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拍一部電影的酬金是多少?

emptymalei


馮小剛成名的電視劇是1994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後來成名的電影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拍攝甲方乙方的時候,導演片酬只有30萬元,後來加上票房分成才堪堪過百萬。

2004年,馮小剛與華誼兄弟合約期滿後,離開華誼兄弟一年。等其再次加入華誼,華誼給出的條件是400萬元現金加3%(288萬股)的股權。

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後馮小剛將這批股權套現兩億元人民幣,光交稅就超過4000萬。如果繼續持有到2014年,至少值五億以上。

這樣是不是有點虧呢?所以2014年前後,影視圈流行起了收購皮包公司風。張國立就憑藉皮包公司入賬兩億多。

2015年9月2日,馮小剛註冊成立了一個東陽美拉傳媒的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馮小剛持有99%的股份,陸國強持有1%。

這個公司成立不足三個月,就變成了估值15億,華誼公司出資10.5億元,收購70%的股份。雖然有相應的影片對賭協議,但即使馮小剛的公司一分錢收入都沒有,未來至少會淨落袋3.5億元,而且還有五年的利息。這成了上市公司給影星導演輸送利益的鏈條了。

所以,拍電影根本掙不了多少錢,我們可以搞資本運作,獲取難以想象的利益。


暖心人社


馮小剛現在拍電影,根本不是拿酬金。你們這些不懂的就憋在這裡瞎比比了。

在職場體系裡,凡是拿工資的,都是打工的。不管你是按月拿工資,還是計件拿工資,都不過是打工的。打工的懂不懂?

高級一點的,是有公司期權,可以參與公司利潤分紅。這叫給自己打工。

你說純粹只能拿工資,和能夠有期權分紅,換做是你,願意選哪個?

打工仔永遠當不了老闆。你們說馮小剛在中國電影混了這麼多年,是國產片歷史上拿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這麼大的人物。

怎麼會,現在還是一個打工的呢?

人家早就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了好不好。馮小剛在2013年因為拍攝《私人訂製》和老東家華誼公司鬧了矛盾。後來有2、3年沒有拍電影。

後來他離開華誼,2015年自己成立了浙江東陽美拉傳媒公司。註冊資本金為500萬元。

然後,華誼年底收購了這家公司。知道收購金額多少吧?

看看,看看。看清楚了各位。

華誼公司以10億人民幣,10億啊,收購東陽美拉公司70%股權。

馮小剛500萬註冊成立的公司,70%股權也就是350萬。華誼花10個億買過來。

這是為什麼?

因為買的是馮小剛的電影品牌價值啊。

也就是說,馮小剛靠著自己在中國電影打拼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價值,就讓華誼心甘情願花10億。當然這交易的背後都是股票二級市場籌集的資金。華誼之所以要把馮小剛的品牌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上。也是看好馮小剛未來的電影創作能力。

在交易背後,有對賭協議。馮小剛承諾:美拉公司2016業績淨利潤不低於1億,未來至2020年每年淨利潤需增長15%。不足之處由馮小剛補足。

也就是說馮小剛從2016-2020財年,每年利潤不得低於1億,5年下來總計利潤至少6億。如果不足,由他自己補足。

也就是說馮小剛不管幹什麼,哪怕5年下來,什麼都不幹,虧損,自己補足這6億利潤,華誼是花了10億,馮小剛這也還剩下4億呢。當然話不能這麼說,馮小剛簽了合同,就得幹活。

而在2016年華誼公告,馮小剛通過拍攝《我不是潘金蓮》以及其它代言公告完成了1億利潤約定;至於2017年由於《芳華》票房超過10億以上,1億利潤肯定沒有問題了。


好了,我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看明白了嗎?

馮小剛拍電影根本不是就不是拿酬金這種打工仔角色,人家是自己成立公司,然後被華誼花10個億收購,等於是華誼的合夥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懂不懂?

所以,馮小剛是給自己拍電影。

而且是拍電影之前,已經先收了10億,等於是把未來5年的收入都拿好拿足了。

試問,中國電影圈這麼多人,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啥活兒好沒幹呢,就先收好10個億?

你們還在和馮導說酬金這種低級玩意,這是侮辱他知道不?


梁鵬飛


在我們說馮小剛拍一部電影的酬金以前,我們先來看看他和妻子徐帆因為參加真人秀被拍到他家裡豪宅的場面。


你會發現,以馮小剛家裡的佈景,家裡的豪宅反而是最便宜的,各處都掛著藝術作品,動輒都是兩千萬起,豪奢程度令人震驚。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馮小剛早期的時候,拍甲方乙方開始,拍籌就有幾百萬了,後來在後面拍《1942》開始就採取好萊塢電影的分賬模式了,即按票房達到一定程度分賬,雖然這部電影賠的血本無歸,但絲毫不影響他入賬千萬。


加上華誼為了把馮小剛綁在華誼,以極低的價格把華誼幾百萬股的原始股折價給馮小剛,華誼公司上市的時候,馮小剛及時套現了兩個億,不可謂不驚人,按他的說法,他已經不缺錢了,現在拍電影不再去迎合觀眾,只想拍一些自己想拍的東西。

至於電影片酬,對小剛來說,幾千萬都是小錢。


炭燒的菠蘿


馮小剛做為國內知名的大導演,他拍一部電影片酬是多少呢,不說不知道,說出絕對讓你羨慕嫉妒恨。

馮小剛這樣的大腕拍一部電影片酬是這樣計算的:保底片酬+票房分紅。也就是說他排一部電影的錢下是保底,上不封頂。假如保底片酬是100萬,票房收入是一個億,馮小剛可以拿到400萬,這就是一個導演的純工作報酬。因此,馮小剛是非常在意票房的,票房不佳,馮導的心情跟著也會不好的。

2000年,馮小剛做為簽約導演加入華誼兄弟,這時,馮小剛的薪酬分為幾部分,一是每年拍電影所獲酬金,二是為公司其他作品兼職所獲的報酬,三是年底公司分紅,總的算下來,馮小剛一年收入大概就是幾千萬。這就是中國的文藝市場,絕對是造富的天堂,怨不得那麼多人拼死拼活往娛樂圈裡擠。



後來,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簽訂協議並獲得原始股,成了名副其實的投資人加導演。幾年後,華誼兄弟上市,而馮小剛這位擁有原始股的導演,套現就獲近2個億。除去個人所得稅,淨落1.6億。這麼多的錢,相當於中型公司的一年總收入。人家若不在美國置地購房,瀟灑一回,如何體現一個大導演百倍身價呢!

袁隆平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500萬,在吃瓜的群眾眼裡,不亞於天文數字。但要和馮大導演比起來,就是小菜一碟。只要收入合法,都是受法律保護,同樣,馮小剛賺的錢也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我們在此大可不必說三道四,怪就只能怪我們身上缺少人家身上的藝術細胞。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關注小塵說電影,帶你瞭解電影圈。

我們先看看馮小剛大概多有錢?

馮小剛在北京市中心有座二層小樓,而這套房子每平米八萬,這可能只是他房產的冰山一角。

而他家裡的一副裝飾畫艾希的《聖山》,價值就達2700萬。

這是他家中的視聽室,面積之大、裝飾之奢華令人驚訝。

一個光靠拿酬金的導演會不會這麼有錢?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馮小剛絕對不是靠拿酬金來掙錢的。

我們再看看一部電影的票房裡導演一般是怎麼分賬的。

分賬是按票房的多少來分的:影院會佔總票房的百分之50以上。票房有百分之30是製片方。 如果沒有合同的特殊規定,是沒有導演什麼事的。導演跟演員一樣,是拿片酬的。

所以導演的片酬佔製作方大約10%而製作方能拿到電影票房的30%,綜合下來導演的片酬不會超過票房的3%。比如前段時間熱映的《芳華》在中國票房達9.80億,他的片酬大概是3000萬,這是一個純導演工作的報酬。

上面說的是一般導演的分賬方式,但是馮小剛作為一個有名的大導演而且和華誼合作多年,如果按照普通的分賬方式肯定是很虧的,畢竟名氣所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導演的作品本身產生的價值。

所以馮小剛是按片酬+票房比例來分酬金的。據報道,拍《甲方乙方》時,馮小剛的片酬是30萬。但馮小剛的片酬須同電影票房捆綁分成,《甲方乙方》票房一出來,馮小剛的30萬立即變成了117萬。

最後看看馮小剛的其他收入。

2015年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完成後,馮小剛一次性套現10.35億元。 加上華誼以極低的價格把幾百萬股的原始股折價給馮小剛,華誼公司上市的時候,馮小剛及時套現了兩個億。因此,《戰狼2》票房56億,大家覺得吳京大賺,可是其實馮小剛的收入和吳京差不多。



小塵說電影



馮導這樣的大腕拍一部電影酬金一般是這樣計算的保底片酬+票房分紅,所以一部電影能賺多少錢是下保底,上不封頂。所以馮小剛對票房其實很在意,排片率不高就會不高興,和萬達的少爺互噴過!


而且馮導的收入不止導演一項啊,他還編劇、擁有公司股權,光公司股權就一次套現10個多億,比拍出56億票房的《戰狼2》吳京收入不見的少多少。馮導還代言廣告拍攝廣告,這不比拍電影賺的少。

還有馮導還是美術出身,家裡掛滿自己的畫,這也可能是不小的財富,而且馮導越有名這些畫越值錢。他還收藏藝術品,以他的藝術眼光和名人光環加持,這些收藏也會價值不菲。請看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ef600003c2cc3acbf4f\

王伊禕mindy


馮小剛作為導演已經20多年了,他的酬金在各個時間階段也是不一樣,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2000年左右馮小剛作為簽約導演加盟華誼兄弟。這時候馮小剛的薪酬分幾個部分,一是每年拍電影所獲得的酬金,二是為公司其他作品擔任兼職所獲得的酬金,三是每年年底的分紅,加在一起大概每年幾千萬。

第二階段,2004年左右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簽訂了一份新協議“400萬加288萬股原始股”。直到2009年華誼兄弟創業板上市,馮小剛將所持股票套現了2億多元,成為中國導演中第一個賺到2億元的人,光納稅就達到了4000萬元。

第三階段,2015年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權,交易完成後,馮小剛將獲得一次性現金付款10.35億元。雖然有對賭協議,但是這份協議對馮小剛來說是穩賺不賠的,更何況馮導的《芳華》票房接近14億,也就是隻要馮小剛這兩年只要在拍一部片,基本就把這10.35億穩穩收進口袋了!



一隻獨秀三十載


馮小剛導演如今拍電影,早已不是用所謂的“酬金”來計算,作為華誼兄弟的大股東和東陽美拉的老闆,馮導的財富從他家中的裝飾便能看得出來。

某期國內的真人秀造訪了馮小剛的家,在北京市中心的這套房子每平米八萬,而馮小剛家中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二層小樓,而這可能也只是他房產的一處。

光是背後不起眼的一副素描作品,艾希的《聖山》,便是馮小剛曾經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以2700萬的價格拍得的。

而光是他家中的視聽室,恐怕就比很多普通人的家要大了。

馮導有這麼大的手筆,其實也實屬合理。畢竟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導演,他這些年來光是國民級的代表作就有好幾部,而2015年11月,華誼兄弟更是以10.5億元的純現金一次性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股東馮小剛、陸國強合計持有的70%股權。看看人家這變現能力,不能不服。

但華誼兄弟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在收購東陽美拉的時候,雙方簽署了五年總計6.75億元的業績承諾。簡單來說,就是如今的影視圈最熱門的詞彙,“對賭協議”。

這份協議要求馮小剛的公司從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期間裡的利潤做出承諾,美拉傳媒2016年的淨利潤不得低於1億元,此後幾年在上一年度的基礎上增加15%——也就是說,2017年的對賭數額為1.15億,2018年則是1.15*1.15,以此類推,如滾雪球一般。

所以你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我不是潘金蓮》會讓范冰冰接受所謂“苛刻的條件”——為了保證電影的盈利達到對賭的數額,馮小剛必須在如今已是天價的演員片酬市場,找到願意分文不取或只收低於市場價片酬的明星。

所以,在《芳華》裡,馮小剛啟用如此多的新人,而男主角黃軒能夠得以出演,也是通過不收片酬換來的機會。


所以,其實大導演也並不是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雖然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也住著豪宅,但可能因為對賭協議,一部電影的失敗就會導致馬失前蹄,入不敷出。


而我們這些普通人,雖然得不到如此豐厚的報酬,但也用不著操心損失幾千萬乃至上億的違約金,所以對這些娛樂人物,我們也不必過多羨慕。


褚漢辰


像馮小剛這種級別的電影導演,其拍一部電影所獲的報酬都不會是固定的,一般而言都是由保底酬勞+票房分紅兩部分構成。當然這保底酬勞也絕不會低,以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幾百萬想來應該是有的

也就是說馮小剛拍一部電影所獲的報酬,最低幾百萬,最高則沒上限,要視票房高低而定。

馮小剛別的不說,對市場敏感,經濟意識領先。想當初憑《編輯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紐約》揚名娛樂圈之後,就在和華誼合作拍攝其個人首部喜劇電影《甲方乙方》的過程中採用了固定報酬+票房分成的方式。

當時葛優片酬60萬,馮小剛導演片酬30萬,只是葛優的一半而已。但是,當《甲方乙方》大獲成功之後,票房分紅約有80多萬,實際總報酬超過110萬!

當然,《甲方乙方》之後,隨著馮小剛名氣和票房號召力的日益增長,這個固定報酬和分紅比例肯定也是水漲船高。



但是也不要以為馮小剛就只有拍電影的報酬,他在華誼是有股份的,每年年底有資格參與分紅,華誼兄弟這幾年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這一塊的收入未必就會比拍電影收入低。

而且隨著馮小剛的東陽拉美以15億的估值被華誼收購70%的股份,總共10億。雖然有2016至2020年每年利潤率增長不低於15%的對賭協議,但是哪怕馮小剛就此不拍戲對賭失敗,他也有4億落入口袋,也就是說馮小剛在這次對賭中穩贏不輸,區別只是贏多少的問題!



所以說,現在馮小剛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拍片酬勞+公司分紅+股份套現,其中股份套現已經至少有4億落袋為安,所以對他而言,拍電影酬金已經不是最主要的收入了!

不然就憑他光拍電影,哪來錢買價值2000萬的名畫掛牆上!


電影基本法


我是50代末的生的,在毛澤東時代成長環境成長起來的,以政治思想,學的英雄,為中國人民解放犧牲先烈。

所以看的電影′《電影》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作廠,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殊江《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 當然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指揮,插曲等。。。。。。全部每月固定工資,電影廠工作人員工資,按一般23級幹部也就是50多元。

剛才我閱讀幾位作者文章,馮小剛收入億元計算。

首先大家要知道,現在文藝,藝術,電影,電視劇,改革走上市場經濟以掙《錢》為主,有能力就拍攝《電影或電視劇》一切市場經濟,沒有能力改行打工。

中國有十三億人民,去看電影或電視劇。收入上億也是正常的。在文藝界有幾位名導演,演員明星,佔全國多少?佔演藝界中佔多少。

說明一句話,二級分化。體質問題。

我不瞭解馮小剛。我從來沒有看過馮小剛拍攝電影或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