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發射失敗,太空人生還,俄羅斯太空人是依靠什麼成功逃生的?

軍事小科普


2018年10月11日11時40分,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奴爾航天發射基地的“聯盟MS-10”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後,宇航員啟動緊急逃生程序,美宇航員尼克·黑格和俄宇航員阿列克謝·奧維欽,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安全著陸。

探索太空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儘管取得了許多重大發現和科研成果,但人類卻也付出了極大財富和生命的代價,與戰鬥機飛行員一樣,宇航員也是人類最可寶貴的財富,所以在載人火箭發射時,都會在火箭頂端裝備好逃逸塔。

火箭升空發射前,宇航員都會進入火箭頂端看似避雷針的逃逸塔,此裝置的出現,使得宇航員在火箭發射失敗之後,有了逃生的可能性。

逃逸塔上面分佈著多個小型發動機,能滿足不同高度的逃逸需求,其下面則連接著宇航員的座椅,一旦發生情況不妙,宇航員就可選擇啟動逃逸塔脫離運載火箭,再通過逃逸塔上攜帶的降落傘減速,最終安全降落到地面。

有了逃逸塔,宇航員就可隨時準備火箭發生意外時,啟動緊急逃生程序,保證自身的生命安全。

俄羅斯聯盟號技術非常成熟,本次出了意外,確實震驚了全世界,幸好俄美最可寶貴的宇航員順利逃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綜上,逃逸塔,就是利用小火箭將宇航員和發生事故的運載火箭分離的裝置,因為運載火箭發射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就能為宇航員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依靠的是先進的保障技術,逃生系統,智能系統的運用。這一次“聯盟”號船箭組合體的發射失敗,應該說多少令人感到有些意外。此前,“聯盟”號的發射安全記錄比較良好,上一次出現火箭墜毀事故還是在2011年發射“進步M-12M”貨運飛船時。

作為一種“老資格”的運載火箭,“聯盟”號技術非常成熟,因此此次事故應該不是技術風險導致的問題。目前關於此次任務失敗的具體細節外界知之甚少,唯一能確定的是負責本次任務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在上升段出現發動機故障,導致航天員不得不終止任務並逃生。需要注意的是,此次MS-10任務的兩名航天員在逃生時並未使用逃逸塔,而是直接使用返回艙著陸。一般來說,“聯盟”號航天飛船的逃逸塔工作高度在50000米以下,因此此次“聯盟”號運載火箭應該是在一級火箭發動機都分離後出現問題,即第二級火箭發動機出現故障。

從此次“聯盟”飛船的表現來看,該飛船作為一種性能成熟的航天器表現非常合格,在關鍵時刻挽救了兩名航天員的生命(特別是其中一個還是美國人,這應該會讓美國人打出不錯的“印象分”);而“聯盟”號運載火箭雖然栽了個大跟頭,但應該不會動搖其在國際空間站往返運輸上的“壟斷地位”(不用“聯盟”號,美國很難找到更便宜且合適的運載火箭,更何況這也會影響美俄在航天技術上的合作關係)。

因此,雖然本次“聯盟”號航天飛船發射失敗,但並不會影響日後“聯盟”號船箭組合體與國際空間站的配合和“聯盟”號運載火箭的發射。

當然,對於目前值守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來說這個消息應該不會讓他們感到高興,畢竟前去“輪班”的同行晚到一天,他們就得繼續在狹小的軌道艙內繼續憋屈一天了。


軍機圖


據初步消息,這次逃生是利用了逃逸火箭。

聯盟號運載火箭的頂端設計了一個逃逸火箭,發射失敗時它會點火,帶著下面的載人飛船脫離整個火箭箭體繼續向上飛行一段,避開危險區並在保證有足夠高度和正確姿態的前提下,提前執行飛船返回時的著陸過程。即打開降落傘讓飛船著陸。發射成功的正常情況下,逃逸火箭會在合適時機被拋掉,以便飛船正常入軌。這種火箭由柵格翼保持穩定姿態,這些翼面不用時摺疊在箭體表面,使用時自動展開。

這個過程雖然是第一次實際應用,但也經歷過大量的試驗。只要事故時決斷及時,關鍵系統工作正常,逃生概率還是很高的。中國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也用的是這種技術。


吳戈


任何宇航活動都是極其危險的,但相對於火箭本身來說,飛船和飛行員才是最值得保護的資產。為此各個國家都在工程學上儘量的設計載人火箭的生命保障裝置。

這次“聯盟號”宇宙飛船上的一組美國和俄羅斯的宇航員在10月11日準備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火箭推進器發生故障。就啟用了緊急逃生裝置成功逃生。旋即搜救人員已經找到宇航員尼克·黑格和阿列克謝·奧維欽,此前他們二人在哈薩克斯坦著陸,目前二人情況良好。

載人火箭和普通發射衛星的火箭有一個地方特別好區分,就是載人的火箭都帶有逃逸裝置。

如圖,這次發射聯盟號的火箭前端有一個細長的圓柱體,圓柱體中段有四個火箭噴口一樣的裝置,這個裝置叫做逃逸火箭。只會出現在載人飛船上面。

其作用就是在火箭發生推進器故障後緊急啟動,將火箭的載荷(飛船/逃逸艙)迅速的拉離火箭,使載荷免受後繼的火箭爆炸影響。


當然了這次聯盟號的發射事故是逃逸火箭設計出來這50多年間第一次在火箭離開發射架後成功的救援宇航員。之前還有一次是在1983年也是在發射聯盟號的時候,火箭在發射架上未能升空,開始異常燃燒。這時啟動了逃逸火箭將所有飛行成員救了下來。

當年逃逸火箭躥出去的場景,為啥用躥?逃逸火箭造成整個逃逸艙的加速度遠大於火箭本身的加速度,達到了14-17個G(每秒加速最高167米。),3秒以後成員艙就已經遠離火箭500米了。


逃逸火箭本身也有出故障的時候。在1960年美國發射水星火箭的時候有一次逃逸火箭無故啟動,導致發射任務失敗。

火箭還沒點火成功,逃逸火箭帶著成員艙就先竄了出去。


說回這次的聯盟號發射,在火箭故障後,聯盟號成員啟動了逃逸裝置。

在火箭徹底解體前與火箭實現分離。這時成員艙以彈道軌跡下落。載有宇航員的成員艙在降落傘和緩衝火箭的幫助下順利在哈沙克斯坦境內落地,據最新的消息稱兩名宇航員身體狀況良好,無需接受緊急醫療救治。


軍武數據庫


2018年10月11日,美國和俄羅斯的2名宇航員乘坐聯盟號飛船發射升空,起飛約119秒後,火箭第二級的發動機突然熄火,但宇航員卻奇蹟生還。

其實也不算是奇蹟,只是火箭在設計階段的充分研究論證。火箭這種體型龐大的運載設備的發射,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性,為了保證寶貴的宇航員的生命安全,目前所有的運載火箭都設計有逃生系統,在發射升空階段,如果火箭出現了意外,可以迅速啟動逃生系統,啟動緊急動力系統,將宇航員和返回艙帶出飛船,返回艙內備有降落傘和一定的物資,宇航員可以憑著這些物資在野外生存幾天。

我國神舟系列載人火箭自然也有這樣的逃生系統。火箭的最頂端突觸一小段結構,即逃逸塔。逃逸塔配備著一套應急動力裝置,也宇航員的座椅連接,在火箭發射初期飛行高度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如果遇到極端事件,可以啟動逃逸塔的應急發動機,逃離火箭打開降落傘讓宇航員逃生。但如果在高度比較高的時候,逃逸塔根本沒有用,因此到了特定高度,逃逸塔自己就會脫離。

聯盟號這次的事故宇航員成功脫險,也證明人類的火箭運載技術越來越成熟。在此之前,聯盟號也失敗了一次,宇航員也是靠著逃生系統成功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