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衆號,找到公衆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現在對於公眾號普遍的認知是紅利期早就過去了。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內容同質化嚴重。運營難度很大。但是經過一番細緻的分析以後,發現不同行業、不同商業模式、不同類目的差異導致了公眾號從定位到內容再到視覺的巨大反差。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小編認為即便是在如此紅海的行情中,依舊存在大量的機會,尤其是細分的垂直領域。不管是深耕內容差異化或者視覺差異化、藍海依舊存在。

星巴克

無人不知的星爸爸在營銷領域一直玩的很厲害。不管是會員體系、用戶粘性、口碑等等都非常有名。所以星巴克的公眾號常見的內容就是產品宣傳、同時星巴克的視覺也非常到位。和好利來類似,單純的文字很少,都是以長圖形式展開。產品植入毫無違和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好利來

很多人都吃過好利來的蛋糕,但是關注它公眾號的應該很少。好利來的內容一般都是以長圖形式展開的,單純的文字很少,且視覺做的非常極致。不囉嗦,直接看圖。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家居

家居和家電行業都是非常適合走情感路線的。嚴選的詳情頁,用柔和的配色和溫暖的文字,會讓用戶感知到產品背後包含的態度,既是品牌的理念和價值。家居行業公眾號,可以優化的空間還非常大。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蘇泊爾

家電行業是傳統行業,用戶對品牌的依賴度極強。諸如海爾的冰箱、方太的抽油煙機、美的的洗衣機等等。行業格局已經穩定,後來者很難在用戶心智中佔據一席之地。

同時,這又是一個剛需且低頻的行業,剛需是因為任何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些大大小小的家用電器。低頻則是因為,洗衣機、冰箱、空調這類產品用戶買一次可能好幾年都不會產生復購。只能通過完善的售後讓用戶感知到品牌的服務。

基於行業屬性,絕大多數家電類公眾號都在打情感牌。一方面都在營造家庭溫馨的氛圍,另一方面會結合當前的熱點,適時的在文章中插入產品。整體風格會讓用戶有強烈的場景感知和品牌認同。

或許在你的印象裡,蘇泊爾賣鍋,方太賣抽油煙機和洗碗機。都是非常傳統的家電行業,他們的新媒體能玩出什麼花樣?應該是那種比較老套死板的傳統風格吧?

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三個賬號各有千秋。

我們來看它的二維碼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再看代言人海報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單從二維碼就可以看出,蘇泊爾完全摒棄了傳統家電刻板的形象。其次,代言人海報也通過一個個場景,很好的映襯出產品的使用場景和特色。(前兩張海報對應的是口杯,出門在外的使用場景。而後兩張海報則是廚房和臥室場景,對應其鍋和吸塵器)

這樣的走心風格,應該是可以打動絕大多數用戶的,更不用說蘇泊爾經常會結合產品推送家居生活小技巧。

內容和視覺相呼應,讓蘇泊爾成為了非常貼心的家居暖男形象。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我們不難發現,由於行業本身的屬性,有的行業新媒體天然就非常好做,比如:服裝、食品,而互金、醫療等行業就天然的難做。

行業相差一點,定位、風格、產品、人群、需求、場景就可以相差很多。

所以,當我們去判斷一個新媒體賬號是否優秀的時候,切不可單純的從粉絲數、閱讀量、轉發數去做出判斷,一定要結合其所在行業分析,這樣既可以讓你從宏觀視角分析行業對於新媒體、產品、人群乃至品牌的影響,也可以讓你從微觀角度理解粉絲的需求、新媒體定位等。

那麼應該如何去做呢?

1:每篇推文的質量不低於歷史推文

早期不少"運營幹貨"最誤導人的觀點就是:確保公眾號的推文頻率,日日更新……這些說法未免太缺乏替用戶考慮了,當然從運營者立場,每天推文意味著公眾號統計後臺每天的閱讀量數據都很穩定,但是,這個穩定的"數字"對用戶的意義、價值何在?

切記,若你視用戶時間為糞土,用戶視你亦以為糞土。用戶閱讀你的文章就是在消費他們的寶貴時間,現在優質內容號那麼多,如果我們不能給到粉絲"能持續獲取優質內容的印象",用戶憑啥關注我們?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2.內容始終保持清晰定位

一些公眾號的內容毫無定位可言:一天雞湯,一天八卦,一天干貨,追著熱點走(錯誤KPI的悲劇),完全不考慮訂閱用戶對內容的期待感。

用戶選擇一個號,往往是被它在特定領域的內容吸引,期待他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能力。但若一個母嬰健康的公眾號,一旦推幾次雞湯文、情感文,必然讓不少訂閱用戶及其失望,進而取消關注。

有些朋友會問,有些大V好像每天很隨性的發一些簡單的文章都能有很多人點贊、打賞,他們不也沒有定位麼?說明下,有些大V出名後他的屬性已經由"專家"轉向"明星"特性了,就好比鄧紫棋就算在微博一句呵呵照樣引來千萬閱讀轉發。然而,我們都不是「明星」。

從本質可以推出表象,但反過來則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頗。

3.換位自檢,放棄低價值文章

意即將"作者視角清零",站在用戶視角,重新審視文章。

筆者公眾號的文章便始終如此執行,每次文章寫完後,我會反覆查看修改。直到大家看到的推文,通常已經被我修改了五六次以上……唯有經我反覆確認對讀者有實質高價值的文章才會推送出去,目前為止被我自檢不過關的文章數據就高達幾十篇總共十幾萬字,相當於一本書的篇幅了。

分享下自己的"自檢"思路,比如:

本文提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有實質價值麼,還是空中樓閣?

文章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解決問題的闡述夠清晰麼,用戶能否讀懂?

當然,如果是其他內容類型的公眾號,也可以將這個思路"適應化移植"。

提升公眾號價值的策略一總結:公眾號定位始終清晰,質量始終優質,每次推文前進行換位自檢,降低推送文章數目(若質量不達標),持續提升活躍粉絲數是不成問題的。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三、結語

在如何看待公眾號和自媒體這些新事物時,對外漢語老師任紫玉舉了一個例子:一本雜誌每期的發行量有20萬冊,但你無法統計看某篇文章的人數。

而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不僅可以擴大閱讀量,更能直觀看到每篇文章的真實閱讀數,還可在第一時間與讀者直接交流。當越來越多的旅遊公眾號、自媒體湧現,與傳統媒體一起收到旅遊景區、酒店、品牌邀請時,大家能意識到新媒體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如何乘上這趟列車,是每個公眾號都要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如果你對如何進行互聯網轉型存在困惑,那麼你需要的是一個顛覆的機會!添加小編的微信(domesmart_cs),免費諮詢,備註:"行業乾貨學習"通過驗證之後,即可以獲得價值2999元的互聯網知識乾貨和轉型經典案例,還可加入"企業互聯網轉型精英討論群"。

多角度深度剖析行業公眾號,找到公眾號的機會藍海:細分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