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月餅外爲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中秋一到,月餅就成了家家戶戶的必備品。沒有月餅的中秋一定是不圓滿的。可是,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這個習俗是從多久開始的呢?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這種餅邊薄心厚,可以說是我國月餅的“始祖”。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大概是五仁月餅的始祖了)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但古代月餅多被用作為祭品。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於唐朝開始。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了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了更受大眾青睞的中秋佳節必備食品。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但也有說中秋吃月餅是始於元朝。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八月十五夜殺韃子”(韃子:元兵)的字條,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後來直至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多用華麗的包裝盒包裝,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已然蕩然無存!

以前月餅外為什麼要貼一張紙?關於月餅的由來,你真的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