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生活1972年,街拍南越時期的大西貢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第二世界大戰行將結束時,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內宣佈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法國則扶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貢建立越南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國的主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

根據瑞士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兩個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越南勞動黨執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統治之下。保大皇帝委任了吳庭豔為首相,全權主理南越。

1955年,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簽署法令廢除保大皇帝的皇位,併成立越南共和國,宣誓成為南越的總統。

西貢1955年後為越南共和國“首都”。 西貢的社會經濟發展受西方影響,商業發達,曾有“東方巴黎”之稱。

十九世紀末發展成東南亞著名港口和米市。1932年西貢與堤岸合併成“西堤聯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與嘉定市聯合組成“西貢-嘉定市”,或稱“大西貢”。

1946年11月越南國會通過命名為西貢市, 1975年4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全國後,為紀念越共的主要創立者胡志明,便將西貢改名為“胡志明市”。

“西貢”一名,大約在明初才出現。從明成祖永樂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大明帝國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國進行朝貢或貿易。

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越南西貢,1972年。攝影:雷蒙·德帕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