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雕佛像,精選鑑賞(以下幾件均是2017年度成交拍品)

壽山石雕是以福建壽山出產的葉蠟石為原料,經過精心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壽山石雕造型有著人物、花果、動物、山水風景、印章,為福建工藝品"三寶"(脫胎漆器、壽山石雕、角梳)之一。

常被稱為芙蓉石的石料有兩類,一是石英石類的芙蓉石,又稱"玫瑰石英"、"薔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種桃紅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塊體,有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多產於新疆、內蒙等沙漠上,硬度較高,普通刀具無法雕刻,莫氏硬度為7,也稱為戈壁玉等,價格偏低。另一類為葉臘石類,為粘土礦物,即壽山芙蓉石,是壽山石中產量最大的一種。其硬度較低,約為3,可以使用常規刀具雕刻。

中國的芙蓉石出產於福建福州。芙蓉石主要用於雕琢項鍊、雞心以及小型擺件等。芙蓉石以色深為佳,桃紅色越深越好,如近於白色的淡桃紅色則價值甚低。

壽山石雕佛像,精選鑑賞(以下幾件均是2017年度成交拍品)

壽山石雕戲猴羅漢像

成交價:RMB 598,000

尺寸:高8.5cm

中國嘉德 2017-06-20

此像雕羅漢戲猴,羅漢披頭巾,雙腿盤坐石臺上,一手指地,一手輕撫腳邊的小猴;小猴舉一壽桃獻與羅漢,羅漢微微向下的臉部和眼神,都似在與小猴交流,氣氛輕鬆自在。在壽山雕刻中,俏色的運用最為考驗雕刻者的巧思。此羅漢像將芙蓉石硃砂部分作為羅漢的服飾,白色部分雕作人物的臉部、手部以及動物,故雖不施色彩自然生動,可見創作者在對石頭的觀察和處理上,已經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界。

壽山石雕佛像,精選鑑賞(以下幾件均是2017年度成交拍品)

清 楊玉璇制 壽山石雕持卷羅漢像“玉璇款

成交價:RMB 690,000

尺寸:高10.8cm

中國嘉德 2017-06-20

款識:玉璇。 |楊玉璇為清初壽山石雕刻大家,其所開創的圓雕技法影響深遠,被譽為壽山石雕刻的鼻祖。楊氏在世時已頗受時人推許,惜傳世作品稀見,故素來為世人所珍視。此像為楊玉璇難得傳世精品,以壽山芙蓉石雕一羅漢坐於石上,羅漢左手扶石,自然垂下,右手持卷橫於胸前,臉部微側,雙眼凝視前方,嘴角微微揚起,表情十分專注;更令人稱絕的是,無論是羅漢短短的頭髮,還是臉部的肌肉,以及因手部動作而引起的服飾線條變化,都刻畫得十分微妙,有種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之感,可謂點到為止,韻味無窮,真不愧大家手筆。羅漢背部刻的行書“玉璇”二字陰文款,與傳世楊玉璇作品可相互印證。

壽山石雕佛像,精選鑑賞(以下幾件均是2017年度成交拍品)

清 周尚均 將軍洞芙蓉石 馬鳴菩薩坐像

成交價: RMB 5,980,000

尺寸:10.6cm*8.7cm*6.4cm

福建東南 2017-05-21

這件作品為清代壽山石雕大家周尚均所雕刻,展現了周尚均“塑形豐滿”、“線條沉凝”的雕刻風格,整體的行刀偏向於圓厚,有類似漳州銅雕作品的厚重質感,顯然是承襲了其制博古鈕時的習慣。全作從開相、衣褶、肢體,全部使用圓刀,以和緩從容的線條語言增加厚重垂掛的質感以及靜謐穩重的氣質,僅毛髮和描花衣飾處才有一定面積的尖刀運用。菩薩作比丘相,身披佛衣,面容祥和清雋,袖口、衣領等處均有染金的寶相花與雲水紋。這種風格,與慈寧宮所藏的“壽山石十八羅漢”組雕風格上十分統一,是一件典型的清代早期羅漢造像的標準器。所刻形象為馬鳴菩薩,手託淨瓶,瓶身向下,倒出彩色祥雲以及一隻象徵聆聽正法的小馬。馬身的線條雕刻自然、流暢,並微有形變,顯示出一種在虛實之間的形象特徵。從開相上看,羅漢的眼窩、笑肌、人中,都有非常清晰的刻畫。用刀準確清爽,面目不強調過多細節,肌肉感主要依靠光影來加重。雖然如此行刀如此簡致,但這件作品卻依然在觀感上卻能顯示出高度的寫實效果。

壽山石雕佛像,精選鑑賞(以下幾件均是2017年度成交拍品)

清康熙 御製壽山芙蓉、高山獅座麻姑獻壽擺件

成交價:RMB 632,500

尺寸:高35cm

北京保利 2017-12-19

以壽山芙蓉石雕麻姑獻壽像,石質堅密,色澤溫潤。麻姑為道教神仙人物。東晉葛洪《神仙傳》載麻姑於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光彩耀目,不可名狀,自謂“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故後代以麻姑喻高壽。因民間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之傳說,因而明代起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此為麻姑獻壽之來源。|本品所雕麻姑頭挽雙環高髻,臉如滿月,鼻如瓊瑤。朱唇輕點,長眉細目,手捧竹籃赤足坐於獅子之上,神態端莊祥和,觀之可親。竹籃中插放仙桃、靈芝等物,以表福壽雙全之祝。其下獅子則以高山石雕刻而成,質地堅實細膩。獅身健碩,揚天而嘯,獅尾似欲擺動,意態威武。整體雕刻線條流暢、靈動。細節之處如麻姑髮絲,雲披花紋,衣裙裝飾,獅子鬃毛刻畫極為精細。局部如麻姑髮飾巧點珍珠,獅眼鑲嵌白玉,外部加以鎏金,可謂巧奪天工,秀麗而不失華美之感。如此精湛做工,應為康熙時期宮廷陳設之物。此組雕像用兩塊不同質地顏色的壽山石雕刻,再組合成一體,是清初壽山石造像雕刻的普遍做法,如楊玉璇、魏開通等雕刻的羅漢坐像亦是如此做法,而此像更是重達7027克,在如今所見的傳世作品中可謂佼佼者。||備註:上海藏家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