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就是「背鍋俠」嗎?要想「翻身做主」,只需要這樣……

作者:蕭田國,高效運維社區發起人,AIOps標準發起人

如何提高運維的地位?這是我和很多同仁苦苦思考的一個問題。運維向來處於軟件生產鏈的後端,甚至有某百科給運維的定義就是“軟件部署”。運維不就是把開發部門寫好、測試部門驗證過的軟件,推送到服務器上去嗎?這都搞不好,要你有何用!這樣的運維離業務太遠,因而很多時候淪為“背鍋俠”,“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運維就是“背鍋俠”嗎?要想“翻身做主”,只需要這樣……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去和開發部門爭辯,以證明我們是清白的(可是,真的能自證清白嗎?)。我們可以拽著開發部門一起實踐 DevOps,把可運維性(非功能性需求)前置到軟件開發框架中(可是,依然容易被業務部門“鄙視”)。

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其實辦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運維離數據最近,我們可以通過精細的預核算及資源供應,有說服力的技術架構評審,合理的資源規劃(業務指標預測、資源容量預測、資源策略與分佈規劃、運營優化),極致的產品體驗優化及運營優化,真正為業務創造價值,提高DAU,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營收和利潤。

運維就是“背鍋俠”嗎?要想“翻身做主”,只需要這樣……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將“鏈”變成“環”。在軟件生產鏈上,本來業務部門是頭,運維部門是尾,平時沒啥好聊的(除非出故障了)。當運維助力業務部門實現首尾銜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讓業務部門嚐到了“甜頭”時,那自然關係融洽,也有機會從源頭上摘掉“背鍋俠”的帽子。

這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運維真的有機會“翻身做主”。在英文中,operation本來既可以是運維,也可以是運營。這樣一來,運維成了技術運營,並有機會成為業務部門的一分子(例如在騰訊,應用運維就屬於業務部門)。

但很多運維同仁業務場景小(服務器可能也就幾百臺),業務上又終日疲於奔命(各種非例行工作應接不暇),沒有機會也沒有精力從事技術運營相關的工作。這麼美好的前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只能“鍋一直背”,影響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及家庭幸福。

運維就是“背鍋俠”嗎?要想“翻身做主”,只需要這樣……

幸運的是,互聯網一線大廠如騰訊、傳統名企如海爾,在海量資源場景下進行了多年的精細化運營實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分享出來,花了很多本來可以陪伴家人的業務時間,給業界呈現了本書。

運維就是“背鍋俠”嗎?要想“翻身做主”,只需要這樣……

《技術運營》

本書作者熊普江長期從事運維行業,在騰訊任職多年,他是我的好友,對我很是支持。早在2017年3月的GOPS全球運維大會·深圳站,熊普江就做過一個分享《運維價值新主張:精細技術運營優化》,在那次分享中他就已提及自己是如何幫助微信節省億級成本的。從目前來看,那次分享貌似是本書的雛形。

本書作者盛國軍(盛總)在海爾工作多年,也是高效運維社區主群的骨幹成員,多年來對運維社區也是拳拳之心。盛總善於總結,提出三講(講觀點、講數據、講案例)及三指數(體驗指數、能效指數和彈性指數)。三講即用觀點指出問題的本質,用數據確保問題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用案例對成果具象化。三指數更是和技術運營的本質如出一轍。

兩位作者多年的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工作經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本書的適用範圍大大擴展。本書不再只是一本互聯網行業的“自嗨”之作,更適合助力傳統行業的實踐落地。

即使在不久以後的 AIOps 時代,本書也不會遜色。雖然 AIOps 確實可以使技術運營更上一個臺階,但本書作為專家知識庫更彰顯價值,而技術運營是 AIOps 的能力來源。當然,說不定相關內容已經在作者的再版計劃之內了。

非常開心能給本書寫推薦序,希望讀者也和我一樣,從中受益良多,並付諸行動,產生實際的價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我已經不在運維第一線,但我及高效運維社區始終在服務天下運維同仁。在此謹代表高效運維社區祝賀本書順利出版發行,讓運維同仁得以享受大廠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