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麼多書會忘,那爲什麼要讀書?

看那麼多書會忘,那為什麼要讀書?

雖然看書不會立即改變什麼,但還是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每天都在發生事情,每天都在思考。當你和人說話時,做事時,安靜的思想時,突然,你想到了什麼,從此,改變了什麼。人變了,其實沒變,只是為了讓心中不變。

溫馨提示:本文983字,大約需要2分鐘閱讀。

我們從小到大會閱讀許許多多的書。小時候,有童話書;上學了,有《讀者》之類的文學期刊;上大學了,我們也會看很多專業性的書籍。

書,伴隨著我們慢慢成長。

也許你沉下心來,進入圖書館專心致志地讀一本好書,你每一句都努力弄清楚,並且做了詳細的筆記。但是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自己的長大,自己能夠記住的僅僅只是其中一個背景,一個剪影而已。也許是《背影》當中父親高大而堅實的後背,也許是《哈利波特》中最後熱血沸騰的對峙。而其他的,慢慢被淹沒在歲月的長河當中。

那麼既然對書的記憶會被時間的大海慢慢吞噬,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特別是讀好書呢?原因主要有二。

看那麼多書會忘,那為什麼要讀書?

1、無心插柳柳成蔭

也許我們閱讀那麼多書會慢慢忘記,但是往往也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場景和語句會一直印在腦海當中。而你認為忘記了的內容也會一直藏在我們最深處的記憶當中,只有當外部環境達到一定條件才會觸發這段記憶,讓我們想起該書裡的內容和故事。而其他時候只會默默地潛藏在記憶深處,不過我們的潛意識會受到所有記憶的影響,從而對我們的行為進行指揮和調動。也就是說,我們讀過的書不是白讀的,它會化作你靈魂的一部分,為你的思想添磚加瓦,成為你隱形的知識利器,潛意識裡幫助你行動和判斷。

某一天,你的家人病倒了,如果你之前看過急救的書,即使你忘記了大半,你也會能夠到感覺得到你下一步該做什麼;

某一天,你望著夕陽落下,柔美的霞光照耀著湖面,如果你之前看過很多詩詞的書,這個時候脫口而出相關的詞句也不是難事:落霞與孤鶩齊飛,即使是自己編造的,而不是單調地說一句:這太美了。

每個月看一本好書,給自己的心靈土壤播種和澆水;十年後你會發現,綠蔭一片。

看那麼多書會忘,那為什麼要讀書?

2、溫故而知新

人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是不一樣的。成長,就意味著不斷消滅過去的自己。所以,每個人生階段的自己都是不一樣的,那麼看待事物的思想方式和結果也就不一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每一次不同的我們回頭去看同一樣內容時,我們往往會有新的想法和感悟,那麼就是在這新的想法和感悟之間,我們在不斷蛻變,收穫新的成長。

也許當你7歲時閱讀《美人魚》,你只能讀出淡淡的哭泣,為什麼美人魚化作泡沫?當你17歲時,你也許會讀出愛情的甜蜜和苦澀;當你27歲時,你也許讀出了童話中的母愛;當你37歲時,你也許讀出了其中精闢的寫作技巧;當你47歲時,你也許讀出了一段深刻的心靈旅程。

就是在這時間的流逝中,不同的我們回望著同一樣事物,品味著“物是人非”的感嘆,我們蛻變著,成長著,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所以,要多讀好書。

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哦,以後每週都會推出精品好書和語段,讓你們更上一層樓,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