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张云燕

张国,中国石油山西销售朔州分公司安家岭加油站当家人,身为这个煤矿坑口的加油站经理,8年坚守在这里,实属不易。他的故事,他的经历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传颂……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9月21日清晨6时许,山西朔州的矿区已入深秋,带着微霜的草叶在晨光中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中国石油山西销售朔州分公司安家岭一站经理张国正迅速记录着站内站外的温度。

“韩凯,今年的温度比往年低啊。”张国一边和值班经理韩凯交流,一边要求他翻出往年同期的温度记录做对比,“这几天一定要按小时关注温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成品油品号。”

加油站不琢磨卖油的事儿,对温度上心,为啥?因为安家岭一站位于安家岭煤矿坑口,处于煤矿施工操作的最前线,主要任务是为矿区作业机械供油。如天气突变必须及时更换柴油品号,否则所有的设备都会“趴窝”。

“我们老大就是个上心的人。”韩凯笑着说。一起工作八年、一起在安家岭煤矿加油站坚守八年,韩凯对张国的“上心”程度最有发言权,“现在全国都在倡导‘匠心’,我们老大这也算是煤矿的‘油匠心’了。”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带着对“匠心”的好奇与疑问,笔者走进安家岭一站,去了解张国的“油匠心”。

保供不断油的"用心"

安家岭一站地处山西省朔州市中煤平朔安家岭露天矿,由一间集装箱和6个储油罐组成,共有11名员工,每班4人卸油,2人开票,主要服务客户为矿山机械和运输车辆,日均供油超过180吨,是山西销售销量最大的加油站。

“别看我们站不大,服务的对象可是大家伙——煤矿大型工程机械有三层楼高,轮胎高就近4米,加满4000升油箱需要20多分钟。”张国说,“因此,一般由司机自行加油,属半自助加油站。”我们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实时监控成品油储量,及时上报成品油配送计划,紧盯运输车辆,做好成品油结算、统计等各类工作。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保证24小时不断油,保证正常接卸成品油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说话间,张国拿起他的自备装备——望远镜朝油罐车来的方向望去。“我们最怕遇到风沙天,几乎看不见人。一天晚上,罐车送油时车轮陷入泥坑,因为手机没有信号,只能通过矿区员工的手台联系抢险,从凌晨2时一直忙到早上7时,才将罐车拖出来。”

说起保供不断档的事情,张国深有体会。那是2011年的冬天,山西中北部突降大雪,油罐车上午从位于大同地区的平旺油库装满油品出发,原定下午14时左右到达安家岭一站,谁知直到16时,油罐车辆仍未到达,而且油罐车司机的手机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

“当时加油站油罐只剩下油底子了,一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矿区的车辆和机械设备加不上油,就得全部停工停产。”张国介绍当时的“十万火急”,“因断油造成的矿区停产,按照合同约定损失由我们公司承担,一个小时就是10万元。”

“不能再等了!”张国当机立断,主动找到矿区负责配合供油的工长,建议他们在调控加油车辆和设备时先紧着关键要紧的机械加油,同时利用以往的沟通联系“人缘”,给矿区内部小油罐车司机打电话,恰好因为大雪,坑口的大型设备停工,为矿口设备供油的小油罐车里还有将近2/3的油品能救急。安排好这些后,他与运输车队队长以及朔州分公司相关人员立即上路“寻找”油罐车。

他们17时从朔州市区出发,沿着大运高速公路向宏鑫油库方向寻找,直到当晚19时左右才在怀仁服务区找到3辆因雪迷路的油罐车。他们一路领着油罐车回到朔州已经21时多。顺利回来后又出现新问题,安家岭煤矿有规定,下午18时以后不准人员及车辆进入,油罐车回来了,油还是上不去。

张国拿起手机,找配合工长、找总调度处、找保卫科,一圈沟通协调下来,油罐车达到安家岭一站已经将近23时。然而油罐车进入加油站后因坡面积雪无法开至卸油区域,张国带领员工脱下棉衣,拿着铁锹将碎石子铺在路面上。20多分钟后,油罐车终于开始卸油了。张国摸摸被汗水浸透又被寒风冻得有点发硬的衣服,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那是最严重的一次,油罐车晚到了将近10个小时,要不是处置及时,断油责任和损失就得上百万。”张国回忆那次像是“打仗”一样的保供不断油经历。

“从那次以后,我就把天气预报和温度监控当成头等大事,提前做好计划报送和品号更换等工作。作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保供单位,我们中国石油不仅要按时保质保量供应成品油,更得关注成品油品号与矿区机械设备的实际需求。保供任务就是履行承诺,更是维护品牌。”

据与张国配合油品供应的安家岭煤矿物资供应处郭工长介绍,自张国2010年担任中国石油安家岭一站的经理以来,除了那次下雪造成的供应紧张外,从未有过一次断油记录,“这就是张国的用心所在,更是我们认可他、信服他的基础。”

多年坚守的"巧心"

安家岭矿区位于朔州市平鲁区,远离市区,三面环山,不仅温差大,外部环境也极为恶劣,可谓,“晴天一身煤尘,雨天两脚污泥。”

“我们的工服在外面卸一车油,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员工杜强说。

“工服可以洗,可是我们的脸上,很难擦出皮肤原有的颜色了。”值班经理韩凯开玩笑说,“我们和煤矿工人没啥区别了,都是黑小伙儿。”

因为矿区温差大,中午吹电扇,晚上裹大衣不是新鲜事。“夏天最难过,集装箱办公室室温超过45摄氏度。”张国说,“煤灰太大,空调不能经常用,很多工作只能放在晚上进行。”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据张国回忆,自然环境的恶劣还不算是最难以克服的,最难的是生产生活条件的艰苦,“说白了,就是吃喝拉撒都是难事,这就是安家岭一站的特殊之处。”

他掰着手指介绍,一是进出不便,煤矿严控外来车辆进出。员工上下班只能坐接送车,有急事尽量自己调整。二是吃饭不便,煤矿严禁明火,泡方便面大家都吃腻了。三是饮水不便,矿区内没有自来水,打水要跑到几公里外的煤矿机关大楼,一桶一桶打回来。因此大家特别注意节约用水,洗完脸擦桌子拖地,一点都不浪费。四是通信不便,一般情况下,信号随着天气走,天气好信号好,天气不好边走边找信号是常事。五是上厕所不便,没有密封隐蔽性好点的厕所,女员工都没法儿待。

8年来,张国凭借着自己的诚实憨厚和“眼力价儿”,先后与安家岭煤矿配合工长、安全监督工长、安全监管经理、物资管理经理等矿区人员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安家岭一站拉水几次更换供水地点也能保障正常使用;矿区送餐的车辆能达到安家岭一站,站外主动响铃提示取餐;新的集装箱房里安装了地暖,还买了一台二手冰箱;他还带领员工自己修建了带门锁的厕所。

“就这么个条件,就得‘取巧’,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不能坐等,更不能蛮干。”张国通过协调矿区关系解决了吃饭喝水的难题,通过自己设计解决了集装箱站房取暖的难题,通过废旧利用解决了办公及其他生活难题。

与此同时,他还锲而不舍qieerbushe地拜访、“厚脸皮”地主动联系,并通过同学、老乡、朋友的牵线搭桥,与矿区多个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系,成了中国石油在矿区的“代言人”。

“现在感觉张国就是我们矿区的人,不是外人。”郭工长介绍,他们不仅工作上配合的好,私下相处也特别融洽。

“这小子长得不老实,办事却挺实在,有眼力价儿。”挑剔的物资供应处段经理这样形容张国。

负责安全监管的郝工讲起了他与张国的“恩怨”,“刚来的时候,因为他刚拖完地,我就一脚泥的走进来,张国跟我急过眼。现在我们是好兄弟,几天不见,我还有点想他。”郝工对张国的管理评价很高。

“这个加油站是我们的安全免检单位,煤矿安全不含糊,你们中石油的安全管理也不含糊,他两个方面的管理都做的到位。”

“在张国的努力下,内外部环境都得到了改善,安家岭一站在矿区立下足,员工在矿区也守得住。”朔州分公司主管领导这样评价张国的坚守与“巧心”。

带出队伍的"有心"

条件艰苦,坚守很难,可是安家岭一站的员工都是“老人”,在这里工作时间最短的员工也有6年,甚至是8名单身汉中的6人还在此期间成了家、当了父母。

安家岭一站每天9台车近200吨的接卸量,仅剪下的铅封就有数十个。引导油罐车、停车稳油、静电接地、量油、卸油监控、登记铅封、打铅封……一台油罐车的卸油时间都在一个多小时左右。

他们从上午9时卸下第一车油,一直到下午18时多,几乎卸油不停工,中午吃饭都是站经理和值班经理轮换去。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

当问起他们靠什么在煤矿坚守时,员工们的回答却让大家出乎意料,“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啊。”

没有“坚守”之类弘扬品质与表达决心的词语,只有朴实平常的表述。

“带队伍需要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形成习惯。这些年我带着大家一起干,时间长了,好习惯就养成了。”当问到张国带队伍的经验时,张国竟然说带队伍不需要经验。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说是不需要经验,可是谈起他的“兵”,张国话匣子就收不住了,“杜强执行能力强,工作细致规范;韩凯和肖鹏眼里有活儿,干啥事心里有数……就是哪天我不在站里,这里的工作也一样正常进行,根本不用我操心,他们都特别优秀。”

这支坚守煤矿加油站8年、人员变动几乎为零的队伍,让很多站经理羡慕。员工杜强在公司组织的技能比武中,油品计量操作得到了满分,很多站经理看上了这个小伙子,更是抛出了“橄榄枝”,然而杜强却不为所动。问起他理由,他说,“跟着张哥,干的安心、舒心、顺心。”

值班经理韩凯更是深有感触地说,“他就像一棵大树,时刻站在我们前面。”建站伊始,加油站员工与来加油的司机因为安全、卫生等因素发生不愉快,张国三个月不回家天天盯在站上,甚至在一次冲突中,他站在愤怒的司机面前拍着胸膛说,“你要动手就冲我来,他们还小。”这种带点“匪气”的担当一下子就安定了员工的心。

肖鹏是进站时间最短的“90后”员工,2012年的除夕,刚刚参加工作的他,站在加油站对面的山头上,看着远处市区的万家灯火正伤感着,突然发现一辆小车朝着加油站方向驶来,原来是本来已经决定回家过年的张国,带着做好的饭菜回加油站和大家一起过节。“当时安家岭矿区的员工都羡慕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坚定了我的信心,一定要在中国石油好好工作。”

说起了队伍,张国还专门介绍了他们一位特殊的成员“黑豆”——养在加油站的一条土狗。“晚上巡站一小时一次,带着它可管用了,自从黑豆来了以后,我们站就没有在看管油品上发过愁。”漫漫长夜,黑豆不仅是加油站的“卫士”,还是他们的“伙伴”。“我们吃啥好的都给黑豆留点,它也是我们的家人。”肖鹏说。

“从2010年5月10日,第一辆油罐车驶入安家岭一站至今,我们已经累计为矿区供油将近40万吨,中国石油成了平朔煤矿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收获。”张国和他的团队,对在煤矿的8年坚守都一种独特的自豪感。

煤矿坑口加油站,是煤矿工人还是石油人?

联系方式:010-6452340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校对:刘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