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鱉靈,即開明,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系荊人,即楚人,以漁獵為生,善治水。因受楚國權貴排擠,舉族西遷,經夜郎等地,輾轉進入蜀地,先在青衣江流域治水,頗見成效。蜀王杜宇拜鱉靈為相,命其率蜀眾於岷江出口鑿離堆,根治水患,為蜀民所擁戴,杜宇即將王位禪於鱉靈。鱉靈繼位,為蜀開明王朝開國之君。開明歷十二世,為秦所滅。鱉靈又稱炳靈,道家對其十分推崇,在道教神系中,列為泰山第三太子。青衣江源頭瓦屋山下古有炳靈場,建炳靈祠,崇祀炳靈神。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楊雄所撰寫的《蜀王本紀》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望帝去時子規鳴,故蜀人悲子規,鳴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從天墮。

這段故事所講的就是“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典故,人們往往會被杜宇的悲劇神話故事給帶了節奏,但這則神話的核心內容依然是治水,而治水者叫做鱉靈。

鱉靈的神話傳說很奇怪,他死後逆流而上,到了蜀地死而復生,而且在民間傳說他是夏桀的弟弟夏靈,被分封到了西川國,西川國為鱉姓,於是夏靈又被叫做鱉靈,他帶領百姓治水修渠,但在治水時出了事故,被水給沖走了,人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一座鱉靈廟,後來覺得鱉靈這個名稱不好聽,於是改成炳靈祠,以表紀念!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在2016年開始由普通的廟會進行了第一屆炳靈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表演,在地方熱心人士盧亮、唐從祥等的策劃下,負責人何淑珍以70歲的高齡,以70後的熱情把廟會節發展成了洪雅民俗文化節的有一張“名片”成為洪雅民俗文化的代表;在2016年開始了第一屆洪雅花溪炳靈民俗文化節活動,2017年開展了第二屆洪雅花溪炳靈民俗文化節活動均成功舉辦;每次舉辦以民俗活動表演為主,挖掘地方傳統的民俗生活表演節目,勞動人民自娛自樂的節目中體會生活的美好,也在紀念古聖先賢中敬畏生命與自然,也祭祀秋收的喜悅…………


2018年8月24日在花溪鎮“洪雅花溪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成功舉辦!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三,花溪人都會聚集在一起,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這個習俗己不知經歷了多少年多少代,具體從何開始歷史無從查考。關於炳靈公與炳靈娘娘的傳說……

歷史總是在不斷演變:很久很久以前,花溪場下場口有座五顯廟(供五顯菩薩),上場口芧草店臨花溪舊河有座炳靈祠(供奉炳靈菩薩和夫人柄靈娘娘)。傳說炳靈娘娘是五顯菩薩的妹妹。農曆七月十三是炳靈娘娘出嫁佳期,每年這一天並靈娘娘要回孃家一次。菩薩要回孃家,非同凡響。每年的這一天,組織者要搭建幾個乃至十多個平臺,首臺坐的是炳靈菩薩和夫人,後面就是扮的臺會,天仙配,牛郎織女,翠平山等高翹會,挑選數十名壯漢,像洪雅臺會一樣。將每個平臺抬著遊街。菩薩後面是一大群善男信女,提香打扇,隨行其後,數百人的隊伍浩蕩蕩,從炳靈廟出發直達五顯廟(路程2華里)看熱鬧的,燒香的,許願的,趕集的,叫賣的,將花溪老街擠得水洩不通!這便是花溪傳統的炳靈廟會。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斗轉星移,時代變更,雖然命題和表現形式有所不同的變化,但時間總是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三。與洪雅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七城隍廟會一樣源遠流長,傳承到今日。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三),洪雅第三屆“花溪炳靈民俗文化節”由何淑貞組織,在盧亮及眾多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對花溪炳靈文化節進行了研究與策劃,從第一屆文化節到第三屆文化節經歷了很多變化,把節目進行了挖掘與完善,把地方的獅燈,花燈,牛兒燈三燈,嗩吶,山歌,抬夯號子獨家奉獻給現場的人們,洪雅攝協攝影家們、藝術家、各界人士雲集,今天洪雅各地的山裡人樂的好瀟灑!好開心!

洪雅第三屆炳靈民俗文化節

以這樣的方式來慶祝農民的“豐收節”,在金秋時節,也是豐收的季節……洪雅萬畝生態水稻豐收的喜悅與炳靈文化節活動的開展,祈福我們來年可以有更大的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