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湖鎮坐落於惠州市博羅縣。

「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追溯歷史 先祖的輝煌

據史料記載,北宋時,湖鎮圍的先祖——— 文俊公從孟徑遷入湖鎮圍,在此落居,至今有1047年曆史。隨著經濟的發展,明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湖鎮圍發展成為湖鎮城。在當地有“宋村明城——— 湖鎮圍”這樣一種說法。

《胡氏族譜》記載,胡衍,號雲峰,江西盧陵吉水人,生於後梁。他從小就好學經論,奔馳浪涯,雲遊四海,地理行醫。宋初,他行醫至博羅,並在這裡成家立業。成家後的胡衍在博羅城下街胡屋巷定居。在此星晨攻研,煉丹行醫,日長月進,終於練成數粒。

據瞭解,先祖胡衍醫術精湛,自制的藥“胡氏家寶丹”用於治療疾疫特別有效,救活了不少人。對此,民國版的《博羅縣誌》也有記載:“(胡衍)煉藥搗三千杵,成八百丸,號胡氏家寶丹,治疾疫賴以全活者甚眾。城西丹邱祠,其搗藥處,石臼猶存。”

民國版的《博羅縣誌》和《胡氏族譜》都提到,胡衍“卒之日,以火解,得舍利三十六顆大如綠豆,色黃紫,藏之金盒。”

胡衍有兩個兒子,長子胡椅,次子胡磑。《胡氏族譜》記載:“不幸任性長子胡椅,盜走丹丸,雲峰發現,追至江東河邊,子將丹丸,投入江底,即起水花沖天,成為江東一潭。”按湖鎮圍胡氏後人的說法,兒子偷走了老爸辛辛苦苦煉製的丹丸,老爸自然生氣,於是把他逐出了家門。

不過,民國版的《博羅縣誌》對此事的記載卻是另一個版本。“椅避亂至蘇州驛,私金盒而棄捨利於潭婆廟。衍憑佃人召語前事,令白於官,出椅,改氏為符。”

次子胡磑不僅聰明,而且博學多才,官至諫議大夫,在族人眼中,是驕傲和榮耀。如今湖鎮圍後人都是胡磑的子孫,在湖鎮圍的胡氏祠堂中,懸掛著“昭代名儒”的牌匾。胡氏族人口口相傳,都說這塊牌匾是當朝皇帝賜給胡磑的,只是原匾已毀了,現在這塊是後來複製掛上去的。

《胡氏族譜》記載,胡磑從小好學,潛身奮志,飽讀經論,博學多才,得中高升爵位“諫議大夫”,朝廷命官之職,有諫皇帝之權,譽滿天下。

胡磑生3子,長子胡思敏、次子胡思綱、三子胡天麟,都居住在博羅城。而到了胡氏第四代和第五代,就開始陸續往博羅城以西落居。其中胡思敏一支到湖鎮蓮塘定居,胡思綱一支到湖鎮的孟徑居住,胡天麟一支則到了橫河鎮落朱榮洞定居。到了第六代,孟徑一支出了個胡文俊,他率領家族從孟徑遷入湖鎮圍,之後胡氏後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至今。

胡氏入住湖鎮圍之前,圍中居住著黃、朱、賴、劉等多個姓氏家族。不過後來隨著胡氏日益繁盛,其他姓氏慢慢遷出村子,胡氏漸漸成為當地第一大姓氏。

從胡文俊再向下四代,進入明朝,胡家也進入了鼎盛時期。湖鎮圍東祠名宗堂中的“羅浮名宗”牌匾,便是明朝惠州府對湖鎮圍的封授。

據《博羅縣誌》記載:“博羅縣城店戶150家,湖鎮圩店戶50家。”“明清時期,博羅縣建有四個社倉,分別“在莫 村、羅洞、石灣、善政。

古建築 彰顯輝煌歷史

自宋朝以來,湖鎮圍胡氏先人先後建起胡氏祠堂、愈寬公祠、東嶺公祠、德基公祠、東廟、觀音廟等15座祠(廟)。其中,東、西二祠及德基公祠等3座祠堂至今還保留較完整。東西兩祠均為胡氏族人敬尊孝祖之所,西祠即胡氏祠堂,東祠為愈寬公祠,德基公祠是博羅縣龍華鎮粵商陳百萬嫁女的陪嫁嫁禮。據傳,建造此祠時,招募能工巧匠近500人,其中200工人每天磨磚不止,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德基公祠的雕刻色彩斑斕、栩栩如生,亦用了5年時間才雕刻完畢。

屋場自西向東橫恆千米,村中各式院落數以百計。村裡主村巷佈局為“耙齒”形,近百條大小各異的小巷縱橫交錯,分佈在各個院落之間。環村南的一條長1000米的主街道就如一柄巨型“耙梁”貫通西東。街道原本由花崗石條鋪成,1958年修建顯崗水庫時,所有石條均被撬一空。

據 《胡氏族譜》記載:村環城圍,建有東西城門、還有北門,都是兩層樓角(閣),東有迎陽門,西有望庚門,北有北鎮門,大街全有方石砌成,平坦清雅,(村面積)長千米,寬五百……三座城門都已不在,只剩下兩塊石匾。石匾放在湖鎮圍老人活動中心門前,其中一塊為紅石匾,上刻有“北鎮門”字樣;另一塊為青麻石,上刻有“迎陽門”字樣。而“望庚門”石匾已不知去向。

「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美麗的傳說

關於湖鎮城的故事流傳了三種傳說:

1.《胡氏族譜》記述:南北朝時期,南越皇劉澄因局勢動盪,帶著妹妹(彩霞)南下避亂。來到湖鎮圍,由文俊祖敬奉。村外山崗野林中常有黃猄叫聲,劉澄聞之悲切,問當地村民此為何物,叫聲如此悲慘?村民逐告知,乃黃猄也。劉澄聞之暗思,自付皇也,驚也,此地不可久留。於是劉澄決定離開此地,到其他地方考察民情去了,並把其妹留居湖鎮圍,文俊祖侍奉殷勤,並以兄妹相待。世亂平定後,劉澄回朝復位後,訪妹彩霞下落,得知皇妹已在湖鎮圍病故,逐下令建塵頂皇城於湖鎮圍,謂皇姑城。據傳,彩霞病故時,胡氏族人為之風光大葬,並建墓一座,該墓遺址在西門嶺中,胡氏族人稱之為彩霞墓或皇姑墓。

2.《博羅縣文物志》記載,關於湖鎮城的來歷,當地村民中流傳著一段美好的傳說。有一幼稚無知的皇姑出巡江南,來到湖鎮圍,不幸病死,當地村民為之厚葬。皇上得知消息後,便先說其妹嫁於博羅湖鎮而死,逐從國庫撥資在湖鎮圍建城一座,謂駙馬城。

3.《博羅民間故事集》描述:有一南宗皇帝落難,逃到湖鎮圍,被村中一個窮人所救助,后皇帝復位,走時無禮相贈謝恩,隨手解下身上褲帶,交給窮人,說:“到你遇到困難時,就拿著這條褲帶到京城找我吧!”

後來那窮人窮得揭不開鍋,就拿著那條褲帶上京找人。皇帝知道後,親自出宮迎接。皇帝問他想做何官?他說不知有何官可做?皇帝就將當朝所有官名念給他聽。當皇帝唸到“千總”這個官名時,窮人以為這個官最大的,就隨口說:“就讓我做個千總吧。”皇帝就封他為千總官。窮人見京城的城牆宏偉壯觀,便對皇帝說:“我想回鄉建城。”千總官職還不夠資格建城。但皇帝念其昔日有救助之恩,就答應他的要求,由朝廷出資,賜他回博羅建“湖鎮城”……

「一村一史」·湖鎮圍村——獨具傳奇色彩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