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收集和儲藏物品的習慣。還記得兒時收集的那些心愛之物嗎?糖果的包裝紙、果香味兒的橡皮擦、乾脆面裡的卡片、不能中斷的連環畫、所有的玩具車、各種洋娃娃……兒童開始收集或儲藏物品的行為往往從2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左右,甚至更晚、直到小學畢業。當然,其實長大後的我們也會保留一些收集物品的習慣,比如喜歡的筆、便籤、筆記本等。而從新聞報道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部分老年人會收集各種物品,廢紙、紙皮箱、易拉罐、廢木板、舊傢俱,甚至是生活垃圾等。

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這種從兒童和成人身上都能觀察到的典型行為,可能是進化過程中保留的結果。在人類的進化歷程中,物品被剝奪是經常發生的,收集和儲藏生存所需的物品,大大提高了人類成功生存和繁殖的幾率。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和大多數人類行為一樣,收集和儲藏物品的行為也可能從普通的習慣、偏好發展為病態的行為模式——強迫性囤積。

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迷失在囤積強迫症呢?

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不斷獲取

它讓我們居住的地方堆滿了物品,書房裡雜物堆積如山,客廳、餐廳也騰出來放東西,臥室、衛生間變得非常擁擠,陽臺、過道上也被佔滿……堆積的雜物幾乎佔據了所有的生活空間,好多地方無法使用、難以穿行,不能發揮原有的正常功用。我們雖然知道不大合理,但看到感覺有價值的東西卻又控制不住內心想要獲得物品的渴望,因為控制不住衝動而不斷收藏;強烈渴望購買或得到免費、但當前不需要的東西。

我會回來的!

我們難以丟棄物品、或難與物品分離,不管這些物品在他人看來是否有價值。讓我們痛苦的不僅僅是丟掉物品,還包括送給他人、送到回收站或出售等方式。明明知道有些東西永遠都不會用到,但還是必須保留。當不得不移動或丟棄這些物品時,我們覺得物品會受到傷害、自己沒有盡到保證物品安全的責任,或者覺得移動物品會讓自己在以後要用的時候很難找到,從而產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負面影響

在個人生活方面,由於清除東西會帶來太大壓力或耗費太多時間,你會避免整理或清潔房間,整個人生活得很不舒暢。在人際關係方面,這種無休止的囤積行為,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希望、也不敢讓朋友到家裡做客,經常因物品堆積的問題與家人或鄰居發生衝突,甚至發展到足不出戶或根本不與人交流的境界。儲藏或強迫性購買東西也讓我們經濟困難。強迫性囤積除了破壞我們的正常生活,還可能對家人、朋友和社會產生影響。隨著囤積時間逐漸變長,我們會感覺到家人很冷漠、或者會存在暴力傾向;家人也反映自己的日常活動受到影響,家庭環境很差,甚至曾因此患病。而對社會來說,囤積也給社會帶來了重大火災隱患,並給社區帶來了清理困難,影響周圍環境。

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如果以上描述的情況並不是因為腦部受損、認知功能下降或其他心理疾病引起的,那我們很可能就是迷失在強迫性囤積中了。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朋友的收藏行為已經開始影響到正常生活,及時進行專業評估和心理諮詢是最明智的選擇!

關於囤積強迫症你需要了解的8件事

1.僅在美國,囤積強迫症就影響了大約70萬-140萬的人群。

2.強迫性囤積症通常被認為是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一種,因為18%-42%有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人都有囤積的強迫性徵兆。不過強迫性囤積症同樣也會影響沒有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人。

3.囤積強迫症一般會從童年或青少年時期開始,但一般都要到成年以後才會變得比較嚴重。

4.囤積強迫症的核心症狀其實不是收集和節省,而是害怕把東西丟掉。對於愛囤積東西的人們來說,對丟棄物品的顧慮會觸發焦慮心理,所以為了防止焦慮,他們可能會一直保留該物品不丟棄。

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5.很多愛囤積東西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在到底什麼該保留什麼該丟掉的問題上,他們害怕做錯誤的決定,所以他們會把什麼保留下來。

6.患有囤積強迫症的人們基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毛病。通常只有當家裡囤積的東西太多,影響到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時,人們才會正視和討論這個問題.

7.囤積強迫症很難控制,一般的治療方案與強迫性精神障礙的相同,但治療效果不如其他強迫性精神障礙的好。

捨不得扔也是病,你有“囤積強迫症”嗎

8.對於強迫性囤積症來說,認知行為療法比藥物治療要更有效。通常需要治療師去到患者也就是愛囤積物品的人家中,幫助他們培養習慣,進行一個長期堅持的行為項目,來整理家裡、車裡的物品,讓生活更有條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