離投籃,這讓他的得分變的更加艱難;3,他需要幹自己並不喜歡的組織進攻的活,這對他這種喜歡單幹的球員顯然是一種體力上的重大消耗。還記得12-13賽季揭幕戰嗎?當時科比為了體會和納什打球的感覺,帶傷提前復出,14次出手命中11球,充分展現了有出色組織後衛在身邊時自己的效率。可惜那個賽季湖人各種突發因素太多,科比最終還是挑起了組織進攻的重任,而且還創造了生涯場均助攻新紀錄。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第五,受所處時代的影響。這個因素其實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科比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四分之三吧)恰好處於聯盟節奏最緩慢的一段時期:事實上從93年喬丹第一次退役開始,一直到詹姆斯率領熱火拿到第二個總冠軍的2013年,這20年間聯盟的主流打球方式就是慢節奏——這20個賽季裡聯盟各球隊的場均回合數從未超過93次。這期間雖然出現過太陽和老尼爾森率領的勇士這樣的跑轟型球隊,但那個時候的他們都不怎麼防守,也就很難得到聯盟各界真正的認可——畢竟大家都知道“進攻贏得觀眾、防守贏得冠軍”的道理。熱火三巨頭的成功已經開始讓聯盟那些大中鋒感受到生存上的危機;14總決賽,馬刺以場均46.6%的命中率命中11個三分將熱火轟的生活不能自理,人們突然意識到:只要有防守,投三分的球隊也能成功。於是勇士成了那個集大成者,他們組成了聯盟最具厚度的鋒線陣容,又擁有著歷史上最出色的幾名三分神射,於是他們就打造出瞭如今的勇士王朝。而在93年以前以及13年以後,聯盟的節奏都要快得多,節奏變快的好處就是對手的防守來不及落位,很顯然有利於提升得分效率。而科比完美的避開了這些利好因素——13年以後他雖然還在打球,但由於跟腱斷裂,早已無法恢復昔日之勇。事實上無論是喬丹還是詹姆斯,都曾在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喬丹是93之前,詹姆斯主要是去熱火以後)由於節奏加快而提升了個人得分效率。我們還要注意一點:科比是慢節奏時代中慢節奏球隊的當家球星——無論是奧胖時代還是三高時代,湖人都無法全場跑起來打球。

即便如此,如果同艾弗森、麥迪、安東尼、維斯布魯克這些後喬丹時代拿過得分王的球員比,科比不但不鐵,還是更高效的那一個,同樣列表對比: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這幾位球員中,安東尼的進攻手段(此處指全面性和主要得分方式)是最接近科比的,他生涯的面框單打+背身單打比例也是僅次於科比高居鋒衛線球員中的第二名,只不過無論是在得分數量上還是在整體效率上他都略遜科比一籌;至於艾弗森和威少,他們生涯的大部分賽季,擋拆進攻是最主要的攻框手段,面框單打大部分時間只能排名第二;麥迪具備上述球員中最高的天賦,但因傷病的原因,他的巔峰期較短,相比巔峰科比,巔峰的麥迪是打法更合理的那一個,而且他在陣地戰中的組織能力要比科比更出色,在廣大球迷的心中,巔峰麥迪和巔峰科比一直難分軒輊,只可惜,他的巔峰太短了,因此從生涯來看,他無法像科比那樣有效率——事實上即便比各自的巔峰賽季,科比的得分效率也要勝過麥迪一籌(06-07賽季的科比TS%58%對比02-03賽季的麥迪TS%56.4%,季後賽中,科比05-06賽季58.7%的TS%對比麥迪02-03賽季的56.1%),只不過看綜合實力二者難分伯仲罷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比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算不上鐵。

除了和這幾位拿過得分王的球員比之外,我們還要和聯盟的平均水準、湖人全隊的平均水準比一比,來為科比洗刷冤屈:

以06-07賽季為例:科比那個賽季的真實命中率為58%,聯盟平均水平是54.1%,湖人全隊是55.4%。當時的主要球星:安東尼、韋德、詹姆斯、艾弗森、阿里納斯、麥迪這些鋒衛線上的超級得分手也只有韋德58.3%的真實命中率比科比更高,但科比31.6分的得分卻要比韋德的27.4分要高出不少。所以你能說巔峰科比鐵?顯然不能!

當然,如果你非讓科比和那些內線球員比,那確實比不過人家。

另外,我前面提到了喬丹、詹姆斯、韋德這三位身體素質勁爆的偉大球員,但事實上歷史上最高效的得分手既不是喬丹也不是詹姆斯,而是我們這個時代另外兩位超級巨星——庫裡和杜蘭特!前者是聯盟歷史上場均得分超過20分的球員中TS%最高的(無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後賽),後者則是總決賽歷史上得分最高效的球員: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季後賽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為什麼科比在分衛上明明命中率尚可,卻總被人說“鐵”?


從前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除了內線球員和突破能力出色的球員,那些頂級射手的TS%更讓人瞠目結舌,而杜蘭特這種集天賦、手感、出手合理性於一體的怪物則可以在任何層次的比賽中打出驚人的效率。

如果這麼看的話,在庫裡、杜蘭特、哈登面前,喬詹韋的得分效率也是比上不足了。

綜上所述,科比確實不算高效的球員,這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大環境的原因(前面已經解釋);他被人說鐵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單場30鐵、生涯總打鐵數歷史第一、高分賽季起伏較大等等......

但平心而論,以科比的打球方式,再考慮到他所處的時代,他能在進攻端取得如此成就,著實讓人佩服!

鐵,絕不該是科比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