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重,你在別人心中就有多輕

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重,你在別人心中就有多輕

李萍

尊重別人並不代表你的懦弱,輕視別人也無法體現你的強悍。那些太過看重自己的人,往往是在別人心中分量最輕的人。

早上發短信,順手滑拉滑拉,把無關緊要的短信全部刪除。其中有兩個,都是今年1月27號的,我一直保存著,翻短信時常看到,但從未刪除。

1月27號,是大年除夕。當天從早上至次日凌晨,誰的手機不是熱熱鬧鬧地響著祝福短信?一會兒不看手機,未讀短信便會成堆打包地等著你。我的手機上也擠滿了短信,我收到的,我發送的,有來有往。

我從不認為此時此刻的短信毫無意義,至少我發送出的每一個都是真心實意的祝福。所有的來往短信都是我熟知的人,朋友,親戚,同事,或工作中多有往來的。但其中有兩個人,卻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一個是一個四處打工的人發來的祝福短信,多年前我曾在一個採訪中幫助過無助的他,後來他去了外地,我換了手機號,於是與我採訪過的許多人一樣,我們此後各無打擾。但他春節前輾轉得知我現在的電話,於是,祝福短信來了。

一個是在市委工作的某位領導發來的。我從未採訪過他,此前與他僅有的一次交集,還是我跟隨報道市委書記出席的一次會議上。我不會奉迎,所以雖然別人與他說得火熱,而我,只是在他問我某件事時作了一些回應。去年,於一個會議上無意遇到,他問了我的手機號,我沒想到他會存,更沒想到他會細心地發來新年祝福。

兩個人,一個懂得感恩,一個懂得尊重。而我之所以保存他們的短信,亦是時刻提醒自己:常懷感恩之心,常存敬重之意,常念相助之事,常敬可敬之人。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重,你在別人心中就有多輕

(1)

前幾年我曾隨市裡組織的一個採訪團到縣裡採訪。帶隊的是市裡某部門一個副職領導(暫稱領導A吧),負責與記者聯繫的則是他手下的一位科長(暫稱科長B吧)。集合出發的地點就在市委門口。

我本來要在市委門口等,但看到領導A正站在市委院內的一輛商務車前看手機,於是便走過問是否要乘該輛車。他頭也沒抬說:“上去吧。”我正詫異車內除了司機竟無一人時,手機響了,科長B打來電話問我怎麼還沒到,說他和其他媒體記者正在市委大門外的車上等我呢。我被弄糊塗了,遂把手機遞給了領導A。

原來,該部門的車輛前一天出了故障,直到下午下班還沒修好。為了不耽誤行程,科長B聯繫了外面的車輛,他並不知道,部門車輛當晚就修好了。領導A當即在電話中一通指責,並“命令”科長B馬上帶人過來,至於那輛找來的車,“讓他走!”

採訪為期兩天,還邀了省裡一些媒體過來,加上縣裡陪同的人員很多,所以縣裡派了一輛大巴車,而我們市裡來的這撥人仍坐原車。因為安排的點多,時間特別緊,上午一直採訪到12時多,中午吃了飯便馬上又要出發。我們一行人提前整整齊齊地坐在車上做好準備,領導A過來,毫不客氣地對科長B說,他下午要用車在縣裡辦點事,“你們都下來!”

科長B一言不發地下去了,我們也只好隨著下來,一起登上縣裡的大巴車。然而,縣裡的大巴車坐得人滿為患,有一人還是坐在夾座上。我們5個人一上去,縣裡的同志只好讓位下車,縣委宣傳部的人趕緊聯繫車輛。等到縣裡再派一輛車過來,已是半個多小時後。我們一起來的人中有人搖頭嘆氣,但科長B一直臉色凝重地低頭看手機沒吭聲。

兩天後採訪結束,我們原車原路返回。半道上領導A接了一個電話,剛聽兩句便疾言厲色地冷笑著說:“你沒有科長嗎?你直接給我說?好,你恁當家,你看著協調,你看著辦吧!”說完便掛了電話。接著又冷笑著對科長B說:“你們科室的小×竟然給我打電話問××事是不是得再發個通稿。”

自坐上車,科長B一直都沒說話,此時面子掛不住,當即給小×打了電話一通批評。此後,一車人各揣情緒和心事,寂靜無聲。

回到報社,恰好一位同事說起××事,提起領導A說,跟誰聯繫都不想跟他聯繫,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事實上,此後我們遇見過領導A多次,每次他都高昂著頭目中無人。很好,他看不見人,我們也懶得跟他說話,甚至覺得他的模樣實在可嘆可笑。

類似的人我遇到的還有一兩個。不過,如果你認為他們對誰都如此那可是大錯特錯,一個在行政體制內沉浮的人面對他的上級領導時會如何,你懂的。

只是,他們以為自己的地位超然分量很重,他們以為自己樹起了自己的權威,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在下屬面前頤指氣使,他們以為自己擁有對地位不如他的人不屑一顧的資本,但他們不知道,尊重是互相的,只有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真正尊重你。如果你不尊重人,即使別人在你面前唯唯諾諾阿諛奉迎,即使別人唯你是從聽任命令,但在他們心中,你的分量太輕,輕得不如那個他們早上常去的早餐店笑容滿面的賣飯小夥;在他們心中,你的位置很低,低到如塵埃之下的腐草臭泥;在他們心中,除了厭煩憎惡,也許,你什麼都不是。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否尊重他人,是檢驗一個人道德品行的一個標尺,亦是一個人教養修為的最大體現。

一個人道德品行的高低,教養修為的高下,有時往往不是體現在他對待領導對待同級時,而是體現在他如何對待“地位不如他的人”時。倘若他知道尊重,就會以平等的態度去換位思考,就會以理解的心情去善待他人,如是,他也會贏得他人發自內心的敬意,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重,你在別人心中就有多輕

(2)

不由想到兩位名家的故事。

一個是大文豪蕭伯納。他當年出訪蘇聯時,曾和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姑娘玩了很長時間。分手時,他對小姑娘說:“回家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誰知小姑娘看了他一眼,不以為然地學著他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玩的是蘇聯美麗的小姑娘喀秋莎。”小姑娘的話使蕭伯納大吃一驚。後來他把這件事作為教訓,發誓一定要尊重他人。

另一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富豪李嘉誠,待人處事禮數週全。一次在接受採訪時,他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張名片,但輪到一名攝影師時,名片發完了。讓人意外的是,採訪進了一半,他突然向遠處的助手要了一張名片,補給了攝影師。李嘉誠的商業版圖遍佈全球幾十個國家,從事的產業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等多個領域,集團員工幾十萬人,除少數中國人外,大多是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他是如何做到的管理?他身邊的一位高官說: “建立在尊重之上”。

地產大亨馮侖曾回憶他與李嘉誠的一次吃飯經歷。當時,30多人,包括馬雲、牛根生等人一起去。見面之前,馮侖猜想,一般偉大的人物都會等大家到來坐好,才會緩緩過來,然後講幾句話,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且有個名籤。

但這次見面完全顛覆了馮侖之前的想法。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剛進電梯口,開電梯門的時候,70多歲的李嘉誠已經在門口等著大家,然後給每個人發名片,這完全出乎大家意料———他的身家和地位已經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買賣一樣給大家發名片。隨後,大家鼓掌希望李嘉誠講話,李嘉誠說沒準備講話,但是在客人強烈要求下他說:“我沒有準備,我只講八個字叫做‘創造自我,追求無我’。”講完了普通話又用廣東話講一遍,之後發現還有老外又用英文再講一遍。馮侖說,這八個字講完了大家都體會出這話裡的深意:什麼叫追求自我?你在芸芸眾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強大,超越別人,這個過程就容易給別人壓力,因為你強大了以後要強勢,別人就會不舒服。所以你還要追求無我,讓自己化解在芸芸眾生中,不要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壓力。

聽完講話大家開始吃飯。馮侖運氣不錯,抽到了跟李嘉誠一桌,他當時想,和“大哥”挺近的,這樣吃飯可以多聊一會兒,沒想到吃了十幾分鍾,李嘉誠站起來說抱歉要到那邊坐一下。後來馮侖發現,在場4張桌子,李嘉誠每個桌子都要坐。一個小時吃飯時間,他每桌呆的時間幾乎都是15分鐘,到這時,大家都被這位華人首富的周到和細緻的安排感動了。臨走時李嘉誠說一定要與大家告別握手,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邊上的服務人員,然後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走。

後來馮侖和他的同學聊天,這位同學說,老先生就是因為一生做人周到真誠,對所有出現在他視線範圍內的人非常尊重,所以很多人到了香港都願意和他做生意,這就是錢以外的軟實力。所有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會講李先生如何好,形成這個意識之後大家都願意和他做生意,都願意把最好的機會給他,於是他越來越成功,這就叫軟實力。

看看,一個人的口碑是如何樹立起來的?一個人的軟實力是如何搭建成功的?這些人與事,無不說明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優秀的人從來不因看重自己而看輕別人,他們對誰都尊重,就像就像倉央嘉措說的:“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重,你在別人心中就有多輕

(3)

我們小區門口的門衛,是兩位老先生,每次見面,我都會笑著和他們打招呼。

早些年在仲景路有擺菜攤,我常常去買菜,如今他們搬到了別處的市場,但一旦在路上遇見,我們都會笑一笑說句話。

我們單位原來的一個門衛現在改成打掃和保潔院子,每天早上我上班,正拿著掃帚的他都會熱情地說:“李萍來啦!”

……

我不是說我有多高尚,也不是顯擺我有多尊重人,但是,當我回家時,看見小區門衛衝著我笑呵呵時;當我走路上,聽見菜販熱情地喊我時;當我來上班,迎頭撞見掃地大叔的一臉燦爛時,我的心裡是高興的,舒展的。我尊重他們,他們尊重我,在勢利人眼中也許這樣的尊重因創造不了任何價值而毫無意義,但我們至少在互相尊重中收穫了愉悅和好心情。

在我看來,真正的尊重就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不矜不伐,不卑不亢,不居高臨下,亦不仰望奉迎。真正的尊重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不徐不疾,不驕不躁,不凌厲強勢,亦不自命不凡。

尊重別人並不代表你的懦弱,輕視別人也無法體現你的強悍。那些太過看重自己的人,往往是在別人心中分量最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