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突然侵襲的電子簽名行業,會在泡沫中狂歡還是沉淪?

被資本突然侵襲的電子簽名行業,會在泡沫中狂歡還是沉淪?


當所有人都認為2018年是一場經濟寒冬的時候,資本熱潮卻突然襲擊了整個電子簽名行業。

2018年1月10日,電子簽名行業領跑者e籤寶宣佈完成B1輪1.5億元融資,此輪融資是截至2018年上半年電子簽名賽道上B輪最大單筆融資。

2018年6月13日,第三方電子簽名平臺法大大宣佈已完成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元璟資本領投,匯付創投基金、和盟創投、博將資本跟投。

2018年7月30日,眾籤宣佈完成7000萬元A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清志傑資本領投,點亮資本、分佈式資本等跟投。

從權威研究機構艾瑞諮詢(iResearch)披露的《2018中國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6年以來,我國的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中發生了19次融資事件,但相對來說在2016年整個行業的融資比較密集,而2018年上半年則相對集中。

被資本突然侵襲的電子簽名行業,會在泡沫中狂歡還是沉淪?


就在過去短短的3月時間當中,資本突然發力,平均每個月都會誕生一筆額度過億的融資,而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整個資本圈對電子簽名項目的搶奪目前還在持續,部分第二陣營的項目估值都已經超過十億,原本小眾低調的電子簽名行業突然迎來了一波資本熱潮。

那麼為何資本會突然對電子簽名行業如此趨之若鶩呢?倪叔認為:核心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第三方電子簽名方向本身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電子簽名技術是所有電子合同的支撐技術,可以說是整個互聯網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一,隨著各行各業的業務都紛紛上網,整個電子簽名行業伴隨著互聯網大潮在過往的十年中都一直處於增長的狀態,並且在今年有不斷加速增長的趨勢。

投資一個像電子簽名這樣的不斷增長且前程遠大的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決策。

其次,是資本取向的轉變。2018年起,整個中國創投圈在經歷過共享單車這樣的以不計成本,瘋狂補貼消費者的方式來佔據市場的極端案例以後,都逐漸認識到隨著流量成本的不斷上升,通過補貼換取消費者的方式並不持久,因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將目光轉移了TO B領域,認為只有真正通過資本提升了行業效率,才能真正的迎來商業價值的回報。

電子簽名,作為企業SaaS服務中一個應用極其廣泛的熱門領域,是符合這個投資趨勢的。

最後,爭奪成為中國的DocuSign的機會。今年4月,第三方電子簽名賽道誕生了一家上市公司,來自美國的獨角獸DocuSign今年4月份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進行IPO,募集資金淨額為6.29億美元。IPO後一個月,DocuSign的估值漲至60多億美元,隨後回落到50多億美元,整體已遠高於上一輪融資時的30億美元估值。經過數月的股價攀升,目前市值已破百億美金。這一消息無疑也極大地提振了國內的電子簽名市場。

來自美國上市公司的榜樣力量,資本從用戶補貼到商業效率提升的價值專項及電子簽名市場自身的前程遠大,共同造成了這一場突然席捲而來的資本熱潮,而在資本的驅動之下,這個行業中原本的玩家紛紛開始了發足狂奔,共同爭奪一個成為中國DocuSign的機會。


資本催熟的雙刃劍

原本,能獲得資本的加持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是好事,資本的介入會加快整個行業的發展,讓整個行業的各個鏈條都趨向成熟,但這個邏輯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實踐往往並非如此。

如果沒有資本瘋狂的催熟,或許脫胎於城市基礎公共建設的共享單車模式,不會因為瘋狂的用戶補貼與不計成本的單車鋪量,而完全不考慮經濟成本損耗與社會管理成本,最終將行業徹底帶離了健康發展的正常軌道,走向行業自毀,倖存者只能賣身於巨頭的慘痛結局。

事實是,電子簽名行業此前是經歷過“資本魔法”的洗禮——此前2014-2015年間,互聯網金融在整個中國大行其道,而在網貸平臺管理相關文件中,曾多次指出“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第三方電子數據存證平臺”等必要性,換句話就是:電子合同已成網貸平臺不可或缺的必要備案材料。

這就意味著:每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都必須對應至少一家的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而數據顯示:在2014-2018年間,中國一共誕生了1.9萬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這些企業背後,是巨大的市場需求,繼而也催生了大量的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

結合此前艾瑞發佈的行業調查報告來看,對比2016年獲得融資的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名單,我們會發現其中的企業大多都是成立於2014-2015年,而像e籤寶這樣的已經成立16年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16年的沉澱體現在技術、資質、服務、客戶等各方面的優勢,在行業中是其他廠商無法企及的。

到了2018年,過往的金融創新鉅子們紛紛變成了非法集資,P2P,私募基金暴雷的消息不絕於耳,雖然電子籤企業只是第三方簽名技術的提供者,並沒有什麼連帶責任,但正因為部分企業是完全依附於互聯網金融行業成長,所以隨著行業的整體衰敗,大量的企業破產跑路,部分電子籤廠商也陷入了困頓之中。

如果我們打開DocuSign的招股書,會看到,DocuSign的業務是橫跨非常多的行業,其客戶集中度最高的一個行業在它的整體佔比之中也不超過3%,因而才有了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定位,才有了超過百億美金的市值。

而大量依附於互聯網金融行業興起的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其互金行業的佔比可能就超過80%,雖然過往在互聯網金融瘋狂發展的年月,它們獲得大量的個人用戶及上下游產業用戶,但也正是因為互金熱潮的資本催熟,讓很多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處於虛胖的狀態之中,隨著整個互金行業的凋敝,進而失去了後續的競爭機會。

在被互金大潮迅速催生的第三方電子簽字行業中,能像e籤寶一樣通過16年的逐漸發展,從政務開端,後經歷銀行、製造業、互聯網、教育、旅遊、租房等不同行業的技術磨練和服務考驗,並形成優秀和成熟的各行業解決方案,樹立各行業客戶標杆,最終形成全行業滲透、全生態閉環的服務模式,實現持續自我發展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

行業競爭亂象上演

現在第三方電子簽名企業正在經歷第二波資金熱潮,激烈的融資軍備競爭,市場端的價格戰,品牌宣傳上的造假,技術上的以次充好……總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曾經發生在共享單車行業的各種亂象,也正在電子簽名行業上演。

2017年2月,ofo聯合艾瑞發佈《2017Q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稱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ofo小黃車在城市覆蓋率方面已是摩拜的1.4倍,國內市場覆蓋43座,國外市場覆蓋3座,排名行業第一名,市場佔有率高達63%。隨後摩拜也不甘示弱,緊跟其後,也在2月份聯合艾瑞發佈了《2017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稱,摩拜單車的周活躍用戶量(WAU)已達769.3萬人,相當於行業第二名ofo共享單車的2.1倍,已穩居行業之首。

於是,在消費者層面得到的消息是:摩拜,OFO兩家都是自稱行業第一,而且兩家都聲稱自身的數據兩倍於對方,但顯然這是違背常識的,被網友戲稱為了:傻傻分不清楚,而這種做法也徹底的透支了消費者對共享單車行業數據披露的信任度。

像類似於這樣的鬧劇,現在也在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上演。日前,艾媒諮詢(注:非艾瑞諮詢)發佈了一份《中國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研究報告》中稱:上上籤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3%,這意味著:上上籤已經在整個行業市場佔據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了,但這個說法被行業人普遍認為是缺乏明確的數據來源來證明的,更像是一則付費定向宣傳而非一個基於事實調查的結論。

眾所周知,如果要評估一家第三方電子簽字企業實力,那麼日均簽署量與合作客戶數是最簡單直觀的判斷標準,而從這些數據來看,整個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的排名順序應該是:e籤寶,法大大,第三名才是上上籤。

而且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7月,e籤寶已服務超過1.2億的個人客戶,企業用戶數量超過150萬,累計簽署量達到42億,日均簽署量超2000萬次,市場份額大於第2、3名總和,因而在這樣的行業現狀之下,上上籤是不可能掌握有33%的市場份額的。

作為媒體同行,倪叔在此希望呼籲第三方研究機構應該積極加強自律嚴謹,保持應有的客觀中立,避免類似的數據烏龍爭端陸續發生,最大程度維護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當然,為了獲取更多的融資,聯合第三方機構發佈一份有利於自身情況的行業研究報告,在整個競爭格局之中算不得什麼大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謊言”出現,整個行業的真相也就日漸稀缺了。

比如,行業中的有些平臺,沒有商用密碼產品型號證書,也沒有任何電子簽名的相關專利,因為購買了少量的阿里金融云云主機,就高調的宣稱行業內唯一一家應用符合“等保四級”要求的雲服務,並試圖獲取客戶和市場的信任,這樣的亂象頻現都讓原本的井井有條的市場秩序變成浮躁不安。

有人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給予它所不匹配的物質與讚揚,而在資本的大水漫灌的當下,在第三方電子簽字行業身上我們已經逐漸嗅到了瘋狂的味道。

行業進入生存淘汰期

資本關注是好事,這意味整個行業的機會,但身在其中的玩家也要辯證看待:高額融資代表著行業以進入了殘酷的生存淘汰期。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報告》顯示,第三方電子簽名的頭部玩家是e籤寶、法大大,第三位是上上籤,這三家共佔據整個電子簽名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

被資本突然侵襲的電子簽名行業,會在泡沫中狂歡還是沉淪?


從它們的融資輪數和融資額也能看出,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中後期,不再是初期的靠資本圈地搶流量的市場開拓期,而是到了運用市場運營和資本手段(收購兼併等)的壯大期。

來自艾瑞的數據顯示,2018年之前電子簽名領域的融資主要集中在企業初創期,行業發展還處早期。但資料顯示,獲得融資的電子簽名企業正在大幅減少,商業淘汰正改變著行業格局。根據三家頭部企業的融資輪數和融資額度來看,電子簽名行業仍快速發展,但已逐漸邁入行業發展的中後期,未來行業將進一步向頭部聚集。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額融資出現,並非意味著企業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而是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企業將要快速進入高強度的競爭當中。

隨著互聯網行業“馬太效應”的顯現,以中國市場的慣例來看,資本是不會允許市場被多個玩家割據的,因而最終行業會留存只會是少數幾家甚至是隻有一家的頭部企業能夠得以存活,而對於其他的電子簽字行業的玩家來說,在次輪由資本掀起的大浪面前,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e籤寶金宏洲曾說過,未來3-5年才是電子簽名真正大眾化爆發的元年,而當下資本的突然進入或許會加速這一天的到來,但對於這個行業中的大多數玩家而言,當行業的資源與資金都在向三大巨頭集中的時候,他們或許已經沒有看到這一天的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