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貧困生是「另類」嗎?

導讀:他們敏感的像刺蝟,不經意間扎傷別人.他們的發展出現兩種極端,極端的好和極端的"壞"!

在你眼中,貧困生是“另類”嗎?

故事一:他之忍耐讓我"害怕"!

王翠花(化名),我現實中非常真實的朋友(現在應該只是同學而已).2006年我考入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在全國雖然排名不怎麼樣,但是在山東的地位相當於清華大學.入學軍訓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都熱得不要不要的,這時候就想著要是有杯水喝多好,正想著,身後傳來一聲"要喝水嗎",雖然聲音聽起來唯唯諾諾,但是那時我已經把他當成了活菩薩,"你好,要喝水嗎,一元一瓶"……因一瓶水,我們成為了朋友,但是我不敢說我們是好朋友,因為我有一種感覺,沒有誰"有資格"成為他的"好朋友".但凡學校組織的活動中,都有有他的身影,他並非去參與活動,而是在活動中絞盡腦汁的"盈利".他偶爾會找我談心,從與他的交流中,我得知他生活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裡,至於是何種貧窮,有什麼故事,每一次他都會適當的終止話題,我從他眼中看到了不甘和憤怒.

整整一年,他只換過八套衣服,每個季節各兩套,從未有多餘的一件,一雙襪子他可以穿一整年不換新,這種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極端性格,使他成為了一個極端"好"的人.為什麼說沒有人可以"有資格"成為他的好朋友,因為誰都無法忍受他的挑剔.

在你眼中,貧困生是“另類”嗎?

至今,他事業有成,過著年薪千萬的生活的,但是關於婚姻,失敗了兩次,至今未再談女朋友……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莫不過他這種現狀,如果他原意敞開心扉,會是一個非常值得託付的另一半、好朋友.

故事二:她的敏感讓她墜入深淵!

因雙親離世,張如花從她9歲起一直到讀完大學,都在接受來自社會的幫助,錢、物,甚至衣服,無不來自社會,從最初的感恩接受,甚至那時她經常在心底默默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報效社會,並十倍百倍地來償還她的恩人".我想,大部分接受捐助的學生大體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是積極且正面的.

但是,又有誰能長時間且心安理得地獲得那麼多無償捐助呢,人心是會變的……如花從上了大學起,她的心就"變"了,她依然心懷感恩,只是她變得更加的敏感.就在大家從輔導員口中得知如花是貧困生之後,一傳十十傳百,班級裡甚至其他班級都知道了如花的家庭情況,在這一刻起,她不再是"單純"的她.

在你眼中,貧困生是“另類”嗎?

只要出去,只有有人看到她,或者即使是餘光掃到了而已,她都會以為大家在用"異樣"的看她,她會羞愧,會習慣地低下頭,這種無形的壓力放在誰身上都會被"扭曲".

她依然想著報效社會,但是她更想逃離這個社會.慢慢地她開始曠課,到最後逃學,結交社會上的朋友,直至在輔導員"恨鐵不成鋼"的惋惜中,甚至學校高層還因此開過討論會,畢竟如花是"貧困生",但是,依然被學校給予了勸退處分……收之桑榆,失之東隅,如花最終敗給了"社會的過分關愛".有時候我會想,無論是貧困生還是其他接受社會捐助的群體、個人,在接受捐助時,可否不要在公開場合公開當事人的身份,他們並不是"明星",無法正確的理解"公眾的關注".正如如花上大學時,如果不是輔導員一時不查"洩露天機",如花不至於"墮落".

故事三:他們不是"欠錢",請正常對待.

在你眼中,貧困生是“另類”嗎?

一正一反的兩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了貧困生的兩個結局,正如故事二的結果描述.我們都知道學雷鋒好榜樣,但是我們學到了雷鋒喜歡做"好人好事",但是卻忘記了他最珍貴的品質是"做好事不留名".

正如我們去幫助這些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有這份心幫助了即可,無需要過分的去關注,把他們當做一個正常人去看待.

錢財受之父母和受之社會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那麼"孩子們"都會有好有壞,應正常看待.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光頭下"-非專業資深野路子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