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個品種,27萬盒,這些微整形藥你見過嗎?

用過的人說,打完一邊臉大一邊臉小 破案的海寧警方說,統統是假藥!

130多個品種,27萬盒,這些微整形藥你見過嗎?

涉案假藥

130多個品種,27萬盒,這些微整形藥你見過嗎?

130多個品種,27萬盒,這些微整形藥你見過嗎?

假藥生產窩點

本報記者 陳佳妮 通訊員 王華榮 陳誼

“醫美”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新鮮,誰的朋友圈沒有個賣玻尿酸的微商呢?但是這其中的“水”有多深,說出來可能要驚掉下巴。

民警在偵查一起特大系列生產、銷售微整形假藥案的過程中,有顧客反映說,自己打了肉毒素導致皮膚過敏,也有反映打了肉毒素導致一邊臉大一邊臉小。不僅如此,假藥的價格也彷彿是霧裡看花。拿一盒肉毒素來說,成本只有100多元,由於代理商層層加價,最終賣給消費者的價格為2000至5000元不等。

昨天,浙江省公安廳在海寧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這起案件的詳情。現場一張15米長的桌子上,擺滿了60多種假藥。

朋友圈裡銷售微整形藥品

今年2月,海寧警方通過網絡巡查發現,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肉毒素、麻膏、玻尿酸等微整形藥品。民警通過排摸發現,暫住在海寧周王廟鎮的安徽籍女子馬某榮有涉嫌售假藥品行為,長期通過微信等方式銷售,從中高額牟利,銷售範圍遍及全國多個省市。

隨即,民警前往馬某榮租房中檢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馬某榮的租房內沒有任何藥品或醫療機械。

經查,馬某榮通過網絡銷售微整形藥品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並發展線下微商多達百餘人,而她自己並不囤貨,在日常交易中,馬某榮的下家訂貨後,就由江西、河南等地的供貨商直接發貨給她的下家。

鑑於案情複雜,海寧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在省市兩級公安機關的指導下全面調查此案。

囤貨商落網,初戰告捷

專案組順藤摸瓜,經一個多月的偵查,摸清了該團伙的組織架構,鎖定了一批犯罪嫌疑人。今年4月,專案組成立6個小組,分赴江西、河南、廣東、安徽等地抓捕涉案人員。

供貨商來自江西的鄭某彤,便是該團伙的一大關鍵人物。然而,專案組手中只握有鄭某彤的一個微信號。通過信息比對,專案組發現,這個微信號的所有關聯信息均不是鄭某彤本人。

辦案民警只好“守株待兔”,通過半個多月的追查,民警終於等到了鄭某彤去倉庫發貨的機會,當場人贓並獲。說是倉庫,其實就是一個出租房,屋內擺放著一個冰箱,用於存放肉毒素,此外還有玻尿酸、麻膏、水光針等藥品。

在抓到鄭某彤的同時,各地偵查組也紛紛傳來捷報。警方一舉搗毀囤貨倉庫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馬某榮等8人,查獲“白毒”“粉毒”“黃麻”等假藥3100餘盒,同時查獲德瑪萊斯+、貝拉斯特+等無註冊證醫療器械25000餘盒。

初戰告捷後,專案組並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繼續追蹤溯源,擴大戰果。民警又先後分赴吉林四平、廣東深圳等地,成功抓獲頂級代理商吳某、楊某等5人。

經審查,上述嫌疑人交代了大部分假藥及無證醫療器械產品均為境外供貨,通過國際物流非法走私的犯罪事實。

隱藏在小山村裡的生產窩點

在檢查這些假藥的過程中,辦案民警注意到了不太尋常的一點:在所有供貨商中,為什麼只有江西的鄭某彤、廣東的吳某出售麻膏?

一罐麻膏的重量在500至1000克不等,但鄭某彤等人的進貨價明顯低於市場價格。如果真如他們所說,這些麻膏是境外供貨,那麼算上國際物流運輸成本,進貨價遠不止幾十元。專案組決定順著這條線索查下去。

經過專業機構鑑定,警方查獲的這批麻膏是一種粗糙的仿製產品,質量不達標。是誰在非法生產該類假藥,專案組下定決心,勢必要將生產窩點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嫌疑人交代,麻膏是通過微信號“ht1118”進購的,而這也是唯一的信息。但這個微信號已經停用,案件偵查一度陷入僵局。專案組決定趕到湖南長沙,以物流點為切入口進行蹲點式偵查。

經過一週的蹲守,一輛湖南長沙牌照的轎車進入了民警的偵查視線。該車每天下午不定時開到物流公司發貨,寄出幾個甚至幾十箱的貨。從這輛轎車入手,民警發現了一個位於長沙市天興區的囤貨倉庫,嫌疑人反偵查能力極強,除了發貨,其餘時間基本都待在倉庫裡,不隨意外出。

民警繼續耐心等待,終於發現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這輛車每隔10天左右就要去一趟嶽麓區方向。民警懷疑,嫌疑人很可能是到生產點取貨。民警跟蹤發現,車輛進入嶽麓山腳下的一個偏僻山村裡。這個山村,四周有山體和樹木掩護,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通行,如貿然進去勢必會打草驚蛇。於是,民警趁半夜時分,喬裝成釣魚者步行進入山村,終於在道路深處發現一幢兩層的樓房,並在該樓房內發現了多臺生產機器,以及一些原材料,此處應該就是生產假藥的窩點。

一切準備就緒,海寧警方抽調30餘名警力兵分7路,對涉案團伙成員及生產窩點、囤貨倉庫進行同步收網,成功抓獲以周某華為首的生產假藥團伙成員8人,當場繳獲大量假藥、生產設備和生產原料。至此,這條從銷售到生產源頭的假藥鏈被成功斬斷。

巨大利潤的誘惑

據介紹,這起案件是典型的“微商+”類型的犯罪,呈現出了線上下單交易,線下送貨的營銷模式。

犯罪嫌疑人馬某榮為中轉銷售商,長期混跡於各微信群、百度貼吧、論壇等,是典型的左手接單、右手下單的微商,也就是通過微信聯繫、物流快遞發貨等方式進行銷售,同時聯繫上家囤貨商代發商品,從中高額牟利。類似這種情形,在微商中十分普遍。另外也有部分人“生意”越做越大,逐步發展為囤貨批發商,犯罪嫌疑人鄭某彤就是其中之一。

從利益鏈來看,從生產商到頂級代理、囤貨批發、中轉銷售、各地銷售商,假藥經過多個層級,最終賣給消費者的時候,價格已經翻了10倍以上。以一款“麻舒痛”麻膏為例,周某華生產的成本是20元,頂級代理商吳某的拿貨價是100至120 元,囤貨批發商的拿貨價為200元左右,到微商手裡,價格就漲到了300至400元不等,微商再隨意加價賣給終端消費者。另一款肉毒素產品,非法進口成本價為200至300元,經過層層加價,賣給美容院、工作室、“遊醫”等,消費者要支付的打針服務費(含藥品)則高達2000至5000元不等。

在這起案件中,專案組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搗毀非法生產假藥地下工廠1家,打掉非法銷售囤貨倉庫窩點5處,扣押肉毒素、麻膏、水光針等假藥及無註冊證醫療器械共計130多個品種,數量約27萬盒(支),涉案金額超過3億元。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