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世界1》,從不同的角度報道三農資訊。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紅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也博大精深。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老話,老話又稱俗話,由於它朗朗上口,含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哲理,被人稱道,千百年來通過口頭傳播而流傳至今。古代的農村,雖然貧困落後,但那時環境沒有被破壞,村莊依山傍林而建,山翠而林幽。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什麼?這一問題,相信回答者千萬,答案也不一。在聖人君子人眼中,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情誼。而在世俗人眼中,最重要的是金錢和利益。古人有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又云“見面點頭笑,人走茶就涼”,古代人的感情真的這麼脆弱嗎和現實嗎?“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又指的什麼人?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一、人餓吃蔥太燒心,人窮走親太寒心

在古代,由於天災人禍,老百姓吃不飽肚子,背井離鄉去乞討的事情很多,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蔥是一種辛辣的食物,現在人把它當成一種佐料,用來提升飯食的味道。在北方,尤其是山東地區,很多人都生吃蔥,這一點讓南方人很不能理解。生吃蔥的人都知道,蔥吃多了會“燒心”,而空腹吃蔥更容易使胃裡不舒服,因它是一種“寒胃”的蔬菜。

家庭過得富裕,親戚朋友相互走動頻繁,顯得格外的親熱。而人一旦過窮了,親朋好友就會很少登門,自己去走親的話,往往會遭到對方的輕視和冷言風語,這是一種世俗的眼光。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二、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認抬

這句話有些人不太理解,當官的人死了,為什麼沒有人埋,而他的太太死了卻好多人去抬棺?其實仔細想想道理也便出來了,當官的死了,“官”也就不存在了,而老百姓受官魚肉多年,自然恨之入骨,所以他的死,對眾多人來說是大快人心,沒有人願意去埋他。

而官活著,死的只是他的太太,那麼這時官的權勢還在,迫於無奈,只好來抬棺。那時有錢人都三妻四妾,當官的更不例外,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想好好表現自己,把自己親近的人介紹給當官為妻為妾,自己也好沾光撈好處。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三、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

上面已經講到,人富裕了親朋就來往密切,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人最窮困的時候連六親都斷了感情。六親古代有多種說法,1、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2、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3、父、母、兄、弟、妻、子女。等等。

世間最親近的莫過於父母妻子,這句話到底正確否?古代有一則很有趣的歷史故事: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戰國蘇秦,早年遊說秦王,秦王沒有采用他的主張,這時他離家時所帶的一百兩黃金已經花完,而自己身上的黑色貂皮大衣也破了,不得已返回家鄉。他自背書箱,挑著行李,臉上黑瘦,衣衫襤褸。好不容易走到了家中,妻子不下織機來接見他,嫂子不去給他做飯吃,連父母也不與他說話。蘇秦見狀,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於是發奮攻讀兵書,半夜睏乏的時候,就用針刺自己的大腿,血直流到腳跟,這就是有名的“錐刺股”的故事。三年後,蘇秦再次遊說諸侯,受到趙王的器重,拜金封相。他騎著高頭大馬,身後僕役三百,金銀綢緞數十車,風光返鄉。父母聽說了,急忙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製備酒席,併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他。蘇秦的妻子不敢真面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匍匐在地,再三再四的跪拜謝罪。蘇秦笑道:“嫂子以前趾高氣揚,現在怎麼這麼卑躬屈膝呀?”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大家認為有道理嗎?歡迎評論。

農村俗話:“人富親朋多,人窮斷六親”,“六親”都有誰?

(謝謝觀看,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三農世界1》,從不同的角度報道三農。歡迎點上方紅色字“關注”,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贊並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