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近和许多建企负责人聊天时,他们道出一个真相:如今的工程多半进了死胡同。

摆在建企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硬着头皮干会亏死,不干就得活活饿死。条条大路通死路,有些在法律边缘“尬舞”的建企,稍有不慎踩到红线直接over。

从光鲜亮丽到如今的骂声一片,建筑行业究竟存在哪些乱象?下面,本文为你一一揭秘。

“营改增”不可承受之重

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已快两年,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两年间,建企财务工作量增大三四倍,建企税负明显增加。

过去建企因为节省成本,在购买材料时并不开票,材料商逃避了缴税。营改增后,建企必须取得进项税,买材料必须要开票,成本自然还是转嫁到建企身上。

其次,建材品种多,来源广泛,使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难度加大。例如提供石灰、砂、石子等材料的个体经营户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无法取得进项税,而这部分税负成本只能让建企承担。

“三流合一”(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流)后,发生的成本必须要有成本票。以往那些方法风险加大,甚至有牢狱之险。没有办法取得成本票,只能是利润,而利润要缴纳25%企业所得税。

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于低价中标尾款难追的建企而言,提到营改增是一把辛酸泪,打掉牙只能咽进肚子。

低价中标是要命的“紧箍”

低价中标是建企的噩梦,你要拒绝低价就无法中标,低价中标也导致“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低价中标这一场游戏里,似乎大家都失去了底线。

现实是,这几年的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营改增政策的落实,无疑是雪上加霜。反观工程定额却一直没有更新,中标价格更是越来越低。在这样的情形下,能做出优良的工程反而就让人奇怪了。

低价中标猛如虎,这要命的“紧箍”也不知道建企还要戴多久。

违法分包乱象丛生

我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都明文规定建筑工程主体部分不能分包,分包的其他部分要经过业务同意。虽然有明文规定的法律,但现实中却只是理想主义,几乎不存在的。

通常而言,能够参与大型工程项目投标的特级资质、一级资质企业虽然在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涉及劳务及机械设备资源却是短板,而恰巧资质级别较低的企业却往往拥有整合机械设备和劳务资源的优势。

鉴于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主体工程乃至全部工程分包是长期存在的。不过,要么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一般都由分包方出来背锅。

只要是分包,自然就免不了利益划分。面对利益,眼睛一红,心自然黑了。有些企业为了谋利,将原本低价中标没有油水的项目再甩手他人。到了分包商手里,这个工程基本上被榨干了。怎么办呢,自然要“想办法”。

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什么工程质量?

很多项目不挣钱,福利补贴也是直线缩水。许多建企锅里的粥越来越稀,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吃着不能糊口的饭,把所有辛酸藏在心里。或许这正是更多工程人的生存现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剧。或许今天你在看的戏,明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质量终身责任制

2014年8月25日,国家住建部印发的《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以后,很多公司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建造师不愿与参与项目招投标、出任项目经理,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

什么是质量终身责任制?说白了就是项目管理者要对其管理的项目负有终身责任,要是项目出现质量问题,要么吊销职业资格证书,要么被罚几百万,更有甚者直接面临牢狱之灾。

众所周知,项目经理除非是捞偏门,否则所获报酬并非可观。如今,他们对比自己的报酬和可能要承担的责任,自然是拒绝。所得报酬和所承担风险悬殊太大,造成许多建造师望而却步。

其他隐性成本层出不穷

工程施工中材料单价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建企的“生死存亡”。但有意思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建材,无论是钢材、混凝土、水泥、沙石等等,都有可能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发生涨跌。

更尴尬的是,项目的发包方才不会替你考虑这么多,要是真出现材料价格上涨也绝不给差价。

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另外,如今干工程和以前完全不同,提倡文明施工,势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环保投入。如果施工过程中有问题,业务一句话,全部都停工歇菜。多重标准虽然有利于促成这个行业能够更健康、更国家化标准的发展,但对于建企而言,最直接的就是成本增加,利润缩水。

收款是要靠“本事”的

建企领域,无论是土建、装饰、管道还是消防,收款环节就是要命环节。国字头央企或者国企建筑企业的日子好过,毕竟人家有良性的控制计划和清欠管理制度,自然不用为收款这件事太苦恼。

到了私企,画风突变。多少私营企业为了要款,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没办法,毕竟企业主自己下面也有无数张口等着养活啊。多半到了收款期,满大街都是要钱大军。

当我们回顾这个行业的丛生乱象,不禁也能感受到建企在诸多夹缝中生存的艰难。企业尚且如此,建筑人的生存现状可想而知。

在一个缺乏合理科学规范的市场里,企业攀附在条条畸形的“规则”上求生存,势必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悲哀。

建筑:从光鲜亮丽到骂声一片,建筑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