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奶業加快轉型升級邁進全面振興新時代

本網訊 奶業惠及億萬人民身體健康,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對奶業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突出強調做大做強民族奶業;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指出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必須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

記者從有關方面瞭解到,近年來我國奶業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實現了奶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揭開了全面振興新時代的序幕,具體表現在奶源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奶牛養殖競爭力逐步提高;生產全程管控進一步強化,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養殖加工一體化推進提速,利益聯結機制日益完善;乳品消費引導力度增大,國產優質品牌正在深入人心。

奶源是決定乳品質量的關鍵,沒有好奶源,優質乳製品生產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奶業的崛起就是從這裡起步的——

為保障生鮮乳質量穩步提升,推動奶業轉型升級,農業農村部近年來大力推進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以“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為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奶源質量:一是種養結合。充分發揮“糧改飼”的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大力推廣優質飼草料的種植、加工和飼餵技術,最大程度實現飼草料本地化和本土化。二是奶牛品種的改良與提升。經過多年自主培育,開展奶牛群體改良、選種選配及基因組選擇等工作,奶牛遺傳品質迅速提高。三是奶牛精準飼養提質增效技術。主要包含飼料數據庫與快檢技術、測料(奶)配方技術、TMR質量控制與綜合評價技術、健康監控和精準診斷技術,提高非糧飼料利用率,降低公斤奶飼料成本。四是規模牧場保健體系建設。推廣“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保健理念,堅持“兩病”(結核病、布病)的淨化。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共支持建設優質高產苜蓿基地300萬畝,目前可滿足200萬頭中高產奶牛飼餵需求(約佔總數的60%)。深入推進糧改飼,投入資金補貼種植面積達到1300萬畝以上,使奶牛全株青貯玉米使用率超過90%。推動養殖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累計改造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近7000個。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介紹,通過培育壯大奶農專業合作組織、支持奶牛養殖存量整合,鼓勵乳品企業提高自有奶源比例、穩定生鮮乳產銷關係等政策導向,我國奶業以規模牧場、中高產牛群為主體的生產體系基本形成,奶牛養殖總體水平和生鮮乳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奶牛規模養殖(存欄100以上)比例達到了58.3%,規模牧場機械化擠奶率達到100%,TMR技術使用率達到90%,規模牧場生鮮乳營養和質量指標達到奶業發達國家水平。奶牛年均單產從2008年的4.8噸提高到2017年的7噸。

飛鶴乳業是發展比較快的一家企業。依靠北緯47度世界黃金奶源帶的優勢,該公司用10餘年時間打造了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第一條完整的全產業鏈,實現了從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到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乃至售後服務各個環節的全程可控,從牧場擠下來的鮮奶2個小時內便可運至工廠加工成奶粉。“每頭牛都有專屬的牛床,床下沙子幾天就得翻一遍。飼料會根據每頭牛泌乳期的變化單獨配製,標準是每天140元。”飛鶴專屬供應商黑龍江克東勇進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廠長張永志說。

用“四個最嚴”的要求來保障奶業質量安全,我國奶業質量安全取得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農業農村部已經將所有奶站納入信息化監管體系,實施了全覆蓋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建立了無縫隙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以說,當前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嚴格的時期,也是乳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歷史最好時期。

數據顯示: 2017年, 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 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已經連續9年保持100%。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99.5%,乳製品總體抽檢合格率99.2%。在具體指標方面,乳脂肪平均值為3.80g/100g,乳蛋白平均值為3.23g/100g,菌落總數平均值為31.3 萬CFU/ml,體細胞數平均值為30.9 萬個/ml。這些主要指標都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即使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奶產品整體安全狀況也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據瞭解,農業農村部從2009 年開始實施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20 萬批次。2017 年,組織全國40 多家質檢機構,採取專項監測、飛行抽檢、異地抽檢、風險隱患排查等方式,抽檢2.3 萬批次生鮮乳樣品。在監管監測信息系統方面,目前已經實現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100% 覆蓋。

在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管方面,多部門密切配合,無縫銜接,實現了全程管控。一是從奶源基地建設、飼草料供應、奶站和運輸車監管、奶源質量安全抽檢、培訓推廣關鍵技術、政策扶持六個方面確保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安全;二嚴格企業生產環境、設備運行狀態和設備運行過程的管理,建立追溯體系;三是對國內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全覆蓋抽樣,對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檢驗項目全覆蓋檢測。

在乳製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多個部門在乳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復原乳監督檢查、奶業生產發展、乳品消費引導等方面共同採取措施,依法監督企業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督促企業查找不合格原因並進行整改,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罰。

或許,到實地參觀一下才能形象地瞭解什麼是現代奶業。

走進君樂寶寬敞明亮的擠奶大廳,透過落地窗,遊客可以清晰地看到擠奶的過程。到了擠奶時間,奶牛會自動走到擠奶大廳,排隊經過嚴格仔細的清潔、消毒檢查程序後,在自動擠奶轉盤上接上擠奶杯,擠奶結束後,大轉盤轉到出口位置,奶牛會自動退出去,回到牛舍。這個大轉盤每8分鐘能完成120頭奶牛的擠奶工作,每頭奶牛一天能夠產奶60斤,牛奶擠出來直接通過管道輸入到奶罐車裡,送到工廠加工。

“做產品要做到最好,做事業要做長久的事業。今年,君樂寶將力爭嬰幼兒奶粉產銷量再翻一番,讓更多孩子喝上營養、健康、安全的奶粉。”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說。

中國奶業品牌的影響正逐漸深入人心,中國奶業20強是中國奶業企業的標兵和模範,已成為奶業領域的一個品牌標杆——

2015年建立的奶業20強企業(D20)聯盟連續舉辦三屆峰會,聯合開展小康牛奶行動和奶酪校園推廣行動,拍攝播放牛奶公益廣告,打造向社會開放的示範工廠和休閒觀光牧場,通過一系列“組合拳”,逐步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大大增強了國產品牌的影響力。伊利、蒙牛雙雙躍居全球乳業前10強,君樂寶嬰幼兒奶粉成功登陸香港和澳門市場,飛鶴嬰幼兒奶粉獲得世界食品品質品鑑大會金獎,民族奶業品牌正在脫穎而出。

據統計,2017 年D20企業乳製品銷售額 2000 億元,佔全國乳製品銷售總額的 55%;自建牧場荷斯坦奶牛存欄 150 萬頭,約佔全國荷斯坦奶牛存欄的22%;生鮮乳收購量 1545 萬噸,佔全國生鮮乳收購總量的 60%。中國奶業D20已成為奶業領域的一個品牌標杆。

2017 年,農業農村部抽檢 D20 企業的生鮮乳樣品 11134 批次,佔全國總量的 48.1%。檢測結果顯示,D20 企業奶源質量良好,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其原因一是不斷完善和升級標準。對標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在種植、養殖、加工、貯運、檢測等全產業鏈環節,企業標準和規範逐步健全、完善和升級。比如伊利在國標線基礎上提升50%制定為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了20%制定為內標線。二是不斷完善和升級質量管控體系。對生鮮乳及乳製品有嚴格的控制標準,實施逐批自檢,檢測指標多於國家監測指標,檢測結果判定標準嚴於國家標準。三是不斷完善和升級監控設施和隊伍,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操作、善管理的質量安全監控團隊,他們能夠掌控監控平臺、規範質量管理。

7月26日,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2018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正式由荷蘭合作銀行公佈,根據榜單顯示,身為國內乳製品行業龍頭的伊利股份,以2017年超過99億美元的營收再度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

從全球最大的20家乳製品企業營業額年增長率來看,伊利股份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業內專家稱,“伊利加速度”正在引領中國奶業發展新時代的到來,成為中國奶業振興的強力引擎。“伊利加速度”不僅體現在營收方面,更有背後產品創新、國際化佈局的硬實力支撐,以及品牌建設、社會責任領域的軟實力提升。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如今的中國奶業已經和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發展空間依然廣闊。2017年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摺合生鮮乳只有36.9公斤,是亞洲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10,比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還低約40公斤。這與我國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元水平極不相稱,也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未來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水平推進、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費理念改善,乳品消費必將持續平穩剛性增長。

小康社會不能沒有牛奶,十幾億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強大的民族奶業。現在,有世界一流的加工企業,有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還有國家的大力支持,人們有理由相信,好牛奶、中國造的理念一定會深入人心,中國奶業全面振興一定會早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