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因水而上吊自盡,全家踏上逃荒路,原因只有一個:旱、大旱

紅旗渠蜿蜒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間,像一條巨龍盤踞在太行山半山腰,其工程之艱鉅,工程美學價值之高,堪稱人間奇蹟,只有真正到了那裡你才能感受到紅旗渠的偉大和這條人造天河修建之難。可謂是,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

兒媳婦因水而上吊自盡,全家踏上逃荒路,原因只有一個:旱、大旱

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交界處,自古缺水,縣誌上出現最多的字眼就是旱。大旱、連旱、久旱,旱到極致竟然出現饑民相食的人間慘劇。近代曾經林州一直流傳著一個兒媳婦因水自殺的悲慘故事: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想趁早挑擔水回家過年。挑水的人多,一直捱到天黑他才接滿一擔水回村。新過門的兒媳婦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擔水一天還未回來,就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婦又是小腳,接過擔子剛走幾步,一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一擔水灑了個淨光。兒媳婦又羞又愧,就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上吊自盡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漢埋葬了新婚兒媳的屍體,帶著全家踏上了逃荒路。從此,這一家人再無音信。

兒媳婦因水而上吊自盡,全家踏上逃荒路,原因只有一個:旱、大旱

那時候,一擔水的傾覆,足以剝奪一個人生命的尊嚴,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難以承受的災難。乾旱缺水留給林州人的就是這樣一幅幅悲慘的歷史圖景。

建國後林州百姓在政府的領導下進行了各種嘗試,興修水渠,建儲水池,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林州缺水的局面。直至上世紀60年代,十萬開山者,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巔。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2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151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紅旗渠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乾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

兒媳婦因水而上吊自盡,全家踏上逃荒路,原因只有一個:旱、大旱

太行山雲霧繚繞,紅旗渠像一條銀色的巨龍,彎彎曲曲盤繞在太行山腰。站在紅旗渠的石牆之上,抬眼望去,峭壁之上雲霧迷漫。當年修渠民工就是從這峭壁高聳的山頂,腰繫大繩,下到山腰,再用盪鞦韆的方法到達渠線,並在堅硬的石英岩構成的懸崖上掄錘打釺,劈山鑿石,紅旗渠之險,可見一斑。

紅旗渠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畏艱險眾志成城的精神,一種愚公移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一種團結可以創造奇蹟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