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三國時期人們吃什麼嗎?

你瞭解三國時期人們吃什麼嗎?

飢來吃飯困來睡,莫把身為累。飲食文化涉獵極廣,身為吃貨稍稍聊一下三國時期的飲食,有未盡之處,還望指正。

主食

從漢代到三國時期,最大的變遷可能是張騫帶來的,看看那一串帶“胡”字的食物,如如胡麻、胡瓜、胡豆、胡蒜、胡荽、胡椒等,功莫大焉。案《周禮·天官》鄭玄的註解,九穀分別為:黍、稷、秫、稻、麻、大豆、小豆、大麥、小麥,也是漢代的主要農作物,鄭玄還補充了一下,九穀沒有秫、大麥,相應應為粱、菰gū米。

“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九穀無秫、大麥,而有粱、菰”——《周禮·天官》鄭玄注

三國時期的主食有各種飯、餅,如慄飯、稻米飯、胡飯、胡餅,有意思的是西晉束皙寫了一篇《餅賦

》,裡邊涉及了十幾種餅,像包子、麵條、饅頭、貓耳朵等麵食全被歸進“餅”類。魏晉時期有很多詠物賦,關於食物的...

順便提一句,傳言諸葛亮所作的那“饅頭”,還不如說是大肉包子,裡面分明放了羊肉、豬肉,而且用來祭祀體型肯定小不了,應為巨無霸肉包子。案《齊民要術》,饅頭的記載也是有的,那會兒人們就已經掌握髮酵技術了。

“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麵miàn,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事物紀原》

“麵miàn一石。白米七八升,作粥,以白酒六七升酵中,著火上。酒魚眼沸,絞去滓,以和麵。麵起可作”——《齊民要術·卷九》

漢代不是每個人都能吃上三頓飯,百姓一般就兩頓飯,貴族才能吃到三頓,皇帝可以吃四頓。而豆類也曾作為主要食物,比如漢末楊沛就曾攢了千斛豆子,恰逢曹操迎天子時沒有糧草,楊沛適時奉上作為軍糧,可見那會兒大豆算是士兵的主要食物。

“興平末,人多飢窮,沛課民益畜幹椹,收䝁lāo豆,閱其有餘以補不足,如此積得千餘斛,藏在小倉”——《三國志·賈逵傳》注引《魏略》

另外,還有個逸士閔貢,家中清貧就含著豆類喝水充飢,別人送他生蒜也不願意接受,就差風餐露宿了...

“黨見其含菽shū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後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傳序》

流食有粥、羹,如“蓴鱸之思”、“千里蓴羹”這兩個成語,陸機拜訪王濟時,王濟就指著羊酪問“你們江東有什麼能跟它比的嗎?”陸機回應“千里湖蓴菜做的湯,連鹽豉這種調味品都不需要。”這也被認為是一時名對。

粥就很常見了,遭遇饑荒佈施行善的時候,就是分發面粥,比如朱桓。當然也有擺上米肉吸引人的,如張魯。司馬懿裝傻的時候就是喝粥灑一身。臧洪被袁紹圍攻的時候,也是把僅有的一點米煮成粥分給將士,至於後來連粥都沒有了吃啥,就不提了...

深夜寫吃的,真的會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