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經歷了風風雨雨歷史的考驗,市場拍價無法預估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二十者為最。“大清銅幣(戶部)”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戶部)”之所以名氣大是由於他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

“大清銅幣”經歷了風風雨雨歷史的考驗,市場拍價無法預估

古董出手聯繫15338710050可加微信

錢幣背面中央鑄有蟠龍圖,外環鑄珠圈,上端刻有“光緒年造”,下緣銘刻英文,端莊優雅。錢幣經歲月流逝,表面有輕微磨損,因流通轉手摩挲而發出自然光亮。錢幣正面可以明顯看到滿漢文化的融合,背面則是中西文化的相互滲透,錢幣雖小,卻是該歷史時期的實物見證,獨具歷史意義。

“大清銅幣”經歷了風風雨雨歷史的考驗,市場拍價無法預估

古董出手聯繫15338710050可加微信

縱觀古今,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歷了風風雨雨五千年曆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而發展至今,古錢不僅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更是各個時代經濟、政治制度的文化科學與技術發展的縮影。珍稀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也是歷史長河的見證。自上個世紀以來,錢幣市場的行情開始一路走俏,並呈現出高溫火熱的景象。不少稀有錢幣被集幣愛好者收入囊中,並在市場中以驚爆的價格成交。

“大清銅幣”經歷了風風雨雨歷史的考驗,市場拍價無法預估

古董出手聯繫15338710050可加微信

據統計數據顯示,大清銅幣在各地拍場上的行情一路看漲。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拍場上,一枚刻有宣統三年的大清銅幣二十文,曾以128萬的高價現場成交。一枚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二分試鑄也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進行售賣,成交價為321.85萬元。如此讓人不敢想象的買賣交易,足以印證大清銅幣是藏品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大清銅幣”經歷了風風雨雨歷史的考驗,市場拍價無法預估

古董出手聯繫15338710050可加微信

作為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的錢幣,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興衰,還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鑑賞價值。那些閃爍銅光、品相完整的大清銅幣,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市場拍價往往更是一些藏友們無法預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