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看過來!聽課、評課,教師的必修課!


老師們看過來!聽課、評課,教師的必修課!



老師們看過來!聽課、評課,教師的必修課!


一、聽評課的目的

1、聽評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學校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式。

2、聽評課是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分析和研究。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察分析、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離開主體。但教師是課堂教學是設計組織者,觀察分析、研究的對象當然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教學行為。

3、聽評課要以學評教。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表現、學習的效果,對照教師的教學行為,考察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評價教師的課堂設計、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

只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正確判斷課堂教學是否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策略、方法、手段的運用是否適合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徵,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是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著眼,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聯繫起來分析研究,這才是聽、評課的要義。


老師們看過來!聽課、評課,教師的必修課!


二、怎樣聽課

(一)聽前準備:

1、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難點;

2、設計初步方案,梳理存在的問題;

3、瞭解聽課班級的總體情況;

(二)觀察記錄:

1、“聽”課的結構是否科學合理;

2、“聽”重難點是否得以突破;

3、“聽”課堂氣氛是否積極融洽;

4、 “聽” 教學細節是否體現學科素養、人文關懷;

5、“聽” 閃光之處如何學習借鑑;

(三)聽後思考:

1、關注執教者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前準備情況;

2、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或與自己的課作比較,取長補短。

(四)注意事項:

1、關注教師的教:

(1)課堂的教學目標(學哪些?學到什麼程度?情感如何?)。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

(2)新課如何導入,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

(3)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達到什麼地步?滲透哪些情感價值觀教育?

(5)知識的系統化、複習鞏固和提高的內容、方法。

(6)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2、關注學生的學:

(1)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有怎樣的情緒反應?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

(2)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

(3)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


老師們看過來!聽課、評課,教師的必修課!


三、怎樣評課

(一)評課的基本原則

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結果勢必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如果思維得到激發、學業水平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或較大程度)的激發併產生持續的學習慾望,則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堂很好的課。

(二)評課的基本要求

1、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看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全面、具體、適宜。是否依據《課標》,體現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分析教材處理。評析一節課還要看教材的組織和處,講授的是否準確、科學,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分析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程序和結構。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教學程序、課堂結構反映一系列教學活動組織的編排、組合、銜接過渡。

教學思路設計多種多樣。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三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創造性,新鮮、引人入勝;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教學程序、課堂結構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層次、環節、教學技法,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時間分配。

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上,要看:教學各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避免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學生的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是否合理,不同程度學生活動時間的差異;非教學時間所佔的比例。

4、分析教學方法和手段。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包括教師“教”的方式,還包括學生學的方式。“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是統一的,互為依存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多樣化;

要有創造性、富有藝術性;要考察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5、分析教師教學基本功。

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板畫美觀、嫻熟。

教態: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熱愛學生,態度熱情,師生情感交融。

語言:準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操作:運用教具,進行演示實驗、示範動作、操作儀器設備的規範和熟練程度。

6、分析教學效果。

教學效率: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三)評課的幾個誤區

1、 只聽不參加評課。不評課聽課就沒有意義了。

2、 蜻蜓點水,不痛不癢,只揀好話說,使上課者和聽評者沒有充分認識不足和遺憾。

3、評課沒有主次,沒有重點,面面俱到。

4、專挑毛病,只說不是不足,或者當面不說,背後評論。

5、脫離實際,套話、空話多,沒有指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