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上海的文化地圖,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線×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本報告為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與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合作的

上海城市氣質報告

第一期

離烏鎮戲劇節還有兩個多月,莫莫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新一醬拉進了刷劇小分隊微信群。莫莫住在遠離市中心的杭州西溪一帶,對於熱愛戲劇和展覽、喜歡到城中新鮮地標打卡的她來講,杭州城西“實在是太無聊了”。她很羨慕上海的朋友們可以在電影節一週內刷上10場電影。

上海確實更“好玩”一些。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豆瓣的同城活動數據做了統計:從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的一整年時間裡,共有11144場音樂、戲劇、講座、沙龍等文化創意類線下活動在上海舉辦。這個活動量的數字大概是北京的80%、廣深兩城各自的1.2倍,也是杭州的3倍多。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上海的這1萬場活動分佈在超過2700個大大小小的活動場所裡。這些文化空間承載了上海年輕人群體的文化生活,也是這座城市中新銳文化最集中的地點。

在新舊文化融合發育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的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完成了數輪對城市中既有空間的改造開發,那些有歷史積澱又足以滿足年輕人好奇心的地點遍佈全城。熱衷於城市活動並願意為了設計感排隊的那群人,永遠不愁在上海找不到新冒出來的新地標。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在納入新一醬統計的最近一年裡,上海舉辦活動次數最多的50個活動場所裡共進行了3703場活動。與杭州和成都相比,上海的專業藝術場館活躍度更高,這50個地點中,美術館和劇場、音樂廳佔了40%,其餘場館中購物中心的佔比也相對偏少。而成都的美術館和博物館的商業化美術展覽活動並不多,非常倚重核心商圈內的生活方式書店、購物中心和商住樓來帶動文創氛圍。

衡量一座城市的創業氛圍時,新一醬不僅會看它的獨角獸公司數量,中小型創業公司的聚集度同樣重要。而當我們需要衡量城市的文化氛圍時,也是一樣。

在上海,文化創意類線下活動在城市內更傾向於分散開展,上海最活躍的50個活動場所舉辦活動次數約佔總量的33.2%,杭州和成都50個頭部場所的活動次數佔比都超過了一半。頭部效應越低,說明活動場館的多樣性越好。過去一年上海有346個場所舉辦了6場及以上的活動,更多具有活力的中小型活動場所展現出了上海城市活動空間的生機。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上圖中,新一醬把這些活動場館按舉辦活動量多少進行分組,並統計了城市活動量在不同組別的分佈比例。上海活動量呈基本對稱的V型分佈,舉辦50次以上的頭部活躍場所,與只舉辦1至2次活動的場所,各自承載了這座城市裡超過20%的同城活動。

成都有近33%的活動集中在一年舉辦50次以上的地點,同城活動更集中在頭部場館裡,每年舉辦1至2次的非專業場地則沒有那麼活躍,對城市文化活動承載比例比滬杭低了4到5個百分點。而杭州的頭部場所相對弱勢一些,活動場地類型也更多樣化,這使得它的活動頻次分佈更加均勻。

擁有數量龐大並且類型多樣化的可供活動場地,強勢的頭部專業活動場館和活躍的中小場館並存——僅從豆瓣同城活動數據,我們已經可以粗略地觀察到上海城市空間的文創活力。

上海為什麼有趣?新一醬把更多數據加了進來,試圖更好地描述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的活力所在。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新一醬進一步選取了上海的6142家咖啡館、1488家DIY手工坊、500多家不賣教輔的書店以及豆瓣同城活動地點,放在一起觀察它們的人氣和地理聚集度,以此結合用戶行為和生活方式類商業的選址,綜合考量不同區域的文創活躍度。

從它們的地理分佈密度,可以計算出上海每個500×500米地塊的“新銳文創活力值”。

人民廣場以東的區域美術館雲集,外文書店等老牌文化地標支撐著福州路的文化地位;靜安寺商圈匯聚了眾多優質咖啡館;重慶南路是上海獨立音樂迷必到之地,它西面的衡復歷史街區藏著各種生活方式書店和劇場,這些都是計算結果中上海文創活力值最高的核心區域。此外,上海電影節的主場上海影城,獨立書店衡山和集所在的衡山路-華山路一帶,也是浦西最活躍的活動聚集區。

除了和上海的核心商圈範圍高度重合,新銳文創最活躍的這些地點的另一個共同點,是都足夠有“腔調”、有生活氣息。

新一醬蒐集了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海派風貌的歷史建築位置,再把上海的餛飩、包子、生煎、鍋貼鋪、老麵館和白斬雞店等最具上海市民傳統生活氣息的小吃鋪投到地圖上,以此來觀察城市中新銳文創活力和傳統文化積澱之間的關係。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在浦西,南京東路、城隍廟、陝西南路,或是向西、向北到更遠的餘姚路、虹口足球場,這些地方你都能從弄堂和民宅周邊的小吃鋪裡感受上海街區的生活氣息。

那些賦予上海城市空間無盡風情的花園洋房老建築,則集中在外灘、福州路、靜安寺和衡復歷史街區。在上海,城市中心並沒有因為商業的高速發展變得千篇一律,而是以歷史空間為基礎複合開發為主。比起快速地推倒和複製,對城市空間最為敏銳的商業經營者早就發現,老建築給城市人帶來的親近感不可取代,只要把飽含著過往風情的物理空間和新銳文創活力連結起來,就能找到更多機會。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經營者們相信,在有腔調的地方,更適合經營一門有關生活方式的好生意。咖啡館們更願意聚集在種滿梧桐的浦西曆史街區周圍,而不是濱江區域馬路寬闊筆直的美術館邊。黃浦江西岸和蘇州河南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M50等美術館和創意園優質活動眾多,但它們周邊無法吸引更多商業業態進駐,僅靠它們獨力支撐,並不能很好地帶動整個片區的文創氛圍。

將市井化與優雅風韻兩重印象交疊,我們計算了上海不同區域的“傳統文化活力值”。由此看來,這座城市裡最有歷史積澱的地方,也都與新銳活躍的空間高度重合。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新一醬曾經梳理過蘇州的城市文化空間,看千年歷史的姑蘇老城如何被新銳文創力量的影響。延續這套方法,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上海的文化空間架構。

把上海新舊文化空間地圖畫出來,便可以看到那些讓上海變得不無聊的商業嘗試,怎樣和區域的文化屬性相互影響,推動著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的塑造。

怎麼判斷一個地方是更傳統,還是更新銳?來複習一下算法:

第一步,把上海全城傳統文化活力值和新銳文創活力值前10%的格子分別提取出來,合成上海最具文化活力的區域,我們把它們定義為“文化活躍區域”。

隨後,把上面計算出的上海每個500×500米的格子的傳統文化活力值和新銳文創活力值綜合考慮,就可以判斷出在上海哪些地方傳統文化與新銳文創魅力得到了交融。

如果在同一個格子裡,歷史建築集中、傳統生活氣息濃厚,但咖啡店、DIY手工坊等商業聚集度很低,人們也不愛到這裡活動,那這個格子就具有較強的傳統屬性——把這個格子中的傳統和新銳活力值加起來,就會發現它的傳統活力值佔比遠高於新銳活力值。

若是兩種文化融合度非常高,就屬於典型的“複合空間”——最理想的情況下,傳統和新銳的得分佔比應該無限接近五五開,這個區域通常就是城市裡綜合文化活力最為出色的地方,它既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歷史遺存,又有年輕人熱衷奔忙的創意活動帶去活力。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在浦西,內環以裡地區文化融合程度普遍較高,文創商業和歷史風貌得到了緊密結合。

儘管經營多年的M50創意園和南夢宮文化中心(原“淺水灣”)只能算不溫不火,它們還是帶動江寧路一帶成為了大片複合空間中間一個小小的新銳文創點。而在複合空間之外,那些城市發展歷史超不過30年的城區,很難找到歷史傳統建築風貌作為容納文創活動的依託。在這些地區,藝術地標的分佈緊跟城市商業發展的步調。

浦東震旦博物館、環球金融中心藝術空間等眾多充滿現代氣息的藝術場館坐落在陸家嘴的核心商區內,去年這片區域的美術館舉辦了超過60場展覽類活動。在浦西,虹橋藝術中心、獨立音樂場所育音堂這些重要的地標,帶動了天山古北的文創氛圍。在內環以西,天山、伊犁路、虹橋路一帶美術館靠近日資企業區,居酒屋雲集,這附近的街區仍然在吸引更多精品咖啡館和獨立服飾店進駐。

圍繞複合空間分佈的多個新銳文創活躍片區,將上海的城市人的活動空間紮實地向外延伸。在浦西,五角場、大寧、武寧路、天山古北、龍華等地新銳文創活躍片區緊繞主城複合空間,而金沙江路、天山西路、紫藤路、漕寶路、莘莊、虹橋樞紐,以及浦東的張江和楊高路,都將上海的文化活力區向更外圍拓展。

被單一傳統文化支配的區域大都出現在城市的最外圍,零星散落在商業開發程度較低的南翔、朱家角等古鎮裡。城隍廟以南以及普陀區曹楊路、北靜安的彭浦-共康老居住區和楊浦東部的周家嘴路沿線,是上海主城區為數不多的碎塊傳統文化空間。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在大片的複合空間內,兩種文化的融合又呈現出不同的幾個層次。

南京路沿線以及整個衡復歷史街區(原法租界)區域,深具傳統風貌又是商業氛圍最好的文創高地。上海最好的咖啡館、西餐和日本料理都在這裡扎堆,日本料理店的人均價格平均達到了276.1元,激烈的商業競爭使得頂級商圈裡的不少商場在K11的帶動下都開始往藝術屬性上找差異化,鍾書閣等書店也在近年傳統百貨升級改造中終於找到了進駐靜安寺的機會。

儘管飽受商業化改造和城市治理的衝擊,長樂路-復興路一帶那些樓下賣眼鏡、招牌上方掛著大褲衩的民居沿街小鋪,依然是培養原創服飾品牌的重地。在這個區域邊緣的五原路,你可以找到上海知名的古著店鋪Lololove Vintage。

隨著徐家彙的改造和衡山坊等商業街區進一步成熟,核心文創區還將進一步拓展。剛起步的設計師、咖啡店主,目前還可以在租金壓力相對小一些的愚園路、定西路一帶安放自己的理想,雖然不如前面提到的文創核心區域洋氣,但這些頂級商圈的“后街”中,文化和創意類的活動也比較活躍。週末在網紅咖啡店耗一下午,是不少文藝青年在上海的生活選擇。

核心歷史建築群以外的外灘和虹口老區,傳統文化和新銳文創活力都尚屬於中等。環境還有點亂的城隍廟需要更好的規劃來升級,尚在開發中的北外灘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創潛力區,那裡已經零星地出現建投書局等新興文化地標。虹鎮老街附近新建的瑞虹天地已經引入了摩登天空旗下的livehouse,它還需要更努力改造以重新吸引年輕人。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新一线×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對於那些渴望吸引年輕人的城市來說,文化空間多層次佈局的上海,是個合理而值得靠攏的城市文化空間模型。

新一醬此前同樣計算過成都、杭州、蘇州等多個新一線城市的文化空間。與它們相比,上海市中心新舊文化融合更同步,商業不斷激活傳統建築的開發,推動城市空間的高品質更新。從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到,上海中心城區複合文化空間面積廣大且連續性很好。

與之相比,杭州龍井一帶大片服務業形態相對原始的山景旅遊區還沒完全受到西湖文創商業的輻射,傳統市中心武林廣場周邊5公里範圍內仍有比例高達20.2%的傳統屬性空間。成都的杜甫草堂外圍基本被居住區包圍,蘇州拙政園的周邊則被髒亂的小商鋪區環繞,像這些新一線城市中僅以歷史遺存為核心景點,周圍還沒有被創意產業改造過的連片區域,在上海的市中心幾乎見不到。

最近兩年成都文創活動的重心隨著活動場館的商業化、專業化升級被“吸”進了購物中心,成都最活躍的50個同城活動地點已有1/4分佈在IFS、太古裡等大型綜合體內。這可以重振春熙路的文化活力,把文創品牌培育得更強勢。

不過另一方面,成都核心商圈以外地區的沉寂也值得引起注意。小酒館把更多演出放在了萬象城的新店裡,曾孕育過不少樂隊和文創品牌的玉林老社區在加速失色。隨著成都的城區向南拓展,主城區北部出現了大片新舊文化活力都不夠活躍的文創低谷區。

來到金雞湖邊的蘇州年輕人,也把觀前街和拙政園拋在身後給了遊客。而老上海中心並未隨著城市的發展被“拋棄”而活力衰退。相反,傳統歷史街區資源成為了高品質商業開發的天然稟賦,吸引年輕人持續前往。商業不斷激活傳統建築的開發保護,推動城市全域空間的高品質更新。

這也使得上海的文創活力區能更快更好地從中心複合區向多個方位靈活延展——多片緊密包圍主城的新銳文創空間,將老上海的文化活力導入到新城區,藝術地標的運營也能跟上城市持續擴張的腳步,使外圍新城區不至於淪為睡城。

在上海,距離人民廣場10至15公里的環狀地帶——即中環到外環的區間範圍內,有13%的面積已培育為顯著的新銳文創空間,而成都三環到外環間只有南部的3.44%面積有較強的新銳文創屬性。

目前,上海的所有新銳文創空間區塊都有地鐵直達市中心,而杭州建設緩慢的軌道交通阻礙了主城的文創活力向城西導入。這也是城西文創活力提升依然較慢的主要原因,老文教區到西溪阿里園區一帶萌發的新銳文創空間仍然和市中心的複合空間無法連片發展。

畢竟,文化空間由是一座城市在其物理空間之上附著的精神氣質層面的事物所構成,它依賴於一座城市的歷史遺存,也必然需要經歷城市中正在生活著的年輕人對其加以挖掘再造。

點擊關鍵詞 看我們做過什麼

城市榜單

商業分析

城市空間

個別城市

城市交通

城市人

All about 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