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鬼師託夢學生,撈出一塊斷碑!鳳凰傳書,尋找賢人!

子昂碑

元朝大德年間,大學士、書法家趙子昂得到消息,說是隱居亭林的先生(老師)費謙升得病歸天,嚥氣之前曾連呼他的名字,似欲見上一面。趙子昂得此消息心中大驚,連忙告假離朝,千里迢迢奔至亭林鎮。

這天黃昏時分,趙子昂終於趕到了亭林鎮。他聽說費謙升隱居亭林時,在法雲寺出家當了和尚,就一路尋到了法雲寺,看看天色已晚,就在法雲寺內投宿。

民間故事:鬼師託夢學生,撈出一塊斷碑!鳳凰傳書,尋找賢人!


在寺內客房睡至半夜時分,趙子昂突然做夢見到了先生費謙升,並和費謙升談笑風生,正快活間,一陣冷風吹來,費謙升頓時隨風而逝,飄然而去。急切中,趙子昂緊追不捨,口中大呼:“先生慢走,先生慢走!”這時,一陣敲門聲把趙子昂驚醒,睜開眼急忙從床上起來,拉開房門,見門口站了一老一少兩個和尚,那老和尚是寺中方丈,他見了趙子昂,開口就道:“趙大夫!”

“啊!”趙子昂聞聲心頭不由一怔,暗想自己和方丈素不相識,今天初會,他怎知我是趙子昂?不由問道:“啊呀師父,你怎麼會知道我是趙子昂?”

方丈雙手合十道:“趙大夫不用著急,請先收下這東西再說不遲。”一面側身閃過,揮手示意跟在身後的小和尚遞上一個包裹。趙子昂急忙伸手接過,打開一看,裡面有一冊《楞嚴經》,仔細看後連連點頭道:“一點不錯,是我先生的筆跡。”

這時方丈走上一步對趙子昂道:“我昨夜得一夢,夢見費謙升與你一起在我寺中高談闊論,我上前正要與你招呼,不料費謙升一把拉住我道:‘快去法雲寺南塘撈取一塊斷碑……’”方丈剛說到此,趙子昂連忙打斷他道:“你先慢講,這事巧了,我昨夜也得一夢,與先生夢中相會交談中,先生告訴我快去法雲寺南塘中撈取一塊斷碑,還說斷碑上刻有‘寺南高基,顧野王曾於此修《輿地志》’十四字。”

民間故事:鬼師託夢學生,撈出一塊斷碑!鳳凰傳書,尋找賢人!


“阿彌陀佛”方丈聽完忍不住雙手一合,神情大變道,“趙大夫與我竟是做了相同的夢,一定是你先生費謙升在天之靈在點化我們呀。”說完,兩人帶著小和尚直奔法雲寺南塘邊,往塘中仔細一看,果然發現有一塊斷碑沉在塘內。方丈即刻叫小和尚下塘摸起斷碑,洗淨一看,斷碑上果然刻有“寺南高基,顧野王曾於此修《輿地志》”十四字。

趙子昂手撫斷碑,立刻想到與先生費謙升夢中相會之事,可眼下夢醒得碑,先生卻已駕鶴仙去,不由得雙眼發酸,兩行悲傷之淚頓時奪眶而出。

方丈看到趙子昂如此悲傷,急忙勸慰道:“趙大夫請不要太過悲傷,還是在我寺中住上幾日,以這斷碑上十四字為題,寫一篇文章如何?”趙子昂點頭答應。後來文章作成,並刻成碑文,這便是流傳甚廣的子昂碑。

鳳凰傳書

古時候,亭林鎮曾有一片枝盛葉茂的梧桐樹林,樹林內有三間茅房,住著半年前悄然來到亭林的顧野王。可他在這兒一住下,竟遇上了一件神奇之事。

相傳那時顧野王隱居於這片幽靜的梧桐樹林中,心曠神怡,潛心修書,不知不覺已完成了《輿地志》一書前三卷。待第三卷書完成,顧野王乘興在茅屋書房內繪了一隻美麗異常的鳳凰,心中非常得意。從此他便每完成一卷書後,就要潑墨繪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隨著三十卷《輿地志》一書修纂至最後幾卷,顧野王茅屋內已是掛滿了他繪就的鳳凰圖。

民間故事:鬼師託夢學生,撈出一塊斷碑!鳳凰傳書,尋找賢人!


偶有朋友來訪,看到這滿屋栩栩如生的鳳凰圖,全都驚呆了。

這一日,幾個朋友正在顧野王屋內欣賞鳳凰圖,忽然一股清風從窗外吹,便見圖上鳳凰眼珠轉動,鳳尾搖擺,似欲飛出圖中,見此情景,連顧野王也目瞪口呆了。他們一個個瞧著畫上的鳳凰如痴如醉,可哪裡知道,這梧桐樹林上空,此刻正有一隻真鳳凰在繞著這片林子飛翔盤旋哩。

這隻閃著鮮亮五彩羽毛的神鳳凰,正身背七十二部經書,飛下九天,掠過東海,由天宮派遣到凡間尋賢作飛天傳書。

盡責的鳳凰為了不辱使命,已經在神州大地飛翔了七七四十九天。這天鳳凰飛臨亭林上空,低頭看時,身下有一大片梧桐樹林,髙潔幽靜的梧桐林正是鳳凰棲身休息的好地方,那鳳凰鳳尾一搖,正要落下林中,猛見林間深處一座茅屋書香撲鼻,悄然飛近茅屋,隔窗口一瞧,屋內掛滿了鳳凰圖,鳳凰看得呆了。她扇動翅膀,隨著五彩羽毛閃動,一股仙氣化作一縷清風吹至鳳凰圖上,圖中鳳凰頓時得了靈氣而只只變活,想要飛出圖中。茅屋外神鳳凰一聲叫喚,這群畫上的鳳凰飛上梧桐林上空。這時茅屋內顧野王和他幾個朋友,早已追出屋外,眼看一群鳳凰歡叫著從他們眼前飛過,立刻驚喜萬分地追了過去。

領頭鳳凰看到林間有人發現她們蹤跡,不敢再留梧桐樹林,而被她一股仙氣吹活的眾鳳凰一邊追趕著一邊紛紛嚷叫著:“等一下,等一下。”

那鳳凰便轉身問:“還有何事要做?”.....篇幅有限,進入下面,瞭解更多,可閱讀全部故事。原文標題是“鳳凰傳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