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爲何短短几十年,韓國就從農業社會轉變爲發達社會

在韓國上下,處處都風風火火,在首都尤其普遍。甚至還專門有個詞來形容:ppali-ppalli(快,快)文化。這個詞翻譯過來就是“快”或者“趕緊”的意思,在發音的時候,第一個輔音是一個緊張音,發音器官突然停止,彷彿一條緊繃的皮筋突然折斷了一樣。

從韓國世界領先的互聯網速度、許諾立見成效的語言強化班,到流行的閃電約會,都能看到這種“快、快”趨勢。奢華的婚禮會所也有著同樣強烈的時間觀念,整個週末,這些地方都在舉辦結婚儀式,一場接一場,每場時長一小時。

“快、快”也是成千上萬送餐摩托車手的信條,他們送外賣講的是分秒必爭,因此違反交通規則,似乎還違揹物理原則。為了競爭,2007年,全球快餐領導者麥當勞開始在韓國組建自己的送餐摩托車隊。

不過,不算太久前,當韓國還是農業社會,節奏要慢得多。1960年,韓國有高達72%的人口生活在農村。那麼,不過短短几十年功夫,人們的生活怎麼就從田裡插秧變成了上網下載種子呢?

1967年,已加入韓國籍的雷克託(Gary Rector)來到首爾當和平隊志願者,他回憶說:“我還記得當時自己感到很意外,因為來這裡之前,我有這樣一個成見,韓國人修禪定、做冥想,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然而,我發現這裡的人比美國人還要匆忙。年長的會慢一些,但我那個年紀的人——當時我24歲——就四處奔忙,努力過上好生活。”

雷克託來到韓國的時候,這個國家正好在經歷一個鉅變的時代。60年代初,韓國開始施行時任總統朴正熙提出的一系列五年經濟計劃。這些軍事風格的運動造就了漢江奇蹟(從一個被戰爭摧毀的國家轉變為一個經濟強國),並創造了以三星、現代和LG等企業巨頭為代表的韓國公司。在位於首爾市中心的韓國當代歷史國家博物館,自豪地展示著“快,快”的成果。碰巧,韓國奮起直追的精神可以說正是源自這棟建築。很多年前,還不是博物館時,這裡是國家重建最高委員會和經濟規劃委員會的所在地。

在涵蓋1961年~1987年的展廳裡,也就是韓國經濟的爆炸增長期,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盯著該國的第一個消費電子產品看,那是一臺1959年生產的A-501收音機。不遠處,一位父親指給兒子看一輛四四方方、青藍色的現代小馬(Hyundai Pony),這款車於1975年首次下線。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段時期,韓國的出口每年增長30%~40%。經濟規劃者的膽量和勞動力的熱情使得韓國從出口生絲、鐵礦石等原材料,躍升至生產假髮、紡織品等工廠產品。接著,這個國家在經濟騰飛的過程中邊做邊學,慢慢發展成為消費電子產品、油輪和半導體的出口國。

人類學家金忠順(Kim Choong-soon)將韓國作為出口大國的成功,歸功於對速度的專注。他在《回到韓國》(Way Back into Korea)一書中寫道,“‘快,快’的習慣不僅僅是韓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速度的重視也成為一種基本的價值觀,深深地植根於他們的腦海中。多虧了這種匆忙文化,韓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取得巨大的經濟進步,並實現工業化。”

從首爾到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全長428公里的京釜高速公路,是“快,快”成就的關鍵標誌。它原本計劃用三年半的時間建成,但自1968年的奠基儀式之後,僅僅用了兩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就完工了。合計起來,這項工程投入了大約900萬個工作日。

不過,韓國此後的建造速度也並沒有放緩。從2004年開始,韓國在首爾西南部的填海土地上建起了一座非常先進的城市——松島國際商務區。僅在建成後5年,第一期就對外開放,包括一個巨大的公園、會展中心、喜來登酒店和一些公寓樓。更具雄心、且建設速度更快的是,首爾以南約120公里的行政中心世宗市,2010年開始建設,兩年後就已落成。

韓國:為何短短几十年,韓國就從農業社會轉變為發達社會

韓國速度獲得了更多的認可,但朝鮮似乎也不落後。朝鮮的開國領袖金日成鼓勵工人們追求“千里馬速度”,那是神話中一種可以日行千里的神馬。

但這位最高領袖的孫子金正恩換檔變速,提出了“萬里馬速度”的口號——快了10倍。他的口號已經產生了一些效果,2017年,僅僅經過了一年的建設時間,平壤黎明大街(Ryomong Street)的樣板公寓樓就落成了。

“快,快”文化的根源是否遠早於現代,人們不禁問出這樣的問題。金忠順對此持肯定的態度。他寫道,“歷史上的建築和施工也會提前完工。”他以水原市(Suwon)的華城(Hwaseong)為例。這座恢宏的城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於1796年建成,提前7年完工,至今保存完好。

同樣,人們也想知道高麗王朝(918~1392)精美的青瓷是不是在陶輪上創作出來的,與今天的韓國生產一樣高效?在16世紀,靈巧的手工和藝術修養在16世紀顯然是備受推崇的,當時的書法家韓石峰(Han Seok-bong)創作了一系列的漢字書法作品,其中包括一幅遒勁有力的草書。一筆呵成寫下詩句需要絕對的控制——以及速度。

現在很少有韓國人還會寫毛筆字,但很多人的拇指可是靈活得很。2010年,韓國隊在紐約舉行的LG手機短信世界盃上奪冠。韓國奧運選手在射箭和射擊等速射項目上表現出色,或許並非巧合。不過,他們佔據絕對優勢的還是短道速滑比賽,迄今共獲得48枚奧運獎牌。

不過,專門報道朝鮮半島的獨立媒體“韓國揭秘”(Korea Expose)的出版人邱世雄(Koo Se-woong)指出,外部的評論人士在嘗試解釋韓國時,有時候會過於依賴“快,快”的想法。他說,“這幾乎成為了韓國文化的一種諷刺。我理解這裡強調的是速度,但它究竟是如何演變成了這個連韓國人自己都不會用的特別說法,也是夠奇怪的。”

許多韓國人完全接受了方便麵和快遞即日到所帶來的便利,但也有人選擇拒絕城市生活的喧囂和忙碌。比如,有不少名人搬去了南部的濟州島,那裡的節奏要慢許多。其中包括流行歌手李孝利和丈夫李尚順,他們在熱播真人秀節目《孝利家民宿》中,展示了他們的田園生活方式。不過,很難預測這種迴歸鄉土的時刻會持續多久。韓國的社會風尚,也是一眨眼的功夫,說變就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