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你引導的途徑越順暢,聽眾的積極性就會越高。過渡是成功講話不可缺少的三個重要環節之一,它可以使講話順利向下進行。

前連個環節分別為講話綱要和內容的講述順序。過渡對講話的作用絕不亞於這兩項。它是你講話思路的不斷延伸,它幫助你從原有的思想向前推進。同時它還是一盞信號燈,告訴你的聽眾做好進入下一環節的準備。

假設你正在開車穿過佛羅里達州,前往美國最南端城市基韋斯特。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基韋斯特位於一個群島的末端。而一旦你到達佛州大陸的盡頭,如果沒有跨海大橋的話,很顯然你將無法到達目的地。這些小島靠許多橋樑連接在一起,一個連著一個,幫助你順利抵達終點。

一篇講話就像一次佛羅里達之旅,整個講話由許多相對獨立的成分銜接在一起。惟一能夠使你繼續前進的辦法就是在每個“孤島”之間搭建橋樑,這些橋樑就是我們所說的過渡。

有些講話者告訴我過渡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一些講話中的最重要的問題。

許多講話者把精力全都集中於開場,他們認為只要開頭一炮打響,後面的內容自然水到渠成。現在我要說不。儘管引人入勝的開場對正文的開始很重要,但只有保持思路的連貫性才能推動講話不斷向前。

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一、用過渡勾勒出你的講活

人們通常認為過渡是講完一部分內容後才考慮的事情。其實不然,你必須在開始講話之前就已經在腦子裡構思好如何用過渡組織好整篇內容。現在假設你正在組織一篇講話內容,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列一個包括所有講話內容的目錄。

舉個例子:

橙子

蘋果

水果沙拉

理髮

這次演講的主題是怎樣製作水果沙拉。如果你僅看目錄前兩項的話,的確容易將橙子和蘋果聯繫起來。通向下一個環節一一水果沙拉,在邏輯上也不雄。但是當你看到“理髮”這個名詞時會怎麼把它與主題聯繫到一起呢?想必任何人都得經過一番艱苦的輾轉跋涉才能從水果沙拉繞到理髮這個看似沒有任何聯繫的名詞。講話中正是如此,如果你無法從上文順利過渡到下文,那麼就意味著你的組織工作出了問題一一或許你要考慮重新調整講話思路的一些內容了。

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如果我們將理髮一項從目錄中剔除,那麼就剩下:橙子、蘋果、水果沙拉和梨。儘管你可以這樣處理,但你還是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你會發現很難由前三項合成的水果沙拉拼盤再返回到孤零零的梨。但是如果你重新調整一下它們出現的順序,即先說完三個種類的水果最後再說水果沙拉,那麼脈絡就清晰多了。因此這份目錄中的各項最合理的邏輯順序應為:蘋果、橙子、梨、水果沙拉。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你在正式講話之前先仔細地設計好講話的思路,用關鍵詞串聯在一起,思考如何把內容更好的過渡銜接起來,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節約了時間,又避免了最後可能出現的思路混亂、詞不達意的煩惱。

這份水果沙拉目錄是個很簡單的例子,但它卻告訴你應該怎樣利用過渡去組織一篇條理清晰、邏輯合理、自然流暢的講話。

1、設計思路

2、利用關鍵詞

3、銜接更自然流暢

4、採用“分——總”形式或者“總——分——總”形式

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二、保持思路順暢

過渡可以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語言徹底改頭換面、顏色大增。我還記得在給學生開的演說課堂上,當我告訴他們統籌全文的過渡是許多講話者都撓頭的問題時,我看到臺下的學生們那深有感觸的表情。他們中很多人都有過在講話中突然中斷、結結巴巴不知所云的經歷,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利用過渡轉換話題。我經常被問道:

“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講話與一篇普普通通的講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既不是口齒伶俐、立意新穎一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過渡。

講話的目的不僅僅是陳述觀點,講話者必須學會打動聽眾,這就需要恰當的過渡。過渡就是你用來指引方向的示意圖。聽眾必須在你的準確引導下才能按部就班的推進思路。你組織得越好,你的講話也就進展得越順利。當你能夠輕鬆駕取講話的節奏的時候,無疑也就提高了你在聽眾心目中的權威性。

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三、注意你的口頭禪

如果你是商人,那麼聽眾就是最精明、最挑別的顧客。他們雖然坐在臺下,可是講話者所說的字字句句他們都會聽得真真切切,他們在幫你數著你中間重複了多少次“唔”、“嗯”之類與講話無關的口頭禪。1996年9月26日,組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大腦的思維混亂導致言語失控》的文章,語言學家威廉姆·萊弗爾特博士稱人們由產生思想到語言表達的整個過程要經過大腦內許多網絡部件的運轉。如果在講話過程中出現任何一次短路,“……許多事情就會出錯。”特別是在我們頭腦中分散的思想還沒有完全結合的時候就更加容易給我們帶來麻煩。萊弗爾特博士同時指出“……語言錯誤可能產生與大腦中的語法網絡和詞彙網絡之間的傳遞階段。”通過萊弗爾特博士的講解,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在講話中失口說出的這些口頭禪實際上是我們的大腦在運轉過程中出了問題。換句話說,當我們在銜接兩個想法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會立即出現這種急剎車的現象——說話支支吾吾,用習慣性口頭禪(如“唔”、“嗯”、“你知道”、“然後”等等)來掩蓋當時思維的混亂。

有效的過渡就能夠幫助你避免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拿著你的提綱,看看有多少標題和小標題,每一處都需要一個恰當的過渡來引導你的聽眾繼續跟著你思考。

掌握1個實用技巧!就此告別講話不連貫、思路不清晰、詞不達意!

過渡的三種形式:語言、聲音和動作

一提到過渡,大部分人通常都會想到一個單詞或者一個句子。事實上,總共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過渡形式,通過使用它們可以使你的講話增加更多的趣味、活力和動感。他們分別是:

1.語言。這些是實實在在的詞語,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是過渡的最主要形式。常用的過渡型詞句有:

然而、但是、並且、儘管、因此、總之、所以;

還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另一方面這些僅僅是一部分、我認為;

例如、另一個原因是、此外、同樣、關鍵是等。

2.聲音。你的聲音本身就是一種傳遞。你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聲調、節奏和語氣來實現內容的過渡。當你的講話進人一個高潮階段時你可以通過突然提高聲調來吸引聽眾。當然,使用放慢語速、弱化聲音等方法同樣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只要你確保聽眾能聽清你的聲音)。

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你可以使聽眾的注意力始終保留在你身上。語速太快或氣息不足會降低你的權威感。在你論述的關鍵部分要加重聲音的分量,這使你的觀點更加有力。

3.動作。

這是聽眾可以看得見的傳遞。不必害怕使用它,它可以讓你的傳遞更加有力。你可以前後或左右移動步子,由坐姿轉為站姿,或者使用任何有用的視覺道具,以及手勢,這些身體語言可以與聲音停頓配合起來使用。例如:“提問可以改變你的人生。我知道(停頓,然後向前邁兩步),因為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會使你的演講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