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爽的還擊,就是證明否定你的人錯了

我常描述理想的世界,理想的社會是什麼,理想的企業是什麼,理想的學校是什麼,理想的家庭又是什麼。

常有人悲嘆,理想的世界不可能存在,說了有什麼用呢?

我的想法正相反:我建議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想象其理想狀態。這樣有意外之喜。

比如理想的世界,沒有盜竊搶劫這種侵犯身體與財產的事,人人遵守自願原則。但現實永遠可能存在盜竊搶劫,只是數量會越來越少,越來越趨近於理想的世界。

如果認為盜竊搶劫永遠都有,就認為它們是正常的,那我們就會慢慢失去是非觀,慢慢習慣盜竊搶劫。比如強搶富人的財富分配給窮人,就是搶劫;強迫他人免費勞動,就是侵犯他人身體,是奴役;但是這些事經常大規模發生,變成了“正義”或“奉獻”。

一個人成熟,不是放棄理想,而是心中永遠有理想,無論所處的環境如何變化,他有理想世界的藍圖, 不會隨波逐流。

說得勇猛一點,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說得實際一點,是“為了理想可以卑賤地活著”。

總之,身邊的人即使都否定你,你也知道自己的堅持是對的,這是一種非常踏實的感覺,這也是理想給人帶來的意義。

我甚至覺得,這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認可,意志力弱的人,或者孩子,你會發現,為了得到認可,他們甚至可以放棄自我。軟弱、順從、虛榮、不會拒絕,願意承受這些痛苦的人,主要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

在孩子身上,甚至會出現“按照否定者塑造自己”的現象,當孩子喜歡的、依賴的、尊重的人不公正地否定他們時,他們就開啟自毀模式,這是理想破滅的失望,也是孩子分不清理想與現實付出的代價,正如這則留言描述的:

最爽的還擊,就是證明否定你的人錯了


理想的老師是不會如此打擊孩子的。但現實是,多數孩子一定會被老師打擊幾次,一被打擊就崩潰,甚至退學的孩子,多年以後回想起來,可能都會後悔,最理性的反應是,你認為我不行,我就證明給你看。

我認為這一課,更多需要父母教。

首先,父母應該是敢於認錯的人,知道自己錯怪孩子(這肯定會發生的),不要嘴硬,這讓孩子知道,錯誤是可以糾正的,我被人冤枉,在過了冷靜期之後,公正會到來。當然了,很多情況下,被錯怪未必等來公正,尤其是被老師諷刺挖苦幾句,等不來道歉的,但至少避免了衝動下做決定,比如當即就退學,大多數委屈,時間一稀釋,就是小事,抗擊打能力,就慢慢加強了。

還有,家長是能夠傾訴的,這樣才能聽到孩子的委屈,你才能看到現實發生在他身上的錯誤,你也才有機會告訴他如何面對現實的世界,你只要告訴他你當年是如何被委屈的,你是如何應對的,就有莫大的幫助,即使你當年做錯了,比如因為憎恨一位老師放棄了一門學科,孩子也能感受到理解,並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或許不少看這篇文章的孩子,會遇上糟糕的老師,也沒有家長可以傾訴,心情很沮喪,我想對他們說,最爽的還擊,就是證明否定你的人錯了,現實世界裡,有很多爛人爛事,這不是證明理想錯了,這證明理想很珍貴,你得先贏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