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探索 「雙高」基地建設促增產增收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崔明明)萬畝土地連片種植甘蔗、基地全部種植優良品種、全程機械化“一條龍”式服務、畝產甘蔗7.5噸以上、每畝節本增效1000元以上……這是記者從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黃安“雙高”(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瞭解到的。

“建設‘雙高’基地以前,農民的土地非常分散,一戶農民的土地分散在二三十處的情況非常普遍,就算買來機械化設備也無法使用,更別提規模化發展了。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事情。”鳳凰鎮黃安村村長餘雲開說。

餘雲開介紹,2015年他和同村的9位農民自願發起創建了甘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村耕地進行摸底裁斷、逐戶丈量、張榜公示,並由合作社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最終全村耕地由2741小塊併成72大塊,實現了整村推進的目標。

土地平整和“小塊並大塊”為基地實現經營規模化等夯實了基礎。在以餘雲開為骨幹的合作社的引領下,基地提出了“七分種植三分管理”的理念,將工作重點放在種植上。目前基地全部採用了1.5-1.8米行距種植,實現了從種植、中耕施肥、噴藥到收割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有效降低了勞動成本。

此外,基地通過推廣單芽種植技術、西班牙先進噴溉技術、全程機械化“一條龍”式服務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也讓合作社獲得持續發展的空間。鳳凰鎮人大主席韋鋒業介紹,黃安“雙高”基地畝均甘蔗產量已經達到了7.5噸以上,2017/2018榨季進廠量4.24萬噸,實現農業生產總值2118.2萬元。

“以前農民對‘雙高’基地建設不積極、不認可,我們的基地建好以後,村民收入提高了,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周邊群眾看在眼裡,建設熱情一下子就起來了,都來我們這裡參觀學習。”說到這裡,餘雲開顯得非常自豪。

興賓區區長周廷新表示,“雙高”基地的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能力、有資金的農民可以開展規模化經營;有技術的農民可以成為基地聘用工人,取得務工收入;釋放出的勞動力則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目前,黃安“雙高”糖料蔗基地已經建設成為黃安“蔗野仙蹤”產業核心示範區,輻射區域3.03萬畝,1286戶農民因此獲益。

“強調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是興賓區‘雙高’基地建設的有益實踐”,興賓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興賓區每年都會在各個片區分別打造2-3個較高標準的示範基地,通過示範基地片區的輻射帶動,使更多的群眾看到“雙高”基地建設的好處,提高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目前興賓區已建成18個“雙高”基地萬畝連片示範片,面積達23.66萬畝。

據悉,興賓區全區“雙高”基地建設總任務為71.2萬畝,截至目前,已落實片區71萬畝,開工55.6萬畝,完工52.6萬畝,已種植甘蔗面積48.28萬畝。周廷新表示,興賓區“雙高”基地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7/2018年進廠原料蔗達517.46萬噸,比上個榨季增加了99.16萬噸,增長率達23.71%,成為全國產蔗、產糖第一大縣(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