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富平老庙岳白村的这个小山沟——于家沟吗?

渭南市富平县与铜川市印台区交界处夹了一座普通而又平凡的小山村,名为富平县老庙镇岳白村。这座普通平凡的岳白村里又包含了一处更加普通平凡的小山沟,叫做于家沟,这,便是我的故乡。这处藏在大山犄角旮旯里的小山村在如今日趋城镇化的新农村面前,显得有些格格不不入,却又那么的与众不同,生机勃勃。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富平老庙岳白村的这个小山沟——于家沟吗?

从红土镇通往故乡的道路只有一条仅有一车多宽的乡村小道,有时两车相遇避车都很困难,路口是一座教堂,从我记事开始那座教堂便就坐落在那里了,屋顶的红漆大半已脱落,露出了那些古朴庄穆的颜色。沿着坑坑洼洼半土半石的小路继续往前走,视线便豁然开朗,两边的青山此起彼伏,山势皆平缓,忘之浑然,不见其终。成片成片的梯田交叉错落的堆叠在一起,有时雾气腾腾,远观就像奶奶刚蒸出锅的花卷馍馍,若是冬天大雪覆盖,山则愈看愈像了。路的东边有一段断崖,下面是昔日辉煌繁华的金华山矿区,如今已封井,再也没有了采煤机器的轰鸣声和暄闹繁华的街道,历经沧桑的矿区像一位褪去军装、洗尽铅华的老兵,不声不响默不作声的伫立在那里,守着他最后的年华。沿着山梁继续往里走便到了杏花村,这里离故乡便只有不到二里路了,这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座由乡亲们集资盖起来的“老爷庙”了,“老爷庙”里拜的是关公关二爷,整个庙宇的规模并不大,约有十平方米,整个庙的造型古朴素雅,青砖青瓦,颇有古风,庙里有三座塑像,左边的是义子白面关平、右边的是为关公扛青龙偃月刀的黑脸周仓,中间首座的便是关公,绿袍青帽,手持春秋,凤目微睁,不怒自威,让人肃然起敬。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会随家里的长辈来这里祭拜,这里是全村人的信仰凝集之地,自然要格外尊重。老爷庙北面以前是一座砖窑厂,不知何时变成了一片密密匝匝的麦田,这实在不禁让人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总是让人站在原地, 不知所措”。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富平老庙岳白村的这个小山沟——于家沟吗?

再往前走就到了我的故乡,这条弯折曲奇的小路扭扭歪歪,连接着与外界的交通,却又承载了几辈人的乡愁啊!若是春胜之际,路边一簇簇、一丛丛、一团团的油菜花让人应接不暇,映的晃眼,渲染的这条原本毫无趣味的半石半土的小路又多了几分生机,小路西边及东边依旧是成片的梯田, 不同的是两边都栽种着许多松柏,大多都是老树,松杈傲骨峥嵘,柏树庄严肃穆,不惧严寒,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无愧于“岁寒三友”之称也。松柏之下大多是村中过世老人之坟,我姥爷的老坟在路东面,爷爷的新坟在路西面,隔路相望,相同的是新坟老坟都是被青松翠柏严严的遮住,不同的是坟里埋葬着的是两位我不同 的亲人和我两团不不同的思绪。

富平的乡党,你知道富平老庙岳白村的这个小山沟——于家沟吗?

路上总是会碰到我那些质朴率真、粗犷可爱的乡亲们,男人们总是扛着锄头,挎着镰刀,穿着一件半新不旧、土灰色或深蓝色的袖口磨得发白的老式中山装,卷起两截裤管露出和这片土地一样颜色的深褐色皮肤,上面粘着泥星点点,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他们远远地看到同村的人都会停在路边向他们打招呼,然后用一口流利的乡村土话说道“你乃球 的……”边说边掏出半盒香烟来,互相敬上,点燃,深吸一口再缓缓地吐出来,在这淡蓝色的氤氲中交谈甚欢,说到激动时还不不忘来一句“你把他妈的……”随后必定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如若是在黄昏或浅夜时分,忽明忽暗的烟头加上这爽朗的笑声便成了一道极其融洽的画面,要使身旁再簇拥着几头牛羊和一条土狗,这幅画面就更加生动啦!而女人们多是穿着格子状的呢绒外套,头上包裹着格子或者纯色的头巾,提着藤条编成的篮子,精神抖擞的走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饶有兴趣寻找着苦菊、灰条、香椿、刺荆、苜蓿、小蒜等野菜,摘回家后多半是开水焯后凉拌,配上橙黄色的玉米面打成的搅团和漏鱼,真个是让人食欲大开,神清气爽。若是路上遇到久未谋面的亲人或是乡亲,她们定会吵吵嚷嚷拉着你去她家里做客,如铜锣般的超大号嗓门在这个时候却显得那么亲热和温暖。村子里上了年纪的男人女人们,脸上的皱纹如同山里万千的老槐树皮一般,虽然粗糙却富有光泽, 他们的品性像这山里千万的沟沟壑壑、梁梁峁峁一样,初看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老气横秋,但依然洋溢出着他们朴实无华、直爽率真的性格,他们眼里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好似这满山遍野里散发着崇光的莲雀花一样,山里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真挚的情感在这片貌似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荣发了一辈又一辈。

说不完的万缕乡愁,道不尽的声声珍重,念不完的故乡柔情,都化作一团烟云,它飘在故乡、浮在头上、行向远方。在我苦闷烦躁的时候就会想起故乡的乡亲们的笑骂声“噫, 你乃球的……”也不禁的会嘴角上扬。

作者简介:许峰源,原籍富平县老庙镇岳白村,现在陕西省咸阳市政府工作,爱好写作、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