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即將整體併入濟南市,萊蕪作爲地級市的26年將成爲歷史,對此,各位如何看?

行動的矮孖


10月9日,山東省政府決定:撤銷地級萊蕪市,將萊蕪市改稱為萊蕪區歸屬濟南市。應該說,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對濟南和萊蕪來講,有“一箭雙鵰”的作用:

第一、將會提升濟南市在全國城市中的競爭力

我們知道,由於濟南市面積和人口不夠大、不夠多的問題,導致了經濟的發展受到限制,使濟南的GDP不僅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靠後,而且還排在了青島的後面,與大山東省會城市的名義很不相稱。而這次將萊蕪歸屬到濟南市後,將會給濟南的大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人口紅利。

第二、將會提升萊蕪居民的榮譽感

萊蕪歸屬濟南市後,整體上來說,萊蕪區的居民就是省會城市濟南的市民了,這顯然可以大大地提升萊蕪居民的榮譽感。

我們祝願濟南市的發展越來越好,在經濟實力上早日跨入全國城市十強。

(下圖是濟南市及屬下萊蕪區的區位圖和10月9日晚萊蕪市民在萊蕪市政府門前留影的情景)




潤友


萊蕪是我省最小的地級市,地處山東省中部,轄萊城區、鋼城區。總面積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7.58萬。人口數甚至不如一些縣級市,棗莊滕州總面積1495平方公里,總人口170萬。青島平度市戶籍人口為136.9675萬人。

關於萊蕪的一個段子:因為萊蕪是山東最小的地級市,在談論城區面積和人口的時候,萊蕪人往往有一種自卑的心理。有一次在火車上,一位外地人遇到了萊蕪人,這位外地人對萊蕪並不是很瞭解,只知道萊蕪是一個小地市。於是就問萊蕪的朋友, 你們萊蕪幾個縣區。萊蕪的朋友很幽默,詼諧的回答:“萊蕪市管轄兩區無縣”,外地人一聽“兩區五縣?”這萊蕪管轄的縣區不少呀!怎麼那麼多人還認為萊蕪是個小地市?

萊蕪劃給濟南,這是大勢所趨,畢竟萊蕪真的是太小了,一年只有700多億的GDP,不如一個企業產值多,還有那麼多的政府機構等。濟南要想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成為具有區域性有影響的城市,必須加大自己的體量、管轄面積、人口總數和經濟總量等。當濟南成為國家區域性城市和中心城市後,才能有效帶動山東經濟的發展,使山東成為“雙雄”城市格局(青島和濟南),在整個的國家城市規劃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不忘初心匍匐前行


萊蕪併入濟南,對濟南有多大的好處不知道,但是對萊蕪好處是實實在在的。第一交通,萊蕪併入濟南,濟南對於萊蕪的交通,特別是目前的濟萊高鐵,也是對於萊蕪的支持,以後可能高速,地鐵也會有配套,以及公交,大巴等。第二教育,簡單說很多濟南的大學對濟南戶口是有單獨走讀生名額的,萊蕪的也可以考濟南的高中了。第三產業承接,萊蕪併入濟南,濟南會增加對萊蕪的認同感,去萊蕪旅遊投資也會增加。第四城市建設,萊蕪目前的城市建設還能再爛嗎?併入濟南至少棚改舊改必須提速,也就是拆遷,這個可是對人實實在在的好處。最後作為濟南的區,和作為山東倒數第一的市民,城市管理,城市運行和服務都是天壤之別的。


田園牧歌ting


很多萊蕪人兒時是泰安人,上學時變成了萊蕪人,如今而立之年又成了濟南人

2018年10月9日省政府終於一錘定音,山東最小的地級市萊蕪正式確認併入濟南,成為濟南市的一個區。

萊蕪地處魯中,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建國後這裡原本屬於泰安市。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使用車牌魯S,轄萊城、鋼城兩個區,成為山東第17個地級市,也是山東最小的一個地級市。

(萊蕪和濟南)

萊蕪面積2246平方公里,是濟南市的1/4,但人口只有137萬,僅比濟南的章丘區稍微多一點。由於體量太小,萊蕪經濟長期處於山東省的末尾,單獨列為一個地級市似乎沒有太大的必要了。

其實萊蕪很早就開始了和濟南的一體化工作,像是濟南和萊蕪之間的漫遊費和長途花費多年前就取消了,這些工作都是為了減輕突然合併帶來的陣痛。

其實萊蕪人也知道萊蕪遲早要併入濟南,但沒想到合併的如此突然。對此大家也是五味雜陳,有難以割捨的留戀,也有著一絲絲的激動,希望萊蕪在濟南能夠發展的更好。

(10月9日當晚許多萊蕪市民紛紛前往萊蕪市政府門口拍照留念)\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b76b00073bb530c50c5f\

千佛山車神


2018年10月9日,來自“夜郎自話”的自媒體疑似發佈內部消息,萊蕪市地級市撤銷,即將併入濟南,成為濟南一個區。

存在僅僅26年的一個地級市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究其原因有如下幾個:

原因之一,經濟發展的大趨勢。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但是中國四萬億投資延緩了四年,2012年經濟危機初顯,2014年經濟下滑嚴重,到了2017年幾乎進入深秋,更加嚴酷的冬天就要來了。濟南經濟地位尷尬,遠遠落後於青島,還不如煙臺,所以城市擴容勢在必行。

原因之二,城市首位度的需求。城市首位度,指的是一個區域首都或首府城市,經濟總量在整個區域的佔比百分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首位度一般是30%左右,發展中國家有的超過50%甚至70%以上,例如東南亞一些國家,非洲一些國家,這種畸形發展叫“大頭娃娃”現象。相反,一些地區城市首位度很低,如濟南只有9.8%,在27個省市中倒數第一,就缺乏對山東省的帶動作用。反觀河南只有山東GDP的60%,但是鄭州經濟佔比達到了20%,合肥首位度26%,長沙29%,武漢37%,都遠高於濟南。

原因之三,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2018新舊動能轉換,山東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省市,傳統產業佔比70%,其中重化工又佔其中70%,經濟轉型任重道遠。所以,新舊動能轉換山東作為試點,濟南,青島,煙臺為三大突破點。濟南的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轉移到萊蕪順理成章。

原因之四,同城效應。濟南與周邊地級市,泰安,聊城,德州,淄博,萊蕪的城際交通,一直備受詬病,雷聲大雨點小,三五年來動作較慢,濟南萊蕪前幾年首先統一電話區號,接著是行政區劃,城際軌道,然後是經濟融合,所以,合併必然。

那麼,合併以後,萊蕪有哪些好處?

1.最大的好處,是孩子上學,濟南人,比萊蕪人考大學方便多了。濟南的大學院校資源得到了釋放,萊蕪沾光。另外,萊蕪機關人員待遇不降低,這也是好消息。

2.提振地方經濟。萊蕪只有兩個縣市區,萊城區,鋼城區,2017年的經濟總量不過890億元,不到倒數第二的日照2000億元的一半,除了三辣一麻經濟衰退。新舊動能轉換有望提振萊蕪地區的地方經濟。

3.交通加速聯繫。同城一體化以後,濟南—萊蕪—臨沂的城際高鐵提上日程,明年底或後年初竣工,2020通車,將極大拉動三地經濟聯繫。

不好的一面,有存在的潛在危機:

一,環境保護。重化工梯度轉移不是問題,問題是如果鋼鐵,化工轉移過來,萊蕪的環保能不能堅持如一?

二,文化傳承。當初萊蕪從泰安地區脫離而出,已經被多方質疑,現在再次易主,有沒有文化延續性?

三,新舊動能轉換,重在質量,城市首位度也是質量,不單單是擴大地區產值加法,這與江浙粵的十年生聚產業升級有天壤之別,所以升級更重要。

綜上,一枚硬幣都有兩面,我們衷心希望,萊蕪能搭上同城一體化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順風車,在經濟,文化,環保,民生各個方面,都有長足的進展!




天地國學館


濟萊一體化提了好幾年了,也有所行動。城際公交車,公交卡互通,固話取消漫遊。應該說濟南是很想把萊蕪納入的,至於萊蕪的想法,我就不瞭解了。即使不想納入也沒辦法,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可這畢竟是地級市的行政區劃調整,肯定要上報國務院的,國務院批准了以後,地方才能行動。現在官方並沒有透露什麼新聞,都是一些網絡新聞在傳。也許在未來兩地會合並,但現在我個人覺得還不到時候(坐等打臉)。

合併以後對濟南的好處很明顯,地域擴大,人口增多,GDP也會上來。可相應的,負擔也會加重。萊蕪以鋼鐵產業立城立市,而現在大環境這種產業屬於國家調整轉型的重點,而離開了鋼鐵,萊蕪又將何去何從。數字上的好看不能掩蓋這些問題,恐怕這才是省裡和兩地領導重點考慮的問題。


laowu1982


嗯,最近幾天感覺要炸了,作為一名普通的經歷過萊蕪單獨設市的泰安市民,僅代表自己說一下感受。

看到有同學點名說泰安原本就不配擁有新泰、肥城跟原萊蕪縣,首先要回應一下黑泰安的各位同學:這事兒還真不能怪泰安,誰讓國家這麼劃分的?你們覺得泰安吸你們血了?單獨劃分出去就能發展的好了,一個地級市的發展是有規劃的,僅以泰安的支柱行業旅遊業為例:為發展旅遊經濟,帶動周邊縣市地區發展僅2018上半年新增旅遊路線61條,其中新泰、肥城路線47條。

其次再回應一下怎麼看萊蕪歸入濟南的事兒,理性來說,對萊蕪是有好處的,不僅從城市建設、醫療、教育方面,對於調整萊蕪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有更多的積極作用。

當然,肯定有人就會說了“我們萊蕪怎麼怎麼厲害,既不需要泰安也不需要濟南”這樣的無理取鬧的話,對於這種人我就兩句話1.“你牛x你說了不算啊”2.“不管承不承認,萊蕪已經是三姓家奴,我們還真看不上”



葉修魚


看來萊蕪不滿意的居多。不明白為什麼不滿意。濟南再差,那也是省會。經濟,科教,政策都有優勢。萊蕪併入濟南肯定有好處。萊鋼已經沒落了。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

不過對濟南來說,多了個後花園。濟南經濟周邊擴展,我覺得最重要幾步:1,章丘劃區,成為濟南第二大經濟體區,2,齊和劃區,3,鄒平。這個也很重要,不差於章丘的經濟體。這樣併入以後,濟南總面積和青島差不多,經濟情況也差不多,甚至可以會更好。有機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至少趕上鄭州,武漢吧z

其實,所謂的青島好,也無非面積更大,港口優勢。


東臨碣石1


我認為萊蕪劃歸濟南是好事,但“萊蕪”二字不能丟!應該把新的“萊城區“改名為“萊蕪區”。萊蕪二字歷史悠久,史冊中有關萊蕪的記錄不少,所以不能讓“萊蕪”二字憑空消失,這會給子孫留下遺憾!就像濟南的城牆被拆掉,濟南老火車站被拆掉一樣,留下了千古遺憾!

希望大家一起呼籲!



屁民癸


萊蕪是萊蕪人的萊蕪,也是山東人的萊蕪。

萊蕪市以鋼立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以鐵礦和煤炭資源為依託,又延伸出了一些附加產業,形成產業鏈,在80、90年代那樣的工業經濟時代,無疑,萊蕪市具備獨立成市得天獨厚的條件。

令人痛惜的是,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把握不住時代的步伐和經濟的發展規律,必然導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萊蕪過去那種工業時代的思維模式在當今時代已經深受掣肘,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全國範圍內的鋼鐵行業形勢下滑,以此為依託的萊蕪經濟必然受創,萊蕪市的經濟發展面臨轉型挑戰。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山東省也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決策,然而放眼全國,這樣策略的誕生還是晚了些,北有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更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發揮虹吸效應;南有不斷超越發展的江蘇,勢頭正盛;杭州、南京、武漢、鄭州的崛起也使其也成為區域中心城市,而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全國或是北方城市裡並不耀眼,就算是在山東省內,經濟體量也算不作龍頭老大。“事物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形勢下,在山東省內營造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濟萊協作區早在2013年便明確提出,在發展定位上,萊蕪定位於省會副中心,疏解和承接濟南部分功能,打造濟南產業轉移的首選地。此番撤市劃區不過是協作區的升級版,旨在統一發展步伐,完善相關產業佈局。撤市劃區後,萊蕪必將進一步承接濟南產業轉移,特別是重工業方面,重汽、濟鋼等大型工業企業很可能先期遷移至此,除此之外,還可在萊蕪地區大力發展新興製造業,形成產業鏈。

對於當地百姓而言,大可不必以被吞併的姿態自卑,更不可以融入省會城市發展而自傲。萊蕪融入省會發展圈,固然有整體形勢逼迫,當然也和這幾年來發展思維落伍,領導不善不無關係。老百姓所關心的是能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短期來看,利大於弊,交通、醫療、教育資源的共享勢必會方便群眾,就業率也會隨著產業轉移而有所提高。長期來看, 產業轉移可能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撤市劃區可能帶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停滯問題、地價快速上漲問題和由此產生的貧富差異擴大問題能否先期預料並扼殺於搖籃時期是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和警醒的。畢竟,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才是萊蕪經濟發展的良藥,也是老百姓的期待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