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爲哪般?

​今年以來,小米、美團點評等企業紛紛在境外上市,讓公眾不禁發問:這些中國企業為什麼要遠赴境外上市?

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為哪般?

首先時間上是等不起的,在中國,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證監局“輔導期”,從申請到正式掛牌平均需要1-2年時間。相反,比如美國,只要嚴格遵守流程,上市準備過程非常短。在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個月就可以搞定,在納斯達克的“公告板市場”(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個月便能完成手續。且相比中國的消化不良,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過99%

還有準入門檻,按照A股IPO相關標準,擬上市公司須將股東人數控制200人以內。這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極難做到,阿里巴巴、騰訊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由於股權激勵的需要,其股權覆蓋面普遍比較廣泛。

再者政策限制:主板上市的話,要求公司最近三年的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創業板上市的話,要求公司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這些規定徹底封死了絕大多數想在國內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了。反觀境外,美國的股票交易所有"同股不同權"的規定,這對於創始人股份比較少,又希望控制公司的情形特別有吸引力。

最後,“國內證監會、交易所更愛干預企業營業”,一些交易行為即便是企業的董事會、股東會都通過了,還是需要經過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同意才行。這點在國外上市的公司有更多的自主性。

目前,上市企業中的網絡遊戲、電子商務、文化傳媒、網絡金融和軟件工具類企業分別佔總數的28.4%、14.7%、10.8%、9.8%、5.9%。可以看出,網絡遊戲是佔比最高的境外上市企業類型。比如,九城,盛大,巨人,網易,搜狐暢遊都是大的遊戲公司。目前,整個社會對於網絡遊戲的影響還有很多爭議,經常會爆出某某沉迷於遊戲,進而引發犯罪行為的新聞,政府部分對於網絡遊戲的健康發展也是非常的關注。

另外,國外上市有這些好處:擴大融資渠道,迅速提高企業競爭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形象;其他動因,如在國外證券市場發行股票,股東分散,發行者可較為自由地使用籌得的資金,降低企業被新股東控制的風險,能夠籌集到各種貨幣的資金,滿足對外匯資金的需求等。 同時國內的股市,大起大落,是其不成熟的表現。

基於這些考慮,國外上市成為中國企業的香餑餑。中國企業境外上市主要證券市場包括香港、美國、新加坡和其他市場(加拿大、英國、韓國等)。2017年,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再掀高潮,全年境外IPO共74起,分佈於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大資本市場,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市場未有中國企業IPO。

當然,國外上市也並非完美無缺。由於金融和法律環境的不同,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也面臨了很多嚴峻的挑戰。首先,我國企業不熟悉境外法律體系,這不僅使企業要付出更高的律師費用,並且會面臨種種訴訟風險,如聯想美國遭遇“安全門”事件,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反欺詐案,前程無憂網在美國上市遭遇的集體訴訟案……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跨境爭議發生,這無疑增加了企業上市後的維護成本。其次,對於我國大部分企業而言,海外市場在提供較為完備的約束機制的同時,也具有巨大的語言、文化和法律壁壘。我國一些企業在境外上市後,由於不熟悉海外成熟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與投資者信息溝通不暢,造成後續市場表現不佳,股價不斷下挫,難以進行再融資,甚至面臨被摘牌的危險。

於此同時,中國國內上市也有其優點。國內估值更高:國內上市公司不管成長型的還是穩定型的,市盈率動輒30-40倍,發行市盈率長期高於市場交易的同行業股票市盈率。能讓上市公司發行同樣的股份融到更多的錢。這可能是國內上市的核心優勢。同時,國內上市更容易提升企業在國內的知名度(截止2011年8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6002.19萬戶,B股賬戶275.75萬戶;有效賬戶13746.32萬戶)只要企業的股票有點風吹草動就有將近7000萬的股民(有效賬戶除以2)可能會關注,廣告價值不可謂不大。

近兩年,我國開始逐步落實股票發行註冊制度,並逐步完成由股票發行核准制向股票發行註冊制的過渡。不可否認,上述舉措將會有效降低企業掛牌或上市的准入門檻,為大量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更廣的融資渠道。

未來,或許阿里們還會迴歸,但願那時,A股的相關法律法規已不再滯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