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鐔月
先說一說孫殿英其人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小時候出天花,所以有個外號叫“孫大麻子”,他父親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當日被打死在獄中。小時候,頭腦靈活,混過廟道會,還幹過商販,1922年拉了一幫子小弟投入到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的部隊,升到營長的時候,就開始單幹了,佔山為王自稱旅長,1924年,利用直奉戰爭的機會招兵買馬,隊伍擴大到數千人。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1930年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投靠張學良,參加抗戰,1943年被日軍俘虜,投靠汪偽集團,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投靠蔣介石,打內戰,1947年解放湯陰戰役中,被解放軍生擒,病逝在戰犯收留所。
孫殿英為什麼要挖清東陵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像孫殿英這樣的軍閥太多了,他本來是籍籍無名之輩,就因為他一夜之間盜光清東陵,在歷史上留下了狠狠的一筆。
嚴格來說,孫殿英就是一個小軍閥,不是專業的盜墓賊,那個年代,像孫殿英這樣的小軍閥多如牛毛,一幫子人靠他吃飯,怎麼辦?誰有錢就跟誰走唄,孫殿英也不例外,老闆是換了一個又一個,有奶就是娘,這樣的結果就是,你既沒有實力也不是嫡系,所以剋扣軍餉也就是家常便飯,經常是有了上頓沒下頓。這麼多兄弟跟著自己,還要招兵買馬買武器,咋個辦?其實,很多軍閥私下裡都幹一些打家劫舍、敲詐勒索的私活,偶爾扒墳盜墓也很正常,只不過孫殿英扒開了清東陵,就成了軍閥裡面的天字第一號盜墓賊了,聲名鵲起。
孫殿英等候多時的機會來了
窮瘋了的孫殿英一直在找發財的門路,早就對清東陵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28年春,悍匪馬福田叛逃到清東陵旁邊的馬蘭峪,國民革命軍命令孫殿英率部前往剿撫,孫殿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馬福田到馬蘭峪就是奔著清東陵來的,孫殿英聽說後,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帶兵前往,把馬福田給攆的遠遠的,然後就開始暗地裡做準備,為掩人耳目,四處張貼告示,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將東陵三十里內戒嚴,把老百姓全部趕走,然後又以部隊演習埋地雷為名,把守陵的人也驅走,接著就挖開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裝了四五十箱,加封蓋章後拉回軍營。
孫殿英挖這麼多寶貝都到哪兒去了?
炸開慈禧的墳墓後,得到了大量稀世珍寶,孫殿英仍不滿意,順勢挖了乾隆皇曆的裕陵,他親自進墓裡清點,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籤、寶劍等無數,後來他回憶說:“乾隆的墓堂皇極了,棺材內乾隆屍體已化,只留下頭髮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硃紅色,和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孫殿英掘開東陵後,滿人譁然,旗人團體、清朝遺老、溥儀等連連譴責,高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全國轟動。
孫殿英經過高人指點,馬上開始上下打點:
九龍寶劍託戴笠送給了蔣介石;
另一柄寶劍託戴笠送給了何應欽;
乾隆脖子上的108顆朝珠送給了戴笠;
慈禧的翡翠西瓜枕頭送給了宋子文;
慈禧嘴裡的一顆夜明珠,分開是兩塊,無光,合起來是一個圓球,透出碧綠寒光,送給了宋美齡;
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給了孔祥熙;
價值50萬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雖然迫於輿論壓力,東陵案多次開庭審理,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後經過孫殿英的不斷交涉,譚溫江也被釋放,孫殿英不斷升官,這事兒不了了之。
孫殿英為什麼不挖明十三陵,卻挖清東陵
1、挖明十三陵,名不正言不順
為了給自己一個好的出身,顯得根正苗紅,孫殿英對外一直稱自己是明朝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孫承宗當過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入過內閣,打過後金,後來告老還鄉,崇禎十一年,清兵進攻高陽,孫承宗率全家一百多口抗擊清兵,城破後,全家戰死,孫承宗自縊身亡,壯烈殉國,滿門忠烈。民間傳說,孫家並沒死完,有個僕人帶著小少爺躲過屠殺,得以血脈延續。
孫殿英紅口白牙說自己是孫承宗後人,為的就是混個好出身,明朝忠臣的後代去挖明朝皇帝的陵墓,這不是啪啪打臉嗎?
2、挖明十三陵會動眾怒,而且經濟效益太差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漢人統治者,在老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清朝的腐敗統治徹底涼了老百姓的心,所以,輿論上一直有“滿清誤我三百年”的說法,如果挖了明十三陵,會惹怒全國。
其實,孫殿英盜墓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錢財,明十三陵裡的帝王都埋了幾百年了,裡面到底有什麼,是否保存完好,誰也說不準,但是乾隆帝才埋了130年,慈禧埋了20年,乾隆延續了康乾盛世,慈禧獨斷清朝幾十年,都是有錢的主,孫殿英這筆帳還是算的清楚的。
3、清東陵距離孫殿英很近,十三陵距離太遠,孫殿英不會捨近求遠
孫殿英收到清剿馬福田的命令後,部隊就駐紮在天津市的薊州區馬伸橋鎮,離清東陵的所在地,唐山市遵化縣馬蘭峪只有一山之隔。
放著15公里的東陵不挖,偏要跑去140公里的昌平挖十三陵,孫殿英不傻。
況且,北京是閻錫山的地盤,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晉綏軍的一個師就駐紮在順義,孫殿英是中央系,他還沒有膽量穿過晉綏軍的防區去挖明十三陵。
4、挖清東陵,孫殿英早就準備好了一個理由
其實,孫殿英早就知道,挖清東陵是個大簍子,一旦動手,必須要準備好後路,編個好理由。
孫殿英的理由就是:我是革命呢!
孫殿英曾經說過,孫中山先生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來皇宮,我孫殿英沒有他們本事大,只有革死人的命。我的祖上是抗清英雄孫承宗,我們孫家一百多口被清兵殺了,我挖他們的墓,也算是為祖先報仇。
這個不靠譜的說法,還真有人信,馮玉祥就曾經稱讚孫殿英說:我們永遠是革命同志,我革了活人的命,你革了死人的命。
孫殿英的結局也很慘
1947年,解放軍攻下湯陰,活捉了孫殿英,雖然孫殿英壞事沒少幹,但是念在其抗日有功,也就沒有為難他,讓他去勞改,當慣了大軍閥,孫殿英受不了這樣的苦,幾次想越獄都沒有成功,最後感到人生無望,終日鬱鬱寡歡,加上多年吸鴉片留下了病根,沒多少年就病死獄中!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人——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
1931年生於北京的孫天義,是孫殿英盜墓後所生,雖然有一個“東陵大盜”的父親,但是孫天義卻自強不息,成為一代學人,是文物保護專家。
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的孫天義,先後任西安外國語學院院長、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黃帝陵基金會會長、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父親是東陵大盜,兒子卻是文物保護專家,兩者相比,令人感慨萬千。
葛大小姐
孫殿英,要是敢碰一下“明十三陵”,不被人弄死才怪。
明朝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意義重大,雖然孫殿英不怎麼在意,但是輿論一轟炸,百口難辯。
在孫殿英盜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待遇上就可以看出來,孫殿英盜清東陵,一盜走紅,轟動全國,震驚滿人。相關滿人連忙控告孫殿英,但是經過他的上下打點,卻是逍遙法外,還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
何況當時的口號還是“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何況人家滿清政府都沒碰!
同時,你碰陵寢,你總得找入口吧?
而“明十三陵”地宮複雜,入口難找,即使找到了,也是越挖越是感覺在走迷宮。加上,它還在北京。綜合考慮,成本遠遠大於收益!
與其大費周折碰它,還不如跑去河北碰清陵寢!
非常茴香豆
孫殿英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年他藉著軍事演習的名字,明目張膽的盜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因為皇帝陵墓,堅不可摧,孫殿英就命令手下,直接炸藥伺候。相比盜墓賊的高技術含量作業,他的手段極其粗暴。
帝王陵墓裡,有無數財寶,據說光拉這些東西就裝了三十多車,可見陪葬品之豐厚。野史稱孫殿英部隊還對慈禧遺體做出了不可描述的汙穢之事,這就有點重口味了。那麼為什麼孫殿英要破壞清朝帝王墓呢?
其實,他是要破壞滿清風水,報仇雪恨。據說,孫殿英是明朝後人,他的祖上幾代人都為抗擊滿清入侵拋頭顱灑熱血。孫殿英說,雖然清朝滅亡了,但是我仍然不解恨,唯有挖墳,斬斷他們的風水。
當然,他是不會挖明朝陵墓的。在慈禧墓裡,有翡翠西瓜,夜明珠等寶物,都被盜走。另外,慈禧的遺體被丟棄荒野,乾隆的頭骨也不知去向。由此可見,孫殿英對滿清十分不滿,但其實終極目的就是為了錢。
歷史密探
一,東陵大盜孫殿英駐紮在河北薊縣時,聽聞清東陵就在附近,於是動起了歪心思,想盜墓。
孫殿英
當時慈禧下葬東陵也不過20幾年時間,找到入口不是什麼難事,甚至有當時參與過東陵封口的老人健在,所以也為孫殿英盜取東陵提供了方便。
藉口很好找,當時是軍閥割據的民國初年,假借軍事演習的民意,討伐土匪。
清東陵慈禧遺骸
理由也很好找,鑑於清末民初民意對於滿清的怨恨。孫殿英扯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很好地遮掩了他想盜墓發財的意圖,對外宣傳他是明末抗清英雄孫承宗之後,此次盜取清東陵是為了為先祖報仇。鬼才相信他的話,不過不要緊,這樣即使盜取了清東陵的財寶,漢人也不會大吵大鬧。
除了滿人,以及清朝遺老遺少,傅義知道清東陵被盜之事後,發誓要讓孫殿英死無葬身之地。但是孫殿英通過上下打點,賄賂蔣介石夫婦等國民黨高層。最終逍遙法外。
二,但是孫殿英絕對不敢對明朝十三陵有企圖,原因如下: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一來這是京師重地,在鬧市區,防範深嚴。二來孫所駐紮的部隊在河北,離十三陵太遠,如果起心盜墓,動靜太大。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道義和社會輿論方面,孫殿英絕對承受不起。盜取清東陵,頂多滿人及其遺老遺少憤怒。打十三陵的主意,估計孫殿英會被千刀萬剮。十三陵作為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陵園棲息地,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懷戀和抱負,連清朝統治者都對十三陵保護有加,甚至當時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率領大小官員親往祭奠,我想借孫殿英一萬個膽子也不敢這樣做。
明朝十三陵
小結:孫殿英最後在解放戰爭期間,被俘虜,最後病逝,結束了他傳奇荒唐並且不那麼光彩的一生。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原因有三,僅供參考。
1.距離近
清東陵在河北遵化,孫殿英的十二軍駐所恰好在遵化一帶,而明十三陵在北京何必要捨近求遠跑到別人地盤上盜明帝的墓呢?加之馬福田等匪患對東陵也垂涎三尺,正好給了孫殿英剿匪的由頭去監守自盜。
2.清陵價值更高
孫殿英盜墓的直接原因是軍費欠缺,所以盜墓的重點應該是哪裡的文物價值大數量多。清東陵相比較於明十三陵,肯定是清朝的陪葬品價值和物件更多些,於是富裕的慈禧墓和乾隆墓就成為了他的目標。
3.輿論影響
公開盜取皇家墳墓是個政治事件,明朝是公認的漢人王朝而孫殿英也是漢人,如果盜取了明十三陵比然會遭到輿論的強烈抨擊,正好趁著清朝新亡,還能把國仇家恨作為由頭理直氣壯的去盜墓,在輿論上也不至於過分被動。
納蘭談史
不是不敢,我想他或許是不能敢!
1928年國民軍派孫殿英部清剿河北東部的土匪,在孫殿英部剿匪的途中,這位看到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隨即就有了一個新的主意,是什麼呢?那就是再革命一次,革命的過程就是挖了清朝的皇陵,這是繼承孫忠先生的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
於是這塊與世隔絕,被視作滿清皇室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被徹底的革了一回命。過程我們就不說了,很多故事和典籍上都有記載,就單說說孫殿英為什麼敢盜清陵,而對相距不遠的明十三陵卻絲毫不動吧。
原因之一,孫殿英自己親口說自己是明朝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的後人,所以他挖了盜了清陵那是天經地義,誰都指責不了。
孫承宗何許人也?
在明末的時候,孫承宗是明帝國比較重要的大人物之一,當過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入過內閣,打過後金,功勞赫赫,最後由於被權臣掣肘,才告老回家。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清兵進攻高陽。高陽全城百姓和士兵誓死抵抗,而賦閒在家的孫承宗更是率全家一百多口上了城牆抗擊侵略者,最後城破,孫家一百多口遇難,而孫承宗也自縊而死,壯烈殉國,可謂是滿門忠烈是也。
還有種說法是孫承宗城破被擒,是被清兵拖在馬尾巴後邊活活拖死的,何其悲哉!
於是民間就開始流傳,孫承宗的家人並沒有死絕,當時有個僕人帶著家裡的小少爺躲過了清兵入城的屠殺,使忠臣血脈延續下來。
而延續到了民國這一世,孫殿英,就是他的後人。
這樣說來,要說是真的,孫殿英和滿清那是國仇家恨,不共戴天,又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感召,他挖了清陵,那還是理所當然了。
不過這也只是孫殿英的說辭,我們也無法辨明是非了。
原因之二 既然是大明忠臣後人,繼承的是大明先人的遺志,他挖了清陵也不說什麼,可他要敢動明陵,他說的過去麼? 所謂孫殿英後來的辯詞說:“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這也就算了,他要是真挖了明陵,那可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自己讓自己不能活了。
而且對當時的國民政府而言,那是革了滿清的命的代表,也自認為是漢人政權的代表,如果孫殿英真的盜了明陵,那就是無論他送多少禮出來,恐怕也保不住他了。
關河南望
孫殿英因盜清東陵而臭名昭著,其生性反覆無常,開始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後參加抗日,被俘後加入汪偽軍,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與人民解放為敵,1947年在河南湯陰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中。
孫殿英為何不敢盜“明十三陵”?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十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佔地四十平方公里,不是孫殿英所轄區域,距孫殿英轄區較遠。清庭退位後,民國政府也派兵加強保衛,防護比清東陵強,孫殿英不敢冒然打“明十三陵”主意。
二、“明十陵”作為漢人皇族陵墓,其盜“明十三陵”的影響將更大,民國推翻滿清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明十三陵”是漢人皇族陵墓,師出無名,冒然盜陵必將引起民憤,況且民國政府也派兵保護。
三、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被發現後,在社會上影響惡劣,全國輿論譁然,遜清皇室包括溥儀紛紛告到蔣介石那裡,聲討孫殿英,要求嚴懲,孫殿英發了眾多墓室財寶行賄,編織眾多借口謊言,其中之一,孫殿英聲稱:“一風水先生告訴他,清室皇陵保護完好,有可能要複壁,需破壞陵墓風水,以保民國永固”;還有就是聲稱:“為復仇,為漢人報復清庭”等等,好不容易平息盜墓事件。在這風口浪尖上哪敢再動“明十三陵”。
以上個人見解,喜歡的朋友動動小指點個關注,謝謝!
大風起兮雲飛揚y
孫殿英大家應該都知道,就是把慈禧太后的墓地給盜了,那麼孫殿英盜墓怎麼沒盜“明十三陵”?都是籌集軍資,明朝陵墓陪葬品也不少,據他自己說,是因為滿清攻打明朝時殺了他的祖先,他的父親也是被滿人殺害,所以稱自己是為了報仇才盜取慈禧太后墓,還說滿人搜刮民財,自己是替天行道。這都是他自己說的,一面之詞,說到底一點都不靠譜。
但是反過來想,孫殿英為什麼只盜清東陵,而不去盜“明十三陵”?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明十三陵”比較牢固,加上明朝陵墓基本沒有被盜過,只是定陵和思陵被動過,加上滿清也對明十三陵採取了保護措施,滿人都沒動,孫殿英自然不會動了。
其次:孫殿英很有可能知道明十三陵,但是離他太遠,也有別的勢力看守,是別人的地盤,他有心無力啊,他的駐地在東陵這邊,而明十三陵就在北京城的後面,想盜也不是他的勢力範圍。孫殿英的防區裡只有清東陵。
再次:他需要的是大量軍餉,而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是厚葬,金銀珠寶多如牛毛,而明十三陵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有陪葬,和清東陵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最後:孫殿英最不敢的就屬這個原因了,那就是輿論壓力太大,盜取清東陵就被人罵了,給了許多財寶上下打點,蔣介石等人才沒有追究,如果盜的是明十三陵,估計得軍事處罰了。因為當時那些人是比較恨滿清的,都覺得清朝後期喪權辱國。
【我是羽評歷史,碼字不易,謝謝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孫殿英是民國時期一個臭名昭著的軍人,以盜竊清東陵而被人唾罵,至今讓人不齒。
“明十三陵”作為明朝皇帝的陵寢,裡面的珍寶自然不會比清東陵差,孫殿英沒有染指,悅史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明十三陵”位置特殊
明朝京師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就搬到了北京,因此,“明十三陵”全部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
雖然從1927年以後,民國首都搬到了南京,但北平作為以前清朝和北洋政府的首都,仍然受到很大的重視,“明十三陵”的守衛自然也很嚴密。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孫殿英,就是比他再厲害的軍閥,也不敢在這裡動土,“明十三陵”也幸運地保留下來。
第二,孫殿英的駐地問題
在民國的諸多軍閥中,孫殿英根本稱不上號,但他也有自己的一支隊伍,不斷跟隨大的軍閥,有一些流動的據點。
根據悅史君的統計,孫殿英曾先後駐軍安徽、河南、陝西、山東、河北、江蘇、天津、山西、寧夏、內蒙古等地,可謂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但裡面並沒有北京。
其實,孫殿英有一個機會到北京,1936年,民國將領宋哲元曾邀請孫殿英到北平,但他也只是在房山縣待了幾個月,就撤到了河北山區,這也是他離“明十三陵”最近的一次。
既然孫殿英沒有到過“明十三陵”,當然就沒有機會了。
第三,“明十三陵”地位特殊
清末以來,革命黨人的多次起義,都是以排滿為口號,要推翻清朝的,與此同時,就是對明朝的尊重和嚮往。
到了1912年民國建立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很多民國要人都去拜謁過明孝陵或者“明十三陵”,進一步加強了明朝陵寢的重要性。
就像孫殿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盜挖清東陵是為了報仇,這可能還有一點市場,那麼,換成“明十三陵”,他還有什麼藉口嗎?當然不可能有。
……
綜上,孫殿英不是不敢觸碰“明十三陵”,而是根本就沒有機會下手。
相比有些人給孫殿英盜墓的行為找藉口,悅史君認為,沒有任何理解,孫殿英的行為註定遺臭萬年,是非常惡劣的做法。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孫殿英不是不敢觸碰“明十三陵”,而是不願觸碰明十三陵。因為他是漢人,滿清入關時,曾對漢人進行過大屠殺,而孫殿英的祖宗三代都被遭受了滿清的屠殺。他挖掘滿清之墓,包括乾隆的墓和慈禧的墓,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為祖宗報仇雪恨。同時也為千千萬萬被清朝無辜屠殺的漢人報仇,古代報仇的一個方式,便是讓仇人在棺材裡也不得安寧,把他挖出來鞭屍。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鞭屍者是伍子胥,伍子胥之父兄為楚平王所害,伍胥報仇時楚平王已死,於是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孫殿英挖滿清帝王之墓,得到了馮玉祥的贊同,他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
孫殿英是個民族主義者,他雖是軍閥,但對於祖先還是充滿崇敬之心的,所以他不會觸碰明十三陵,而只是挖清朝帝王的墓洩憤。孫殿英盜墓的另一個原因,是覺得墓中錢財放在地下沒用,還不如用來充盈國庫或當作軍費呢。他說:“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今天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這個意思是江湖好漢所為,和當年梁山好漢劫貪官汙吏的生辰岡差不多。但再需要錢,也不能挖明朝帝王的墳,因為那是祖先安息的地方。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