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近日,這句電影裡的經典臺詞,不停地在我耳邊迴盪,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刺激的,還是想得太多,鹹吃蘿蔔淡操心,不得而知。

隔窗秋雨風搖樹,提筆四顧心茫然。

隊伍裡的規則大約是明確做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真正能凝聚人一起幹事,還是要靠人心。於家庭如是,企業如是,於更大的機構也是如此。

家庭的凝聚力靠的是天然的親情,走出了家庭,靠的就是利益。企業靠的是合理的分配機制凝聚人心,對於更大的機構何嘗不是,建立在基本合理的分配機制之上的理想、抱負才有了道義基礎。

人心散了,就沒了凝聚力。

《孫子兵法·謀攻》:“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上之善就是最上之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沒有比打散對方的人心更有效果的了。離間計如此,四面楚歌如此。而僅僅以自己的巨大差異化優勢,去擺擺姿態,就致使對方自亂陣腳,漏洞百出,散了人心,效果最為顯著。

自古人心求公平。

公平不是平均,更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機會的均等、各階層付出與回報比例的均等。

形散神散,隊伍就會解散;神散形不散,隊伍還在,但身在曹營心在漢,隊伍也就成了形式,遲早也會散了。

人心散了,是長期的分配不公使得成員失去了信心,對於帶隊者沒了興趣,帶隊者自去表演,與成員何干?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