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其實,我並沒有去摘老鄉家的紅棗。因為從油條攤子往老街裡走了不遠,我就遇到了一位賣紅棗的大姐。5元能買到一大包,但那裝好的棗子似乎有些發軟了,吃起來恐怕口感不太好。

見那大姐的籃子裡沒有分袋的棗子還有些是硬的,我就跟那大姐說:“我也出5元錢,但是不要這些裝好的,我能不能從籃子裡挑那些稍微硬一點的?你放心我只挑一點點,不多挑,挑多了我也吃不了!”

那大姐很爽快地答應了,並且幫著我從那籃子裡扒拉著挑,我見差不多了,就說:“可以了,可以了,多了也吃不掉!”

那淳樸的大姐好似怕虧了我似的,還是緊著勁的往我的袋子裡裝,到我強行把袋子口系起來了,才作罷,把我感動的不得了。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說心裡話,棗子口感略差,並不十分好吃,有點酸,有點甜,酸比甜多一些,但作為水果吃一吃,還是說的過去的。從呂梁到磧口那一路上,我也看到了很多收購棗子的店鋪,但我依舊看到野外四處有沒有人摘的、掛滿樹的紅棗子,我想或許紅棗的收購價是低的,而之所以低,估計跟棗子的品質有關係。或許這裡的棗樹急切需要一位能幫助他們改良品種的農技人員,不知道我猜的對不對?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再往街裡走,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麵食,有點著胭脂的包裹著紅糖的囍餅,有咬起來硬邦邦的但味道卻很好的像梭子似的小點心,還有鹹鹽做料的現烤的餅,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但是抱歉的是,因為聽不太懂方言,所以我一個都沒有記住,只覺得好吃,每見一種必定要買上一兩個拎著,決定閒下來之後,挨個都品嚐一下。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買了各種餅,沿著石塊鋪墊的大街繼續走,接下來又遇到了新滷的豬蹄。豬蹄的個頭不大,或許是因為是肉類,價格和紅棗、各種麵餅定價不同,豬蹄的定價與外邊比較接軌,20元一隻。如果要即刻吃,那麼賣家會很仔細的幫忙剖開。那賣家也很逗,聽說我會給他們做廣告,就沒有把切完的最後的一塊肉放到袋子裡,而是直接塞給了我娃,然後很熱切的問我娃:“好不好吃?”那情景一如小的時候,娘在鍋臺邊上遞好吃的給年幼的我們。

豬蹄的味道還不錯,如果能少放一點鹽巴,再淡一些就更好了。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再往裡走,看到了古街的水果店,水果店應該不是專門做遊客生意的,應該是面向鎮裡的居民的。因為當我指著黃澄澄的小柿子問他們是不是可以直接吃的時候,他們跟我說,這個要放軟了才能吃的呀!他們肯定以為我是個少見多怪的城裡人,哈哈,其實他們錯了,因為我真的見過硬的可以直接吃的柿子呀!

在我的家鄉山東青島,農人們會用恆溫給柿子脫澀。具體的操作過程我沒見過,但聽老人說是把柿子放在大缸裡烘,似乎是把柿子放在40度左右的恆溫下一段時間,那柿子就脫了澀,就可以直接吃了。每年秋天,在我的家鄉都有大量的烘柿子上市,口感好,可以即食,方便攜帶,而且價格不高,記得去年或者是前年,年頭不好,柿子不值錢,在大集上才賣1塊錢一斤。

我在蘇北生活的時候,從老鄉那裡學到了用白酒給柿子脫澀的方法,雖然這樣操作出來的柿子沒有家鄉人烘出來的好吃,但是因為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在蘇北的那些年,每逢柿子上市的時候,我把從農人們那裡買來的柿子在白酒裡打個滾,密封在塑料袋裡,放上幾天就可以食用了,每個秋天我都會如此這般的消耗不少的柿子。

我在蘇北的時候還見過一種品種的柿子,不需要脫澀,從樹上摘下來就可以直接吃,不知道這個品種在盛產柿子的陝西、山西有沒有種植?或者適合不適合種植?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水果攤過後,我們遇到了扛著傢什賣冰糖葫蘆的年輕人,冰糖葫蘆沒有去核,但看的出來用的山楂個個都是好的,2元一串。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走到老街的盡頭,快到黃河邊上的時候,我們在街邊的小店裡吃了一碗碗託,2元一碗,那粘在碗壁上的凍狀的食物不知道是什麼製成的,切成塊,拌著調料吃起來還不錯!

(更多旅遊視頻,請在“作者劉靜”今日頭條動態裡尋找!)

劉靜,1980年生於山東省膠州市裡岔鎮,2003年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現居江蘇揚州。2016年出版鄉土隨筆集《小時候》,2017年出版青春愛情小說《畢業在東,愛情在西》,2018年出版植物科普《媽媽教我認植物》。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山西陝西之行:五、嘗在磧口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