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東和的鄉村振興,竟是源自一縷茶香?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茗香四溢東和鄉,一方水土賜良機。迎著改革發展的浪潮,東和人以茶為本,憑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化荒山為茶園,造就瞭如今十里坪遊人如織,茶旅產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新局面。

走進東和,讓我們一起來找尋東和茶園的時代記憶。

變廢為寶,與茶結緣

東和十里坪茶園本是一片荒山,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與茶結緣是在上世紀50年代,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幫助農民解決溫飽問題,怎樣利用好大片荒山,成了大家關切的問題。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註定,經測定,十里坪這片大山的土壤PH值呈弱酸性,極其適合栽種茶葉,這給東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自此投身於茶產業的建設中,成為諸暨最早開發茶的幾個鄉村之一。

在大約10年的時間裡,東和鄉卓溪、朱村等村莊雖各自為陣,卻互幫互助,共同開墾荒山,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61年,茶葉被列為國家派購物資,其後,供銷社在資金、技術、物資等方面採取扶持措施,發動農民改造老茶園,開發荒山。

1963年,卓溪村村幹部卓廷朝到安徽黃山採購茶籽,開始大面積種植,這座大山真正被大開發。1970年的初製茶廠,能上交茶葉500擔左右,集體經濟發展較好。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承包到戶,興辦茶廠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如火如荼地展開,1982年,茶山也開始按當時的人口平均分配到戶經營,與早年的賺公分不同,農戶收穫的茶葉,賣給初製茶廠,價格由於品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初製茶廠的茶葉對外卻一直沒有銷路,村裡的經濟開始出現下滑之勢。1983年,為了解決茶葉滯銷的問題,卓廷朝與村裡的其他幹部一起前往紹興學習,在聽取紹興茶廠的經驗之後,當天晚上,一行人留宿紹興,隨即商議決定開辦精製茶廠。1984年,由東一,卓溪,朱村,邵家塢四個村共同出資,聯辦東和精製茶廠。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東和茶廠原廠長卓廷朝在車間檢查紅碎茶加工質量,攝於1985年4月)

1984年開始種茶芽,由四個村各派一個管理人員管理,卓廷朝任第一任廠長。一直到1993年,東和精製茶廠成了全東和茶葉的集中地,那時候一年能收一萬多擔茶葉。一級二級的優質茶葉多次銷往紹興、杭州、上海、廣東等地,茶廠獲得了極為可觀的利潤。

1993年,陳元良從卓廷朝手裡接過茶廠,產出的蒸青綠茶銷往日本等地,帶領諸暨茶葉走向了國際舞臺。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1991年3月5日,時任市委書記顧順章(右)帶領市農業局、供銷社人員深入茶區調查,圖為時任市茶葉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元良彙報全市多茶類組合加工進展情況)

2000年,由於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一些地區率先實現了現代化,原先承包茶山的農戶由於無法獲得可觀的利潤,紛紛放棄茶山,投身於進城打工的隊伍,茶山由此被荒廢。茶廠也不復往日光彩,最終走向了沒落。眼見著漫山的茶葉褪去翠綠,無人打理,呈現一片荒蕪之色,村集體心生不忍,又與東和鄉政府一起,將承包給農戶的共980畝茶山重新迴轉到村集體。

村領導班子始終帶著對茶文化的堅守與傳承,對土地重新進行了整體的設計與規劃,並綜合考慮亞熱帶季風氣候,丘陵山地特徵,空氣溼度和土壤等因素對茶樹品種進行改良,按不同茶樹良種特性,實行“早、中、遲”和“大、中、小”合理搭配種植。 經過幾年時間的整改, 茶山已煥然一新。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十里坪茶山)

2008年,浙江東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益行承包了這片土地,斥資興建了十里坪有機茶園,定位高品質有機茶。憑著在商海打拼數十年的經歷,楊益行認定有機茶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僅能從茶葉市場分杯羹,還能帶動當地一片經濟的發展。短短5年間,十里坪有機茶相繼獲評浙江省著名商標、紹興市名牌產品、浙江省綠茶博覽會金獎等稱號。有機茶生產取得了QS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十里坪有機茶基地也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省級示範基地、浙江省示範茶廠、浙江省無公害茶葉基地。2010年底,十里坪有機茶基地還成功申報全國第四批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十里坪茶山歷經坎坷,幾經風雨,終於引來新時代的曙光,從傳統茶業生產管理走向現代化生產經營模式,並與當代人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追求理念相契合。

茶旅結合,不忘初心

時代前進的腳步不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變化”與“創新”始終是一個產業發展的主旋律。2017年,祥生集團接過了茶園改革的接力棒,抓住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將一、二、三產業融合,將農業與鄉村旅遊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路子。

「发展」东和的乡村振兴,竟是源自一缕茶香?

(春風十里小鎮)

隨著省坡地項目落地東和,由鄉黨委政府與祥生集團共同聯手打造“春風十里小鎮”鄉村休閒基地。小鎮總規劃面積209公頃,總投資額15億元,涉及東和鄉的3個村。其中一期工程的核心區塊就位於十里坪村,自2017年7月動工建設以來,已投入資金1.85億元。一期建設內容為五大板塊、32個子項目,五大板塊分別為花鄉嫁圃、十里人家、田園牧歌、禪茶一味、雲端梯田。整體佈局依託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依勢而建。短短數月,遊人如織。

過去的十里坪,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留下。如今,村裡已處處活躍著“80後”“90後”的身影。26歲的村民卓夢迪,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去年底回村參與“春風十里小鎮”建設及運營。目前在小鎮從事保安、保潔、檢票等工作的村民已達100餘人,許多都是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等項目全部建成後,還將吸納更多當地勞動力就業。

東和鄉幾十年來以茶為本,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一步步提升茶的附加值。從茶的商品屬性開始改良,到圍繞整個產業進行融合升級,始終堅持走“兩山”路,創“兩山”業,探尋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的最優路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