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非洲市場尋找商機

如何在非洲市場尋找商機

中非經濟貿易互補性利於貿易發展

中非經濟貿易有互補性。中國產品價廉物美,特別適合非洲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到了非洲人民的普遍喜愛。非洲是中國開拓市場多元化的重點地區之一,近年來中非貿易發展迅速,去年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亞、蘇丹、安哥拉、阿爾及利亞、赤道幾內亞、科特迪瓦、摩洛哥等國。經過多年積極開拓,中國產品尤其是輕工紡織品在非洲已隨處可見。在一些非洲國家,如南非、埃及、肯尼亞等國,中國產品已經家喻戶曉,當地人甚至已經認識一些中國品牌。在南部非洲,通過南非的輻射,中國產品已進入南部非洲十幾個國家。

不過像南非這樣的國家,佔其零售行業70%的是連鎖店,經營中高檔產品,這些產品仍然被歐美等國壟斷,中國產品進入連鎖店的還不多。而在埃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這裡做貿易,他們通過參加開羅或亞歷山大的展覽、展銷會,或通過自己或埃及人的貿易公司,將中國產品介紹到埃及市場,再輻射到周邊國家。在東部非洲共同市場,烏干達和肯尼亞中國商品比比皆是,但機會仍然不少。很多人在幾乎所有國家組織或參加了展覽展銷會,或開起了公司,或開了商店,做起了貿易。中國商品對中西非出口增長很快,在尼日利亞等國家都有中國人的身影。

非洲工業化需求利於投資建廠

越來越多外國商品的湧入,特別是中國大量價廉物美產品的進入,對非洲國家市場多少產生了一些衝擊,因此非洲有些國家對外國商人在他們國家做貿易顯得不太願意。這無形中加大了中國人在這些國家發展的難度。北部非洲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南部非洲的南非和安哥拉,都相應採取了一些控制措施。於是,非洲國家希望中國企業去他們國家直接投資,以便為他們帶來他們迫切需要的技術設備和管理,幫助他們實現工業化,同時解決各國政府均為之頭痛的失業問題。

非洲工業化的夢想由來已久,許多非洲國家總是期望改變單一經濟結構的命運,不願意成為世界廉價原料的供應地。非洲各國政府多多少少都曾經嘗試過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即通過發展本國工業,生產有關產品,以減少該產品的進口。

然而,從非洲的實際情況看,這一計劃一時很難實現。而通常情況下,除非貿易壁壘難以逾越,外國人都希望從貿易著手開拓非洲市場,以減少進入風險,同時快速盈利。價廉物美的產品大量流入,一方面滿足了非洲市場對優質低價產品的需求,使非洲人能以更少的錢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同時也可能對非洲國家本國的工業產生衝擊。為了避免這種衝擊,非洲國家一方面採取投資鼓勵政策,促進投資,另一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限制進口。

如何在非洲市場尋找商機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安哥拉,安哥拉歷時27年的內戰結束後,百業待興,市場商品短缺,機會頗多,但中國公司在其駐華使館辦理安哥拉的簽證手續卻很難,已經去安哥拉的中國人,也在簽證延期、工作證、居留證、公司註冊等方面面臨很大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哥拉採取了防範措施,控制外國人的進入,尤其是外國貿易商人的進入。安哥拉人稱,他們總結了南非的經驗教訓,採取嚴密措施來做到這一點。

非洲國家工業化的願望,有利於中國企業去他們國家投資、建廠,中國政府也鼓勵企業走出去與非洲國家開展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這是對過去單純贈款,援外方式的變革,可以把中國與非洲廣大國家的友好關係建立在更加堅實、穩定的經濟基礎上。

在非洲如何尋找機遇

有些人認為非洲已經沒有機會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非洲是唯一尚待開發的大市場。據統計,非洲每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000億美元,估計每年將以3%的速度遞增,可見非洲市場潛力之巨大。非洲國家在經濟上與中國互補性強,多數國家工業化水平低,工業產品價格高,產業與技術梯度低於中國,是中國產品、設備、技術、資本轉移的最佳地區,可望取得豐厚回報。

中非之間貿易潛力巨大,非洲的貿易機會是很多的,非洲機會來自於中國與非洲經濟的互補,即在資源上、工業上、貿易上、市場上互補。因此,我們不斷看到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經營機構靈活的私營企業,在非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們在非洲或經營商店,或從事進口貿易,或兼而有之,從國內組織貨櫃到有關國家批發或零售。雖然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低,利潤相對減少,但比起國內,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非洲許多國家沒有工業和加工業,更沒有重工業。工業品、日用品、辦公用品都靠進口,非洲各國又都沒有進口限制,實行自由貿易,只要納稅繳費就可以進口。如果把中國重工業和工業的半成品,零配件,散件,原料出口到非洲進行深加工、組裝生產,會取得更豐厚回報。

所以,非洲不是沒生意做,關鍵看你能不能選好國家,選好產品,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到非洲實地考察,選個國家蹲點1-2個月,切實瞭解一下在這個國家到底什麼產品自己做起來有優勢,通過道聽途說了解某種產品在非洲某國的市場往往是靠不住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非洲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落後,缺醫少藥,藥物的市場很大,特別是治療瘧疾的藥物。瘧疾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危害人類的第二大疾病,全球瘧疾患者病死人數超過300萬,其中非洲國家瘧疾患者病死率為70%以上。

如何在非洲市場尋找商機

抗瘧疾藥物的市場很大,非洲每年需要近200億美元進口抗瘧疾藥物,才能滿足病人需要。據許多瘧疾地區反映,由於濫用抗瘧藥而導致廣泛抗藥性,奎寧的療效正在逐漸下降。青蒿素類藥物經多方試驗,證明其療效確切,作用迅速,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青蒿素藥物是中國研製的,得到世界認可並進入國際藥典的、中國第一個以一類新藥製劑出口的化學藥品。青蒿素類藥物是目前全球所有抗瘧疾藥物中最優秀的藥品,其原料產自國內,且自供充足,價格便宜,整體成本低,利潤豐厚,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非洲醫藥市場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例如非洲國家多實行政府管理的醫療制度,常用歐美藥品,管理法規不健全。這為中非藥品貿易的具體運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尚需中國進一步掌握國情、民情與市場信息,制訂靈活而有效的產銷方案,才能使中國醫藥在國際貿易中佔有優勢地位。

在非洲經營的經驗和訣竅

許多非洲國家因為工業落後,各類藥品和生活必需品幾乎全靠進口,且大部分商品在市場上都很貴。非洲商人在做貿易時往往訂量小、品種多、要貨急,且是看貨購買,或賒貨代銷。非洲人喜歡看貨購買,他們不願意開信用證,而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此,只有針對這種情況,採取靈活的經營,才能做好非洲貿易。在這方面,浙江商人的做法比較值得借鑑,他們先是對非洲大體有一個簡單的瞭解,確定去哪個國家,然後便立即去有關國家考察,如市場可以,馬上組織貨源,發貨櫃。

一些非洲國家的商人資金不多,實力有限,在貿易交往中難以接受用信用證方式付款。為有利於生意成交,若對方是資信較好的客戶,可採用付款交單(D/P)預付定金25%的支付方式;在當地設立貿易公司,建立保稅倉庫,實行現貨現賣、貨款兩清的方式,既符合當地商業習慣,也可免去自己因貨款收不回而煩惱。

同時,中國人在非洲經營時能吃苦耐勞,頑強創業。他們或走街串巷,積極推銷;或批發零售,建立網絡;或抓住機遇參加展覽,或開店設點向周邊輻射。正是這些努力,使中國很多產品在非洲已經變得家喻戶曉。雖然印巴人人也經營中國產品,但中國工廠如果在非洲設點,直接銷售,還是很有優勢的。

用好國家的扶持政策

中國企業可獲得中國政府給予建廠投資的中、長期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可獲得中國政府的貸款貼息補助;設備、零配、原材料可享受中國政府給予的出口退稅待遇。為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下發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中國企業可獲得赴非洲考察、投標、參加展銷會、培訓等所需資金的補助款;還可獲得技術質量認證,環境達標認定所需資金的補助款。

國家機關出臺了境外加工貿易政策,其中有資金鼓勵政策:

1、從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境外帶料加工裝配項目。

2、對境外開展帶料加工裝配業務的企業可從援外優惠貸款、合資合作項目基金中得到資金支持。

3、為鼓勵擴大生產規模,允許境外帶料加工裝配企業將獲利後5年內所獲利潤充實本金。

4、銀行對境外帶料加工裝配出口的設備、技術、零配件、原材料所需資金優先提供出口信貸。

5、從事帶料加工裝配項目企業申請批准的週轉外匯貸款,銀行按正常的貸款執行,由中央外貿發展基金對出口企業貼息2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