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書籤,加深愛的濃度

〖在長春〗書籤,加深愛的濃度

這些年讀書,方式粗糙而自由。躺著、窩著,咋舒服咋辦。累了,隨便找個東西,夾到讀到的頁碼。這個東西可以是塊廢紙也可以是個瓶蓋,還可以是張名片。總之想讀時只要到輕鬆翻到夾東西的那個頁碼就行。

這些隨意找來的東西起到的都是書籤的作用。作為實用主義者,能用就行,管它是啥呢。很多朋友和同事覺得我算個讀書愛好者,常常送我書籤,我自己也買過一些。買了,就隨意拿來用,心裡卻從未重視過它們。在我看來,只要能起到作用,不管是廢紙還是書籤,它們的價值是一樣的。

因此,我最大的毛病就是丟書籤。

幾年前別人送我一個金屬書籤,頂頭還帶著環形的京劇臉譜。看完書,把它往書中一扣,臉譜卡在書底,很有藝術感,我很喜歡。因此這個很有特色的書籤,陪伴了我許久。儘管如此,它也沒有逃掉“消失”的命運,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找到。我想它一定是跟哪本書一起藏到了什麼地方。

還有很多設計講究,圖案古樸的書籤同樣是這樣的命運。有時你會在不經意間翻閱某本書,一個隱藏其中的書籤突然會像一隻蝴蝶飛了出來,給你一個驚喜。每當讀書倦了或其它時候急需一個夾在書裡的東西而又找不到時,我就翻翻其它讀過的書,渴望再飛出一隻蝴蝶,以解燃眉之急。

最近,妻子拿回一盒書籤,大約十幾個。每個書籤都有一條綵線繫著,圖案頗有古韻,格子窗欞、絕色芭蕉、白色海堂花等印在上面,同時配著相應的幾句詩詞。妻說,這是她的學生送她的。我突然覺得這些書籤跟以往不同,禮物雖小,卻滿含師生之情,有著綿綿的詩意。

我們一家三口開始用這幾個書籤,兒子拿走一個,讀著老師佈置的《昆蟲記》、《紅星照亮中國》、《三體》。他對書籤沒有過多的想法,但不經意間完成了任務。一天,我到兒子的房間,繫著綵線的書籤正規整而安靜地躺在他的書桌上。我想,兒子也許比我強,他知道珍惜書籤。

不知為啥,我居然也開始珍惜這些書籤。晚上,伴著燈光虔誠閱讀那些我認為的經典書籍,書籤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我時不時的要掃一眼,好像生怕它跑了。讀累了,我便把它夾到書裡,綵線露到外面。 一天夜裡,當我準備睡去時,無意中掃了一眼已經合上的書,外面掛著綵線,那一刻,竟覺得眼前的景象好美。書與書籤緊緊相依,書是書籤的歸宿或說是巢穴,書籤裝點了書,它們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我正讀一本《弘一大師》,用了一個綠色背景的書籤。書籤上面繫著打著中國結的綠線,幾隻傲雪紅梅刻印在上面。突然覺得書籤的意境與書的意境渾然一體,我竟浮想聯翩。當我讀到一百九十六頁時,一個褐色的書籤赫然出現,正遲疑驚訝間,猛然想到這是妻子的舉動,說明她讀到了此處。綠色與褐色書籤相遇,它們彷彿有了性情,我想這也是我與妻的又一次重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因為有了書籤的陪伴,讓夜有了價值,讓時間沒有白白溜走,讓丈夫妻子延續了共通的精神情感,讓父子兒女加深愛的濃度……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決定,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個陪伴我度過悠長深夜和漫漫旅途的書籤。(吳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