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聲音——記陝西省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中期匯報

你聽到奔跑的聲音了嗎?聽,那聲音響徹在陝西教育的土地上,響徹在各個學校的講臺上,響徹在陝西省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彙報的會場上……

奔跑的聲音——記陝西省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中期彙報

10月10日下午,在西安東方大酒店,陝西省第二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濟濟一堂,參加由省廳教師工作處組織的名師中期彙報培訓交流會。培訓會由省教科院王主任主持;首席專家同軍鹹老師對這次互相打分標準進行了詳盡解讀,他從互評要求、如何處理好八大關係、如何打分和常見的問題隱患點等四個方面進行解讀,特別就打分和後期工作進行了強調。廳教師工作處韓潤社處長要求大家集中精力,認真對待,在展現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王長遠主任用一塊石頭分為兩塊,一塊雕刻成佛,供人膜拜;一塊打磨成階,讓人借力向上,無論是佛還是階,都經歷了磨練的過程。王主任這兩塊石頭的比喻,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鞭策和鼓勵。白珍主任拉開了本次交流培訓創新的帷幕,用手機簽到,用手機打分,讓我們每一位參會者耳目一新。

開幕式以後,緊鑼密鼓的彙報會開始了。會議分幼兒園小學、中學文科、中學理科三個組同時進行。

一種情懷,潤物無聲。朱自清先生曾說:“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教育需要愛,愛是教育情懷的魂 魄!愛就是教育行走的源泉。能夠成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都是熱愛教育的人,都是對教育充滿熱情的人,都是對教育忠貞不渝的人。擁有教育情懷,就擁有了進行的力量,擁有了不竭的動力,擁有了前進的方向。幼兒園阮俠老師對鄉鎮家長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深深地愛;陳阿莉老師對鄉鎮學校大量的送教幫扶,就是對教育未來的深深地情;吳積軍老師對綜合實踐課程持之以恆的鑽研,就是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執著追求,這也是對課程體系建設的一種深深的愛……這種愛,積少成多,集沙成丘,幾十年如一日地積澱成濃濃教育情。

一個團隊,攜手遠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為了一件事走到一起,就組成了團隊。名師工作室就是一群人在共同逐夢的團隊。這個團隊,有導師,有專家,有青年教師,有引領者,有培養者。無論是培養師還是被培養的教師,為了能夠飛躍星空,都腳踏實地努力前行。同學習,共實踐;同思考,共行動。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在一起助力延安教育理念,助力青年教師成長,助力教師“術”的匠心和“道”的修行,為延安青年教師的成長開路架橋!

一種思想,落地生根。陝西需要教育家,需要陝派名師。三級三類骨幹教師隊伍,寄託著陝西教育的希望。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每一個工作室主持人,都不同程度的提出並踐行著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張。渭南小學郗莉老師的適應教育,主張適合教育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西安張敏倉老師的大美課程,關注民間藝術,將美術課程與民間藝術有機結合,貴在傳承;西安楊勇老師的思維空間,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我研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大語文教育提供可行性案例……思想不同,主張不同,但是都在各地學校思考著,研究著,踐行著……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沒有高大上的平臺,沒有名利誘惑,依然甘做綠葉護紅花,為當地教育盡心盡力的努力著,奮鬥著。

一方引領,多方帶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和他們的團隊成員,教育輻射引領的思想和行走的腳步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無論是江南還是江北,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我們的團隊成員幫扶鄉村,推動教育扶貧;引領示範,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不遺餘力地在奔跑,不遺餘力地帶動著一群人在奔跑!

臨近結束,王長遠主任向我們講了兩方面的內容,生存要具有哪位能力,教育是否等同於知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出身,運氣,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努力!”是啊,我們能夠選擇的只有努力,成長需要的也只有努力!作為教育人,我們更要努力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韓潤社處長的諄諄教導,如陌上春風,既有對前期工作的鼓勵,更有對後期工作的期望。

擔當,是名師永遠的責任。我們在一起,用勤奮,踏實,創新,開拓,不負教育不負生,攜手並肩,在這個時代,盛開最美的自己!

渭南的宋盈老師說,名師引領的不僅僅是“術”,更重要的是一種“道”。一種行走在教育領域的“道”,這個道,是育師之道,是研術之道,是育人之道,更是做人之道。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當孫鵬偉老師的PPT上出現這句話時,於漪老師的聲音猶在耳邊迴盪。是啊,做教師,是一輩子的職業;做名教師,更是一輩子的修行!

惟願你我,在省廳搭建的這片三級三類骨幹體系建設的階梯中,做一場潛心、用心,精心的修行,讓世界聽見我們一起奔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