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本报记者 王玉青

一说起国内油品市场,某省公司加油站管理处处长不无懊恼地说:“成品油价格战,打的我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抬不起头”。

2016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从局部、小范围价格战开始厮杀。2017年逐渐在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市开始蔓延。进入2018年,已经向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的重庆等全国更大范围扩展。

在愈演愈烈的成品油价格战大战中,到底谁在获利?谁在受损?价格战还能打多久?如何给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的调查为您揭秘。

鱼龙混杂,搅乱一池春水

据了解,目前国内各种成分为主体的加油站累计已有10万多座,其中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为代表的加油站总数占比52%,民营加油站总量达46%,而以壳牌、BP等为代表的外资加油站总量仅占比2%。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如果仅以以上比例而论,国企为代表的加油站在总量上是老大毋庸置疑,应该在行业内引领价格和销量的龙头。但是在局部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实则不然。

以河北省区域来说,在官方商务厅备案的加油站有7000多座,隶属于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有1700多座,隶属于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有1100多座。其余4200多座为民营加油站和其他成分的加油站,在其中,依稀寻觅到了“莆田系”的身影。从加油站组成整体比例看,国企仅占比40%,其他成分加油站比例为60%。这还不包括遍地开花的黑加油站。

行业内人士透露,在河北省范围内,黑加油站达到了3000座左右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在整个河北省,正规的加油站和非法的加油站总量达到了一万座以上。

而在河南省,官方备案的加油站也有7000座左右,其中中国石化有1700多座,中国石油仅有800座左右。另外4500多座属于民营和其他成分的加油站。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在河南某地级市,隶属于国企公司的正规加油站仅有30多座,而山寨版仿冒的加油站却有40多座,这些“李鬼”加油站让“李逵”加油站不堪其扰。

虽然当地政府多次整顿,但整顿过后死灰复燃,山寨加油站风头一过,重新换个名头依然我行我素。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从山东市场主体的行为分析,山东社会成品油消费量2000多万吨,由于炼油厂生产的汽柴油严重过剩,地炼被迫低价销售,使这里的成品油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在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的山东潍坊,其竞争惨烈混乱程度非行业内部人士不可想象。

作为一座三线城市,潍坊地处山东半岛咽喉要道,是全国有名的“油窝子”。年原油加工能力超过1800万吨的地方炼油厂有4座,直接向大型零售商和民营站点批发油品,批发量占潍坊地区90%以上。

仅在潍坊市范围内,其下辖的4市6区2县分布油站1380座,其中地方炼厂直营站近40座。仅潍坊至寿光323省道,沿线35公里就有40座加油站。

一个三线城市,加油站总数超过省会济南和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青岛,油品市场呈现资源渠道多元、经营主体多元、销售价格多元、竞争手段多元。这样的竞争混乱局面可想而知。

山东成品油销售行业的一名员工说,在山东卖一吨油,要比其他省市辛苦许多,其难度系数增加的不是一点点

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国企、民营、外资、合资、以及说不清数量的黑油站,让市场变得鱼龙混杂,这为成品油价格大战埋下了导火索,并且一触即发,随之开始了蔓延。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成品油销售领域曾经的蓝海,如今已经变成了红海,用惨烈一词形容似不为过。

多方博弈,都说伤不起

你早上降0.5元,我中午马上跟随,降价1元;你降价1.5元,我马上降低2元……这是在309国道位于河北和山西两省交界处的10公里范围内20座加油站每天的价格行情变化的真实写照。

在位于312国道的某民营加油站老板告诉记者,不仅国企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加油站管理层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们也是一样啊

我们既要看紧碗里--自己的加油站管理,还要盯着别人碗里--附近加油站的行情,更要关注地区内和省内的市场动向。稍有不慎,销量就会下滑,效益也在微利和亏损之间徘徊。这价格战打的我们也是焦头烂额呀!

在采访中,无论是中国石化的加油站还是中国石油的加油站,以及民营加油站,都在表明一个相同的观点,不是我们想打,而是被动应战,不得不打

不打价格战,丢了市场份额,销量上不去;打价格战,销量保持或者增加了,但是效益没有了。在保市场销量还是保效益这个矛盾中,让价格战的各方都左右为难。

作为深受其害最严重一方的国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来说,在量与效这个矛盾中尤其显得突出。作为石油石化行业链的下游,油品销售承担着确保炼厂后路畅通的重要职责。

如果不打价格战,则市场份额萎缩,可能导致炼厂油品无法销售,进而停工。打价格战,则意味着效益下滑,并且亏损。无论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行业的油品销售领域,在价格大战打的如火如荼的省市内,都在量与效中纠结,在亏损中挣扎。

正如文初所述,价格战让国企的管理层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同时在被动应战中,企业效益下滑和亏损,导致在同行及上级面前无法抬头,在下级面前又觉得无颜面对员工。

亏损不仅影响着管理层,也同时影响着销售行业员工的收入和士气,一些加油站员工跳槽改行也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而对于民营站老板来说,激烈白刃化的价格大战,也使得民营站经营难以持续,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徘徊。

博弈之中,国企指责民营加油站率先挑起价格战,且进货渠道多来自于地炼企业,不按照国家要求提货,或者进货以非油品名义开票,非法避税;或者以不开票逃避国家税收监管,个别产品吨进货价格可比国企低近1000-2000元。

民企则一方面指责国企以各种手段打压民企,让民企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也结成同盟,和国企油站抗衡。同时,由于民企先天各自为战的格局,在结盟抗衡的同时,也在各自打小算盘,内部也互相背后捅刀子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整个油品市场中,唯一不发声的当属黑油站。这些说不清数量、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黑油站,由于进货渠道隐秘,且多来自于黑作坊式的地下小炼厂或者调和油市场,再加上偷税漏税,其闷声发财、扰乱市场的行为让人痛恨却又无可奈何。

在成品油销售这个红海之中厮杀的国企、民企以及外资合资企业都很受伤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受伤的应该是国家。

行业内部人士指出,正是税收监管不到位和黑加油站的打击不力,才是导致油品价格大战的重要原因

无序竞争,亟待规范治理

面对着成品油销售行业越严越烈的价格战,如何让市场竞争变得理性和规范,记者在采访市场主体各方中,得到了共同的答案。

首先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尤其是要加强税收监管。加强税收监管的首要问题是严格监管炼油企业的成品油流向,杜绝以各种名义变通成品油为其他产品开票。

其次是国家要严厉打击黑加油站和黑油窝点。黑油站和窝点既扰乱了市场的合理竞争,加剧了市场价格大战,还偷逃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同时黑加油站黑窝点的油品质量低劣,不但有环保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黑油站和黑窝点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现实和长远来看,黑油站黑窝点存在有百害而无一利,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动手予以铲除并持续打击防止反弹方为长久之计。

再次是行业内部要理性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记者在采访各方主体中,大家都表示,这个行业要想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市场竞争依然还会存在,但不会像现在这样打疯狂的的价格战。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合法合规,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油品。与此同时,要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品牌效应,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只有理性和合理公平的竞争,才是这个行业的终极选择。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对于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来说,不仅需要合理的成品油价格,同时也希望成品油销售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更高质量的产品。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让我们呼吸上高质量的空气,才能有绿水青山,才能让我们永远保有金山银山。

油品价格大战,究竟打伤了谁?

联系方式:010-6452340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校对:刘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