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資訊」三載奮發繪宏圖 一片新區耀秦東——華州撤縣設區全面發展紀實

這裡,位於秦嶺和渭河之間。巍巍秦嶺山層巒疊翠,植被繁茂。悠悠渭河水逶迤綿長,花香兩岸。在山和水之間,夾著良田萬畝,十里桃花,綠樹村郭。有“西部水鄉”和“關中天府”美譽。

這裡,位於“西安一小時經濟圈”,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區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區域。有華山機場、隴海鐵路、鄭西高鐵、連霍高速等交通要道,區位環境優越。

這裡,是中國皮影藝術之鄉,是中國鉬業之都,是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有AAAA級景區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渭華起義紀念館。

這裡,就是富饒美麗的五彩華州。

「华州资讯」三载奋发绘宏图 一片新区耀秦东——华州撤县设区全面发展纪实

華州城區一角

自2015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華州撤縣設區以來,已有三年。三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對於華州來說,卻是不平凡的三年,是櫛風沐雨,勵精圖治的三年,是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三年。三年時間,華州如春日破土的新芽,沐浴著陽光和清風,一枝枝,一葉葉,長成挺拔的樹,開出豔麗的花。

行走在華州城區,老城車水馬龍,熱鬧繁華,綠樹環抱的老街商鋪鱗次櫛比。新城街道寬闊,高樓林立,時尚而富有朝氣。這裡也是城市的政治中心。尤其傍晚時分,太平河公園流光溢彩,歌聲繚繞。樹蔭下,花叢中,涼亭裡,小河畔,忙碌一天的人們,消磨著最美的時光。

行走在華州鄉村,莊稼在陽光下蓬勃成長,枝繁葉茂,瓜果飄香。農業科技生態園、新興扶貧產業園,煥發無限生機。寬敞的民居,明亮的太陽能路燈,新建的文化廣場,優美的環境,科學的規劃,為百姓打造出便利而有品質的生活。

從城市一個個微景觀設計,到園林城市打造。從農村一家一戶門前綠化,到美麗鄉村整體建設。不論城市還是農村,華州都變得更美了更靚了,人居環境更好了。

建好“次核心”區

華州是重要板塊

1

回顧歷史,不論過去,還是今天,華州從來都不曾平庸過。

這裡自古就有醇厚的文化內涵和大量人文古蹟。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鄭桓公在此創立古鄭國,還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汾陽王郭子儀,以及保存完整的秦漢時期入川的橋峪古棧道,明末朱四太子出家修行的“蘊空禪院”。大風吹千年,卻吹不走這些沉澱在歷史長河中,被洗刷千萬遍,閃動著人類智慧之光的珍寶。

社會在進步,今天的華州,越來越彰顯出它在時代前行中的重要性。從關中平原城市群總體規劃上看,渭南已經處於“次核心”區,它正如大鵬展翅,向著更高更遠處飛翔。縱觀渭南城市發展,向西,高層次融入大西安發展,打造創新開放新樞紐。向東,縱深推進區域聯動,構建協調發展新門戶。要把渭南建設成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很顯然,渭南高新區是渭南這隻大鵬的左翅,華州區是右翅。華州有如此重要的區位優勢,知名度和影響力將大大提升,交通優勢和產業優勢也將放大。那麼華州,更須肩負使命勇擔當,心懷理想思進取。

市委書記李明遠指出,華縣撤縣設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全局,推進主城區“一城三區五大組團”戰略佈局的重大舉措,是實現華州經濟轉型提質、追趕超越的重要部署,是讓華州老百姓享受城鄉統籌發展成果的必由之路。加快華州區建設,有利於渭南在中、省重大戰略佈局中贏得更多主動權,做大做強渭南中心城市,打造華州追趕跨越發展升級版,增進全體華州人民福祉。

華州區的設立,是將華州納入渭南中心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有利於城市北進東擴,拉大城市框架,優化空間佈局,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和承載能力以及競爭能力。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生產力佈局,聚集優質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在中、省新一輪發展中爭取支持。加快華州區建設,有利於加速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利於拉高社會事業建設標準,促進基本服務均等化,讓群眾更好地享受到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指數。

華州,已然成為渭南城市發展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加快華州區建設

黨建引領走在前

2

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新要求。華州像一位時代健兒,以全新姿態,重新站在起跑線上,放眼前途,任重道遠。

華州區區委書記霍文軍說:“我來華州兩年了,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安安心心掙錢過日子;讓每家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

由此可見,加快華州區建設,不僅僅是要建好一座城,建好這座城周圍的鄉村。加快華州區建設,更需要關心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幸福感,獲得感。那麼加快華州區建設,需要的不光是物資投入,還需要情感投入;不光需要體力,還需要智慧;不光需要埋頭苦幹,還需要開拓創新。加快華州區建設,需要做的太多太多,千頭萬緒。但不管面臨何等挑戰和困難,都需要勇於面對,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路是人一步步走出來的。加快華州區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聽黨指揮、勇於挑戰、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敢於從別人沒有走過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的隊伍。那麼,黨建工作,就是所有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建設“富裕、宜居、和諧、開放”新華州的前提。

華州區委、區政府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實中省市各項決策,確保中央和省、市各項方針政策及時在華州落地生根。始終堅持學在前列,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省市黨代會及“兩會”召開後,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會、全區領導幹部大會、中心組集體學習會,及時傳達學習會議精神,認真開展學習研討,真正把會議精神轉化為推動華州轉型升級、追趕超越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

對標五大規範,實施“三百攻堅”行動,以“主題黨日+”為主題,規範“三會一課”制度,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投資1000萬元分批次對135個基層黨支部陣地進行改造提升。每個鎮都成立了流動黨員黨支部和離退休黨員黨支部,利用“黨員小書包”APP,破解了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管理的難題。通過逐村分析研判,建立383名村級後備幹部庫,全面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紮實推進城市黨建工作,開展了機關黨建“燈下黑”專項整治,建立機關黨建“四單六制”機制和“28項負面清單”,機關黨建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制定區委常委月黨建清單、黨組織負責人責任清單和黨建交辦清單,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對區委常委會、各鎮(街道)各部門黨組織負責人抓黨建助推追趕超越進行民主測評,倒逼各級黨組織落實黨建主體責任。以“忠誠乾淨擔當”為導向,貫徹落實“三項機制”,創新探索“一提議雙承諾六印證”選任幹部工作機制,營造了良好的選人用人導向。暢通人才綠色通道,招錄各領域人才幹部200餘名,充實幹部隊伍有生力量。定期邀請知名專家教授舉辦“華州大講堂”,組織黨員幹部到紅旗渠幹部學院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赴浙江省委黨校開展“優秀年輕幹部能力提升”和“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等專題培訓,選派優秀年輕幹部赴沿海城市大型企業掛職,增強幹部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優良的幹部作風永遠是經濟發展的第一保障。華州區正因為有這樣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強有力的隊伍,才為加快華州區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打造關中經濟強區

是華州發展第一步

3

華州要走得更遠、更穩、更好,推動經濟建設是第一要務。

華州經濟以農業為主,長期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種植傳統農作物習慣。農業經濟發展是華州整個經濟發展的命脈,關係千家萬戶生活水平,能宏觀調控整個華州經濟管理。如何促使華州在撤縣設區後,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如何引進新品種,科學種植,有效管理,利用“互聯網+”模式引導農業發展,是政府要著力解決的大問題。

特殊地貌讓華州物產豐富,早在明清時期《華州志》裡就有記載,“華州之地,無地不宜蔬,凡蔬之類無一不備。”政府發揚這一天然優勢,大力發展果蔬業,黃金蜜桃、徐香獼猴桃、普羅旺斯西紅柿、華州山藥、赤水大蔥、九孔蓮菜等特色農產品走俏市場。

華州區堅持“穩糧、擴菜、優果、興牧”,緊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生產由數量增長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的轉變。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猛,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488個,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建成各類現代農業園區39個,其中省級4個,市級10個。獲農業部無公害認證蔬菜產品4個,綠色產品A級認證3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無公害畜產品6個。註冊產品商標42個,中國綠色環保產品1個,陝西著名商標3個,渭南市知名商標1個。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885元。

2017年5月華州承擔國家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截至目前,9鎮1辦135個村(社區)的產改工作全部啟動,62個村(社區)的改革措施基本到位。其中70個村完成清產核資工作。62個村(社區)完成成員身份認定工作,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24520人;30個村(社區)完成股權設置、股份量化工作。30個村(社區)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其中11個村(社區)成立經濟合作社,19個村(社區)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6個村已發放股權證。探索出許多改革落地的經驗模式,凝練出抱團致富的“三農”發展之路。

一個個扶貧產業落地生根。柳枝鎮的牛蒡綜合產業、華州街道辦吝王村的陝西富華農邦產業基地、大明呂源村的果畜沼綠色循環農業等,逐步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這三年,工業發展大步邁進。在北部平原地區逐步建立糧、棉、油、果、蔬菜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基地。在秦嶺沿山和南部塬區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和林特產品資源,逐步建立以礦業開採、有色金屬冶煉、林特產品和畜牧業加工為主的工業基地。在二華夾槽中部地區以310國道為軸線,建立以工業園區為主的工業長廊,加快建設陝化精細化工區。

新增中韓合資三星載元派爾森化工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產線建設項目,美國斯倫貝謝公司與中國兵器集團204研究所合作的油氣田特種器材產業化項目。省煤化研究院工業化試驗生產基地項目,正在建設中。尤其是渭南高新區東區揭牌成立,標準化廠房及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標誌著華州區開放型經濟駛入快車道。

華山機場籌建工作緊鑼密鼓。華山機場項目位於柳枝鎮,佔地面積約3120畝,主要建設1條長2600米、寬45米的跑道,1個航站樓及其他輔助基礎設施。建成後將使華州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上的旅遊明珠,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旅遊集散中心,同時可兼顧周邊貨運物流、公務飛行、警用航空、應急救援等。無疑為華州經濟開闢一條騰飛路,對今後發展有著非凡意義。

華州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華山機場的建設。自2016年3月,市政府成立華山機場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和機場籌建辦公室以來,按照“市政府主導、市發改委牽頭,華旅集團擔當法人業主、華州區具體推進”的模式,全力推進項目運作,目前基本完成前期審批工作。

一直以來華州區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致力於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良好的營商環境一如靜水深流,可載經濟發展之舟,揚帆遠航。華州出臺加快工業發展意見,積極開展“進企業、送服務、解難題、促發展”專項行動,開啟服務企業的“直通車”。全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3個工作日內辦結企業所有開辦手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市辦理首張“口述式”個體工商執照,市場主體突破1萬戶。

登高望遠大處著手

打造秦東城市新區

4

建設一個新區,打造一座新城,須以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為前提,對城市經濟結構、空間結構、社會結構發展進行有序規劃。而這些規劃,具有指導和規範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綜合管理的前期工作。

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老話陳舊卻永具時代意義。要把華州的城市建設好,經濟基礎打穩,必須完善城市交通網絡。華州區對此認識十分深刻,著力構建華州到渭南主城區“20分鐘”快速交通圈。

首先完善310國道改擴建工程,該項目涉及華州區段25.9公里,目前基本建成。其次投資建設華州大道,華州大道長10.1公里,已完成2公里試驗段路基、排水、瀝青路面鋪設工程,道路綠化工程。

全區境內通村路進行修復和拓寬路面、硬化路肩、完善排水及安保等設施建設,實現村村通道路硬化。完成高塘鎮聖山村至江村段、渭華起義紀念館至西澗峪水庫、高塘至臨渭界、渭玉高速高塘出口至紅色旅遊公路引線、環山公路蓮花寺境內道路、孟柳路等道路的提升改建工程,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向鄉鎮輻射的公路網。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突飛猛進。完成城區主幹線提升改造,為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對華州公園、子儀文化廣場、太平河公園、新秦南路廣場進行提升改造,形成點、線、面,相互銜接綠地系統。截至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470餘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5.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8.5%,綠地率34%,人均公園綠地8.6平方米,園林式單位達標率64.7%,園林式小區達標率67.5%。

民生工程持續推進。2016年以來,不斷加快天然氣入戶工程。為給渭南城區供氣,實施長達41公里的“天然氣配網工程”。投資建設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項目由華陰市秦電公司至華州城區,全長19公里。建成後,相比原有燃煤鍋爐的供熱模式,不會對城區空氣造成汙染,能穩定持續提供供熱服務,熱效高、損耗小。

積極實施西進戰略,對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12.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到49%。

建設西北綠色休閒之都

打造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

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係民生的重大問題,更是對執政能力的考驗。

華州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讓群眾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踐行系統治水、關中留水理念,全面實行河長制、創新推出峪長制。境內23條峪道、渭河華州段及6條南山支流,全部實現了網格化、全天候管理。實施總投資30億元的七大水生態工程,赤水河綜合治理完成湖區擴挖,石堤河、羅紋河、遇仙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通過驗收。

自2016年,華州區委、區政府便提出“生態建設努力走在全國前列”、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確立了“西北綠色休閒之都”的發展定位。三年來,堅持綠色新發展理念,把造林綠化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組織開展綠化秦東大地建設美麗家園三年行動。突出南塬、道路、堤壩和城市四個重點區域,啟動秦嶺生態恢復治理,全面實施森林護綠、城區增綠、鎮村添綠、臺塬補綠、路堤建綠、水岸扮綠等全域綠化工程,全區主要交通幹線基本實現道路林蔭化。率先在全市實現高速高鐵兩側寬幅林帶綠化,創造了造林綠化的“華州速度”。

三年來,全區完成造林綠化1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86760畝,飛播造林20000畝,封山育林49000畝,綠化路渠壩480公里。建成綠色示範鎮4個,綠色示範鄉村16個,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鎮2個,生態村4個;市級生態鎮7個、生態村52個。累計建成美麗宜居示範村43個,清潔村達到全覆蓋。主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53%,綠地率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3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綠地分佈合理、功能協調完備的城市綠地系統。

2018年春,僅用45天時間高標準地完成了渭華起義景區周邊綠化工程,栽植各類喬木苗木48121株,球類苗木17660株,花灌類苗木90萬餘株,鋪設草皮20萬平方米,為渭華起義紅色教育基地換上新綠裝,讓“紅色”在“綠色”中熠熠生輝。

如今,一個環境優美、文明富裕、開放共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華州,正屹立在秦東大地。

從民生問題入手

打造公共服務提升區

6

民生問題,事關千家萬戶。一定意義上講,加快華州區建設的過程,就是不斷探索帶領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過程,就是努力尋求如何為民造福的過程,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過程。所以改善民生,事關華州發展的根本,是華州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華州區委、區政府要求全體黨員幹部都要自覺地把自己定位為華州37萬人民群眾的“服務員”,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己任,堅持從教育、醫療、環境、收入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實事著手,一步一個腳印,一件接著一件辦,努力讓老百姓的日子更加殷實。

為此,華州區全體黨員幹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多個民生問題入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百姓生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動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雙高雙普”創建工作通過國家和省級評估驗收。加快建設投資9.5億元的華州教育園區,力爭早日建成招生。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和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完成時堡、南街等7所薄弱學校改造,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力爭用5年時間,培養造就出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實施健康華州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聯體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加大基層醫療人才招引力度,加快中醫醫院遷建項目,確保區婦幼保健院、渭南第三醫院科技綜合樓建成使用。17家公立醫院建立了“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13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成投用。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24小時圖書館,積極舉辦皮影藝術節、鄭桓公文化節等主題文化節,大力開展送戲下鄉、一元劇場、全民健身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關愛非遺傳承人,建立非遺傳承和保護長效機制。積極鼓勵文化精品創作,大型革命歷史文獻紀錄片《渭華起義》在央視上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電影《不息》榮獲國家級獎項。

加強社會保障。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加強就業困難人員的技能培訓,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做好各類社會保險制度銜接和擴面提標,確保實現應保盡保。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建設,完善企業欠薪治理長效機制,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建立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著力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創新社會治理。持續深化“平安華州”和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紮實推進“雪亮工程”,持續開展“一村一警”“紅袖章巡防”等活動,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公眾安全感和平安建設知曉率分別達到93.31%和92.96%。全面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全面加強防震減災、森林防火、防汛備汛、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連續數年無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

大力挖掘歷史資源

打造山水紅色文化區

7

一個地區的旅遊環境好,不但可以優化調整這個地區的產業結構,還會改善這個地區的投資環境,利於招商引資,使當地的經濟良性發展,百姓生活充裕。

華州人文古蹟多,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那麼政府如何整合旅遊資源,為百姓謀福祉,就得要有長遠打算和大手筆規劃。通過全盤籌措,華州區提出打造“兩區三帶”全域旅遊空間格局。

「华州资讯」三载奋发绘宏图 一片新区耀秦东——华州撤县设区全面发展纪实

少華山雲海

以渭華起義、少華山景區為主平臺,挖掘開發渭華起義歷史文化資源,把高塘鎮建設成為中國紅色旅遊名鎮。圍繞秦嶺北麓、渭河沿岸橫向、赤高紅色旅遊路縱向三條旅遊發展帶,打造“310國道十里紅杏、渭華快速幹道十里櫻花、大明路十里綠竹、赤高路十里油菜花”和二華乾溝、高塘南塬綠化帶六個景觀長廊,實現華州區從“盆景”到“全景”的華麗轉身。

「华州资讯」三载奋发绘宏图 一片新区耀秦东——华州撤县设区全面发展纪实

渭華幹部學院規劃圖

為了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繼承好”的精神,挖掘渭華起義歷史資源,發展紅色愛國遊,把華州打造成紅色山水文化區成了重中之重。眾所周知,1928年,在渭華地區曾打響西北地區軍民聯合起義的第一槍,使革命火種引向陝甘地區,從而使渭南成為陝西最早播灑紅色革命的基因地。渭華起義是中國西北地區發生較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運動。習仲勳同志曾滿懷深情地說,渭華暴動是陝西的一件大事,震動西北,波及全國,是我黨繼南昌、廣州、秋收暴動後的又一次大暴動。

渭華起義所熔鑄的“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渭華精神”與“紅船精神”“延安精神”“習老精神”一脈相承,時至今日依然煥發著時代光芒。正如習仲勳同志為渭華起義題詞的那樣,“渭華起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華州人民牢記革命先烈,隔著漫長時空,依然向他們投去崇敬的目光。華州區委、區政府圍繞渭華起義紀念館,實施一系列提升改建項目,深刻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

「华州资讯」三载奋发绘宏图 一片新区耀秦东——华州撤县设区全面发展纪实

渭華起義紀念館舊址一角

打造成紅色山水文化區,不僅是為了發揚紅色傳統,更是為革命老區的群眾建設一個宜居宜遊宜商的生活環境,提升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為此,華州區全力推進渭華起義紀念館基礎設施改擴建和渭華幹部學院項目,奮力創建4A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努力把渭華幹部學院建設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基地、渭華精神傳播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幹部“八大本領”提升基地。

2018年4月28日,在陝西省委和渭南市委堅強領導下,華州區成功舉辦渭華起義90週年紀念活動,大力提升了華州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紅色文化帶動紅色旅遊蓬勃發展,今年1—7月份,渭華起義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參觀學習人數達116.59萬人,是往年同期的4倍,創歷史新高。

同時,發展綠色山水遊。規劃14184畝的少華湖水利風景區,即將成為華州山水的縮影,水系建設的典範。啟動橋峪澗峪綜合開發工程,推進少華山景區改造工程、萬畝植物園等項目,將華州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美景華州。

出臺了《關於促進全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先後舉辦郭氏文化旅遊藝術節、鄭氏千人祭祖大典。華州皮影被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先後參加意大利“歡樂春節”、奧地利“國風秦韻陝西文化周”、2018中國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等活動。

全面落實黨的政策

打贏三場攻堅戰

8

華州區委、區政府始終以“一心一意服務人民,一切工作為了人民,一切事情圍繞人民”為工作思路,埋頭苦幹、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全面落實黨的政策,三場攻堅戰初現成效。

為打好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華州區制訂了《渭南市華州區降低企業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行動方案實施及實施細則》,同時成立渭南市華州區降低企業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行動領導小組。引導各金融機構簡化辦事流程,細化業務分工,優化金融服務,將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金融領域傾斜。進一步加大宣傳、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力度。在全區範圍內開展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宣傳教育活動,印製8萬份宣傳資料進行入戶宣傳,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等媒體發佈播放打擊非法集資的公益廣告、利用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宣傳標語。積極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對發現的問題積極整改並做好回覆。

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先後20餘次召開常委會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研究制定了渭南市華州區《關於在脫貧攻堅中貫徹“三項機制”的意見》《關於調整區級領導聯鎮包村及部門包聯幫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區鎮村“三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組織機制和“三級幹部”包村聯戶的幫扶機制。充實了以相關區級領導為成員的脫貧攻堅指揮機構,設立了“八辦八組”,明確了區級領導擔任“八辦八組”負責人,構建起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帶頭抓扶貧的工作格局。為全區135個村招聘了專職工作人員,建起脫貧攻堅“第五支力量”。紮實開展“問題大整改、冬季大會戰、麻雀大解剖、短板大補齊、作風大改進”五大戰役和“百個支部結對子、千名黨員同牽手”等系列活動,截至2017年年底,累計退出貧困村38個,實際脫貧6471戶22924人。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統籌做好水、氣、土汙染三篇文章。研究制訂了《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圍繞“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六個重點環節,將任務落實到各鎮(街道)、各牽頭部門。加強水汙染治理,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強力整治大氣汙染。全面完成了黃標車淘汰和建成區燃煤鍋爐清零任務,關停汙染企業14家,關閉搬遷58家養殖場,62家木材加工廠全部拆除或關停,在高塘、大明、瓜坡建成4處新型環保磚廠。紮實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完成原渭南冶煉廠重金屬汙染修復工程。打造智慧環保監管平臺,建立3家重點汙染源企業7處監控點位和3處監控半徑達2公里的高空監控點,實現環保監管“全天候、無死角”。成立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秦嶺峪道農家樂全部關停。

三年甘為孺子牛

始得花開滿園芳

9

如今的華州,是紅色湧動的華州,渭華起義革命精神得以繼承發揚,促進華州建設發展壯大。是綠色潤心的華州,少華蒼蒼,渭水泱泱,有機蔬菜,走進萬家。是青色靈秀的華州,27條峪道、6條南山支流、13座水庫,成就“西部水鄉”美稱。是金色爛漫的華州,金堆鉬礦全國第一,秦嶺中藥產豐質優,秋季漫山遍野處處飄香。是銀色耀眼的華州,冬季秦嶺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華州,已然成為富饒美麗的五彩華州。

三年中,華州黨員幹部群眾秉承著“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渭華精神,舉全區之力,建設富裕、和諧、宜居、開放的新華州。先後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區”“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陝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先進區”榮譽。

這些榮譽是五彩華州這座大花園裡一朵朵盛開的鮮花,芬芳而美麗,榮耀而華貴。然而所有絢爛都離不開園丁耕耘。那些為華州美好明天奮鬥的人們,就是這一個個園丁,他們可能是黨員、是幹部,也可能是教師、是醫生、是工人、是農民、是建築工、是清潔工。他們都是立足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之上,滿含深情,俯身甘為孺子牛,為建設家鄉,用心血、用智慧,無數個默默勞作的人們。

三年時間,不過白駒過隙,但對於華州來說,卻在發展史冊上,鐫刻下榮光與夢想。三年時間,不過滄海一粟,但對於華州來說,卻在四季輪迴中,留下卓爾不凡的身影。

310國道改擴建項目華州段全線通車。

華山機場落戶並完成徵地拆遷。

19條通村公路全面完工。

新汽車客運站投入運營。

一個個產業園的落成,合資企業的引進,高塘紅色小鎮、渭華起義紀念館提升改建、渭華幹部學院進展順利,少華湖水利風景區、橋澗峪水庫引水入城等項目加快推進。

……

這些項目的建設,風吹大野般吹過華州1139.5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其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華州,有著悠久的歷史。華州,也是紅色革命老區。這裡不僅有璨若星河的悠久文化,也有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生長於斯的華州人民,一如渭河之水,千百年來奔騰不息。華州人民的骨骼裡,一如少華蒼松,熔鑄著高昂向上的精神。展望未來,華州區委、區政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陝西時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帶領華州全體黨員幹部,持續弘揚“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渭華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全力建設“高新東區、高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華山機場空港物流區、少華山自然生態風景區、金堆國際旅遊度假區”五大板塊,著力打造“關中經濟強區、秦東城市新興區、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公共服務提升區、山水紅色文化區”,不斷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為群眾謀幸福,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望,奮力譜寫新徵程中五彩華州的壯麗篇章。

【由渭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