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教師是個什麼樣的羣體?

最近,國家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確立公辦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地位,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作為教師,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燦爛的明天在向我們招手。

有朋友說,教師終於熬出頭啦。你們教師什麼時候成為弱勢群體的?

納尼?我差點噴飯。老師何曾做過“強勢群體”?

事實上,自古以來,老師都是弱勢群體啊。

普及一下:弱勢群體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群體的力量相對較弱,因而在獲取社會財富時較少較難的一種社會群體。

從教師的祖師爺孔子開始,教師就不屬於高大上的群體。

孔子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儒家思想對中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然而,這些讚譽是他死後才有的,他在世時,一生周遊列國,顛沛流離,始終得不到待見。

歷朝歷代,教師是個什麼樣的群體?

教師是知識分子的代表。隋朝開創了科舉制,為知識分子開創了上升通道。

“學而優則仕”,通關科舉的儒生才能邁向官場。

比如范進中舉,就算髮瘋,也可以雞犬升天了。

考不上的讀書人,就成了孔乙己,遭受嘲笑與冷眼,然後悲慘地死去。

一般落第秀才為了養家餬口,才會去做私塾先生。

詩句有云:“百無一用是書生”、“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是對教師的真實評價。

蒲松齡《學究自嘲》寫道:“墨染一身黑,風吹鬍子黃。但有一線路,不做孩子王。

民國時期,夏丐尊先生寫過一副對聯:“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

歷代文人,生動寫出了教師的無奈與辛酸。

宋代對儒生特別敬重。宋太祖立下了“不殺儒生”的遺詔。宋代319年,都沒有誅殺儒生的案例。

也許,宋代是讀書人最狂妄的年代,是讀書人最有尊嚴的年代。

難怪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難怪“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佔了六位。

元代就不太喜歡儒生,戲稱知識分子為“臭老九”。

清朝趙翼《陔餘叢考》記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生排在娼之下,丐之上,難道不是“弱勢群體”?

明朝清朝對儒生最不客氣。朱元璋把太子師傅宋濂的全家都幹掉了。

清朝更是興起了幾宗“文字獄”,把儒生一頓咔嚓。

即使明代的官學太學老師,那時稱為“博士”,他們被官府供養,也只是解決溫飽而已。

教師斯文掃地,難道不是“弱勢群體”?

歷朝歷代,教師是個什麼樣的群體?

1985年,國家倡導“尊師重教”,成立了“教師節”,教師終於揚眉吐氣了。

但是,教師依然是“錢少、事多、地位低”。對教師的尊重,僅僅停留表象而已。

當今,對老師有偏見的人並不少,甚至從骨子裡瞧不起老師。

教師是靈魂工程師,接受吃瓜群眾在道德制高點的指手畫腳。

有人認為老師迂腐、寒酸、卑微,有誰從內心真正尊重老師呢?

又有多少教師在人際交往中,敢驕傲地自稱是老師呢?

教師,這個有職業自卑的群體,就從來不曾是“強勢群體”。

只希望,這次,嗯,是來真的——但願教師不再是弱勢群體。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百年大計,教師為本。

重視知識,必先尊重教師,這才是教育的未來。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轉發!

歷朝歷代,教師是個什麼樣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