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來自哪裡?

芳緋文學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野戰軍在頂峰時期就發展到了百萬之眾,那麼這上百萬人,武器裝備又是從哪來的哩?很多人都認為當時是蘇聯給的,因為二戰結束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打擊日本關東軍,在戰爭結束後,蘇聯也沒有完全撤離東北,所以這些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此,更有甚者是說蘇聯直接出兵幫助瞭解放軍,然而這都是無稽之談,原來真正的情況是這樣的,武器是來自日軍,前文所說的那些人其實都被誤解了。

首先,蘇聯是不可能直接對中國進行武器援助的,因為那是美蘇雙方是簽訂過明確協議的。其次,在當時的東北野戰軍在實際作戰中也沒見到過大規模使用蘇式武器的現象,反而是國名黨軍隊中配備的美式槍炮非常的明顯。

實際上,蘇聯在打敗了日本關東軍後收繳了大量的日軍武器,據網上流傳的數據顯示日軍共留下了四千多門的火炮,六百多輛裝甲車,步槍和輕重機槍更是不計其數,但是當時的蘇軍卻看不上這落後的日式槍炮,於是就挑了些稍微先進的火炮飛機以及機械設備等運了回去,絕大部分的還是留在中國,所以後來的東北解放軍便接收了這些武器。當然,這對於蘇軍來說無所謂,可是給我軍卻帶來了重大的幫助。此外,二戰後東北地區還盤踞這很多的偽軍殘部和一些土匪武裝也都給解放軍“送”去很多的裝備。


水鏡曉先生


一提到東北野戰軍的裝備,很多資料都認為主要來自蘇聯提供的原來日本關東軍的武器,還有好幾種版本,就火炮方面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1800門火炮和2500門迫擊炮,另一種是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一共3700門,不過這些說法都沒有更確切的史料支持。但不可否認,當時蘇聯繳獲的日本關東軍武器,對於武器裝備已經自成體系的蘇軍來說,實在是毫無用處的,那麼做個順水人情送給同一陣營的中國共產黨武裝,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蘇軍到底提供了多少武器,確實已經很難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了。能看到的全面數字只有陳雲、高崗、張聞天於1945年11月30日向中央報告中的數字——“槍10萬支,炮300門”。


1947年10月蘇軍將中蘇邊境的滿洲里倉庫裡存放著的一大批日本武器移交,林彪1947年12月28日給斯大林的信件中說:“我們用你們給我們的那批武器裝備了30個步兵團、2個山炮營。”接著林彪向斯大林請求:“設法給我們解決20萬支步槍、1.5萬挺輕機槍、7000挺重機槍、700門團營迫擊炮、1000門連迫擊炮、100門高射炮、200門山野炮以及較多數量的彈藥和20個師用的通信器材(主要是無線電和電話)。這批武器望從英勇的紅軍所繳獲的日本武器中撥出,如日本武器所存無多,則望從德國戰利品中撥出。”斯大林沒有滿足這一要求,而是通過朝鮮方面向東北解放區提供了2000車皮裝運的武器。後來中方一再表示感謝朝鮮同志(其實當時北朝鮮是在蘇軍管制之下,繳獲日軍的武器也由蘇方看管,沒有斯大林的指示是不可能轉交的)。


據統計估算,東北解放戰爭中蘇聯轉交的武器大約有槍40萬至50萬支,各種炮約2000門(這裡頭有些統計中將日製擲彈筒也列入進去了)。 其實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主要是自己大力在民間蒐羅日軍遺棄的武器,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兵工廠生產武器和戰場上繳獲國民黨軍的武器。進入1948年以後,解放軍繳獲國民黨軍的武器越來越多,就不再迫切需要蘇聯移交武器了。這一年夏天,毛澤東到達晉察冀解放區的城南莊並準備訪問蘇聯,據當時身邊的警衛人員回憶,一些年輕人曾天真地說:“這次主席去見斯大林,可以要些飛機大炮,好快點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毛澤東則笑著回答:“至於飛機大炮,還是向蔣介石要,他送來的美國武器更好。”在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向中央軍委報告蒐集到日本關東軍的火炮和炮彈,僅僅150毫米榴彈炮就有18門(還有11門在修理中),150毫米榴彈炮彈頭17萬顆,發射藥筒15萬個;100毫米榴彈炮10門,100毫米彈頭30萬顆,發射藥筒12萬個;75毫米山炮170門。繳自國民黨軍的武器則遠多於蘇聯轉交的武器,故毛澤東稱國民黨軍是輸送美製武器的“運輸大隊”,這不僅是笑話也是事實。

在東北解放區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東北野戰軍雖主要靠繳獲和接收穫得武器,作戰所需的彈藥還主要靠自己生產。解放區內的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雞西等地建立軍工生產基地,彈藥的產量在1948年內超過了國統區,這也為戰略決戰時解放軍在火力上壓倒敵軍提供了保障。這些軍工企業的建立,自然與蘇軍轉交日本遺留下的兵工、化工和冶金設備有關,能有效組織生產還是靠解放區兵工部門和軍民的自身努力。在蘇軍軍事管制下的大連,解放軍還建立了全軍最大的軍工生產基地,如華東野戰軍使用的大部分炮彈都是大連“建新公司”生產並通過海路運去,淮海戰役期間便向戰場供應了20萬發山、野、榴炮彈。粟裕大將生前曾回憶說,淮海戰役的勝利,靠的是山東人民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大炮彈。


李三萬的三萬裡


解放戰爭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是我軍人數最多,武器裝備最強的野戰軍,那麼,第四野戰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來之哪裡呢?
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發展,和南防禦”的方針,決定在東北進行較大的發展。1946年10月,蘇共代表正式通知:願將繳獲的日軍武器和佔領地區全部交給中共。中共中央立即決定大批向北方調動部隊。原計劃調動30萬部隊前往東北,先期前往的部隊約10萬人。由於被告知是去接收武器,因此,這些去東北的部隊基本上沒帶多少武器,而是將原來的武器留給了地方部隊。但這10萬大軍到了東北後,蘇軍方面又沒有對現承諾,拒絕向中共方面提供武器。
這主要是因如下原因:
1. 蘇聯曾與英美簽訂的《雅塔爾協議》,劃分了在遠東的勢力範圍。 2. 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簽有“友好條約”,並迫使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條件是蘇聯只能將東北移交給國民黨,而不能給中共。 3. 蘇聯為了牽制國民黨不完全倒向美國,只好疏遠中共。 4. 蘇聯當時認為國民黨勢力遠大於中共,也不相信中共能打倒國民政府。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蘇聯既不想得罪美國,還顧及國民政府方面,因此也就違背了對中共的承諾。這也是後期中共沒有再大批向東北調兵的原因。但是,蘇聯和中共都是共產黨領導,意識形態一致,而且也有提供武器承諾在先。因此,十萬大軍到東北後,蘇軍還是偷偷地給了一些武器,甚至中共軍隊去蘇聯管理的倉庫去“搶”武器時,蘇軍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但這些武器數量很少。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蘇聯對中共的政策也是不斷地變化。1947年,蘇美兩國已經成為對峙的兩大陣營,而國民黨又全面倒向美國,而中共又是抗衡美蔣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自身的利益,蘇聯又開始向中共提供武器了。蘇聯提供的武器難有一個準確的數字。據1967年蘇聯公佈的數字有:繳獲日本關東軍的步槍70萬支、機槍1.2萬挺、各種火炮4000門、坦克600輛、飛機800架,這些幾乎都給了中共。
據中共方面的一些領導人或當事者回憶,四野的武器裝備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途徑:
1. 除東北大城市被蘇軍佔領外,其它地方散落在民間的武器、及東北一些偽軍的武器被中共軍隊繳獲。 2. 在春暉建有兵工廠,主要是繳獲日本當時兵工廠,並挑選了一些日本技術人員參與管理和生產。這個兵工廠生產了不少的槍支、火炮和彈藥。 3. 蘇聯移交日本關東軍及日本朝鮮佔領軍的武器。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武器大約有40-50萬各種槍支,約2000門大炮,140架飛機和無數的彈藥。
隨著戰爭的進程,第四野戰軍的繳獲也越來越多,到了戰爭末期,第四野戰軍已是有百餘萬眾,有著強大武器裝備的、最強悍的野戰軍了。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解放戰爭中,東野是四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多最精良的,那麼,東野的武器裝備從何而來?大概有以下途徑:

第一,東野本來就有的。

各地入關部隊隨身都攜帶有輕型武器,如手槍、步槍、小型迫擊炮等。但像榴彈炮這種大炮和戰車等重型武器裝備肯定是沒有的,當時我軍的裝備並不精良。

第二,東野自己生產的。

我軍一向很重視軍工生產,東野也不例外,東野的軍工廠可以生產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為東北野戰軍進行大規模戰役提供了物質保證。當然,重型裝備難以生產,因為我軍沒有這個生產能力。

第三,從蘇軍那裡要來的。

這一點被很多人認為是大頭,其實不是,蘇聯雖然因為意識形態相同跟我軍關係不錯,但當時的蘇聯更加看好老蔣。

在解放戰爭前期,蘇聯並沒有過多幹預,不僅沒有提供軍事援助,就連繳獲的日軍裝備,也是直到1947年夏季攻勢後,通過我軍的種種手段,才最終從蘇軍手裡拿到了一部分,但也僅限於輕武器,顯然蘇聯還不想跟老蔣鬧翻。

第四,運輸大隊長提供。

運輸大隊長常凱申的幫助,才是我軍裝備來源的大頭。對此,毛主席表示:

“感謝美國人給我們運來一批重炮,當運輸大隊長的是蔣介石。”

——《中法之間有共同點》1964年1月(《毛澤東文集》第8卷


平沙趣說歷史


一段時間來有一個說法,就是說蘇軍進入東北日軍投降後,蘇軍將70萬關東軍的裝備全給了中共赴東北部隊,這個說法是極其錯誤的!

蘇軍也確時將部份關東軍的輕武器轉交給了中共部隊,但只限於輕武器,前後共轉交中共部隊步槍約20餘萬支,輕重機槍4000餘挺,部份擲彈筒以及少量迫擊炮,至於山炮,野炮,榴彈炮等重武器則幾乎一門未有移交中共!蘇軍掌握的日軍重武器除銷燬的外幾乎全部被蘇軍拉回其國內回爐鍊鋼了。實際情況是美蘇雅爾塔協議議定,美蘇雙方都不得介入中國國共衝突,而蘇聯與民國政府也是有關係的,其也不會明目張膽的支持中共而失信與民國政府。

因而蘇軍進入東北後佔據各大城市並限制中共活動,甚至有中共部隊被蘇軍繳械的情況,對於中共部隊,蘇軍不讓其進入東北各大城市,而將城市交到進入東北的國軍手中。中共方面也曾要求蘇方轉交日式裝備,但蘇方只轉交了部份輕武器而拒絕轉交重武器,哪怕是一門榴彈炮,一輛坦克。

東野所獲得的日式武器除了蘇軍轉交的一部份外,更多的是在東北各地收集的日軍遺留武器,這裡面有零散收集的,也有找到日軍秘密軍火庫而獲得的,也有收繳日軍零散部隊的和解除日本開拓團武裝所獲得的,還有俘獲收編偽滿軍所獲得的,另外當年的東北各種土匪遍及各地的地方武裝都有大量槍支,這些也是東野裝備和兵員的來源渠道,在收集及繳獲過程中除輕武器外,還有少量各種炮,坦克甚至飛機,當然,許多都以被破壞和作戰損壞,但一部份經修理還是能用的。

以上所述就是東野部隊前期武器的具體來源,隨著解放戰爭的進程,東野開始大量繳獲國軍的武器裝備,其中不泛美式重武器,我們從能看到的東野部隊作戰的圖片中可以發現,除了有日式山野炮外,比輕震憾的是一排排的美式榴彈炮,那可都是蔣介石運輸大隊長送來的!到了遼瀋戰役結束,東北50餘萬蔣軍被殲47,2萬,其全部裝備都被東野收入襄中,繳獲蔣軍裝備更是東野部隊武器裝備的主要來源,東北蔣軍多為精銳部隊,幾乎清一色美械或半美械,東北解放後,東野就此算是真正的鳥槍換炮了,也由此加速了蔣家王朝的覆亡!


那年那支56半


其實東北野戰軍的武器來自於蘇聯的說法,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胡說八道。

老毛子有多貪婪,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他們為了補償二戰時所受的損失,把東北鐵路上的鐵軌都拆下來運回了蘇聯。

蘇聯人沒有那麼高尚,購買軍火需要真金白銀。東北野戰軍就是想買,也沒有那個實力。

以至於國民黨軍造謠說東北野戰軍的裝備都是用大姑娘跟老毛子換來的,老百姓居然也相信了。


其實二戰時蘇聯軍人傷亡慘重,男女比例嚴重失衡,自己國家的女人都過剩,直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所以這個謠言不攻自破。

東北野戰軍的裝備也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比如新四軍三師是東北野戰軍中的絕對主力,師長黃克誠曾經有一封著名的“七無”電報(現在也可以查閱到),把部隊當時的窘境描述的一覽無遺。

而東北野戰軍那首著名的牢騷詩更是盡人皆知:老兵老槍,新兵新槍,幹部沒槍。牢騷中滿滿的無奈。


蘇聯1967年公佈的支援武器裝備的清單,中國也早已說明,這些武器專項專用,專門給三個朝鮮師使用,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當時是林彪手下的一個師長,1949年五月,三個裝備精良,齊裝滿員的朝鮮師回國,清一色的蘇式裝備。

東北野戰軍軍火主要來源是大連兵工廠,它當時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林彪帶領10萬大軍進入東北後,除了和國民黨部隊作戰,還有就是大力蒐羅日本留在東北的技術人員。其中就包括許多武器製造專家。


為什麼要把廠址選在大連呢?日本投降後,旅順和大連有蘇軍管理。不受解放戰爭的影響。蘇聯人對東北野戰軍發展軍工是採取默許態度。

大連兵工廠的機械設備沒有被破壞和拆除,由於留用了大量的日本技術人員,工廠迅速恢復了正常生產。

黨中央、中央軍委在電文中明確要求各解放區向大連“派出幹部,攜帶一部分資本,前往該地,開辦兵工廠”。

“大連設廠是為長久計”。

這批新舊工廠共同組建為一個規模龐大的聯合企業,對外用民辦企業的名義稱“大連建新公司”,它是一個超大型兵工企業。也是我黨歷史上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兵工聯合企業。

在解放戰爭、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和太原戰役,以及後來的渡江戰役中使用的炸藥、炮彈,槍支,火炮主要是建新公司生產的。

當年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的粟裕將軍,在總結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時說過:“華東戰場,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華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製造的大炮彈。”


花近高樓1


抗戰結束後,為打破國民黨獨佔東北的企圖,延安方面從各大解放區抽調了十幾萬部隊和兩萬多軍政幹部及科研人員,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挺進東北,也是後來四野老班底,遼瀋戰役爆發前,林彪東野發展到了一百多萬人的規模,其的武器裝備主要來源於蘇聯移交及援助、自給自足和自行繳獲的

蘇聯對東野的援助及移交有限的原因,不得不提1945年2月英美蘇三巨頭在克里木半島召開的雅爾塔會議,由於國軍豫湘桂的大潰敗,羅斯福對蔣介石政府大失所望,為了敦促蘇聯儘快對日宣戰,在丘吉爾的監督下,羅斯福與斯大林簽訂了雅爾塔密約,蘇聯獲得了包括東北、外蒙等方面的利益才同意德國投降後對日宣戰。

最可笑的是這份密約三個月後才秘密通知蔣介石政府,為了使蔣介石服從雅爾塔密約,斯大林也開出了“優越”條件,即堅持支持承認重慶及蔣介石的領袖地位、不干涉內政等等,1945年8月雙方簽署了同盟友好條約,而斯大林當初也是看好國民政府,並不看好處於草創階段的我們。

這也說明了日本投降前蔣美蘇已經達成了契約,蘇聯撤退東北之前就考慮到美國和蔣介石政府之間的密約,而為了獲得在東北等地的特權,對東野武器的援助及移交併不敢明目張膽。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輕裝上陣挺進東北後,在瀋陽最初是得到了蘇聯援助與移交繳獲關東軍的部分裝備,但數量有限,以致以林彪1947年發起夏季攻勢時,嚴重缺少武器彈藥等,林彪不得不曾親自給斯大林寫信要日式和部分德式武器裝備,但只夠裝備了三十步兵團

根據曾擔任北滿軍區司令員高崗回憶,1946年4月蘇聯在撤軍前,為鞏固聯軍在東北的地位曾移交了十萬支步槍和一萬挺輕機槍等,而再根據東野第三縱隊司令員的曾克林將軍回憶,蘇聯曾移交了瀋陽一處關東軍軍火庫,但不久後被強行收回而且態度極為惡劣,所以蘇聯在與東野武器援助與移交方面經常反覆無常,而且再據一份資料顯示,遼瀋戰役爆發前東北局與蘇聯的貿易額達到了1.5億盧布,我方主要以糧食和煤炭做為交易以換取武器彈藥等軍需物資,而換取的不少武器裝備都是蘇軍繳獲關東軍而來的,這種交易如果也算“援助”,蘇聯是個不折不扣的白……

而東北聯軍挺進東北時,曾繳獲不少武器裝備,例如四平解放戰、新開嶺戰役等都繳獲不少國軍裝備。而延安方面曾派出不少軍工人員在遼寧等地發動群眾等,收集了不少軍工設備和武器裝,而收集到的軍工設備成為了日後我軍東北第一個軍工基地——琿春軍工廠奠定了基礎。由於缺乏高級軍工技術人員,我方聘請了一些日本遺留下來的高科技人員,為後來的自給自足奠定了基礎,並由東野政委羅榮桓等人親自主持琿春軍工廠工作,直到遼瀋戰役前,在武器彈藥方面基本能夠自足。

所以,在遼瀋戰役爆發前,東野的武器裝備除了部分蘇聯無償援助和“有償援助”外,少部分是來自戰場繳獲或者民間收集的,但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自給自足的琿春軍工廠。


賽門軍略


主要以有以下幾個途徑;第一是蘇聯人給的但也僅僅是一部分而且還是十分的不情願,第二是東北民主聯軍收集民間流散的武器及剿匪土改收集的武器,第三是通過朝鮮方面提供的一部分武器,第四是後期恢復了一些蘇聯萬面掠拆剩下的軍工生產的武器彈藥。

值得一提的蘇聯方面還向某方移交了被他們俘虜的十多萬偽滿及偽蒙軍,這些訓練有素的偽軍們後來是成為了部隊中的戰鬥骨幹在黑山塔山錦州等戰場上一戰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