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獨角獸,有其種乎?

近日,醫聯宣佈完成10億元D輪融資,由中投中財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電健康產業基金、華興新經濟基金等跟投。自此,中國移動醫療領域又誕生了新一隻獨角獸。

國際上對獨角獸的定義有一個雙10的標準,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至少10億美元。獨角獸就意味著快速增長並具有發展潛力,這讓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成為獨角獸。

移動醫療獨角獸,有其種乎?

醫聯創始人王仕銳

此次以平安好醫生、微醫、醫聯,他們成長為獨角獸的案例,剖析其成長之路,解密它的成長基因。

準確的出發點是邁向獨角獸的第一步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微醫也是獨角獸企業。它起初希望通過解決掛號難的問題擊破看病難的痛點。經過多年打磨後發現優勢醫療資源稀缺和分佈不均衡才是看病難的根本原因,於是轉型開始探索分級診療這一系列的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方案。從服務需求端患者到服務供給端醫生,微醫走了4年。

彼時,正是資本熱追移動醫療的風口,僅2014年移動醫療領域的融資事件超過60起,單筆融資額過億元的有27起,總融資金額超100億元,是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的3倍多。

移動醫療獨角獸,有其種乎?

醫聯創始人王仕銳

新晉獨角獸醫聯就是乘著2014年的資本風口入局的玩家。6月成立,8月拿到了聯創策源與PreAngel共投的天使輪融資。醫聯從一開始就將目標瞄準醫生,強調醫生社交,所有的醫生都需要在平臺上進行實名認證,然後分享病例,進行學術交流。彼時中國並沒有像ResearchGate、Doximity這類專門為醫生打造的垂直社區,而醫聯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對於創業團隊來說,踩準點很重要,在2015年2月醫聯又拿到了紅杉中國的500萬美元投資。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新晉獨角獸平安好醫生,則是我們常說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背靠平安集團,在2015年上線時就將自己定位為“健康管理+移動醫療”,希望構建健康管理和在線問診服務。在醫生資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血本,構建了從一對一服務到提供分診轉診、線下首診及複診隨訪服務,再到外圈層為用戶提供名醫一鍵呼叫服務的三圈層的醫生服務體系。

移動醫療獨角獸,有其種乎?

掌舵者的應變能力是成為獨角獸不可或缺的能力

醫療是典型的供給方市場,僅有醫生資源還遠遠不夠,只有迴歸醫療本質才能突破。

在這三隻獨角獸中,微醫是入局最早、調整最多的玩家。在2014年9月,原國家衛計委宣佈,中國將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嘗試分級診療;2015年2月,原國家衛計委在當年工作重點中要求“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微醫及時捕捉東風,通過搭建“首席專家”為首的團隊醫療積極轉型,藉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組織跨區域、同學科醫學團隊,共享優質醫生資源,助力分級診療。

2015年12月,微醫又創建了“烏鎮互聯網醫院”,這是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給移動醫療注入了一絲新的希望。隨後一些大膽的醫院開始謀求轉型,以互聯網醫院為入口,嘗試深入包括在線診療、輔助診斷、處方藥品、醫保支付等醫療核心環節,探索診療服務在線化的可能,意在打造一個包括醫療、藥品、保險在內的自循環體系。

平安好醫生也在經過了多次戰略調整之後明確了自身的定位,成為集諮詢服務、體檢服務、醫美服務、醫藥電商等服務於一身的健康生態平臺。

移動醫療獨角獸,有其種乎?

新晉獨角獸醫聯從開始就選擇了從醫生端入手,兩年內三度融資,更是被騰訊和雲鋒基金同時看中。到2016年上半年,醫聯社交平臺上的醫生已經達到了20萬人,但99%的用戶並不滿足於內容,他們希望獲得陽光收入。有了用戶卻沒有模式,從出道就一直順風順水的醫聯第一次遇到了尷尬。

當多數移動醫療公司拿著醫藥企業的廣告費補貼在線問診,吸引醫生的時候,醫聯從分級診療政策的一端另闢蹊徑,在大醫院副主任以上級別醫師和地方醫院、醫療機構之間搭建出轉診服務平臺,讓醫生可利用閒暇時間出手術,合理增加陽光收入。

之後,醫聯又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建立了“醫教研體系”,甚至將傳統的醫生教育搬到了線上。緊接著,醫聯已經悄然從醫生平臺轉向了藥企解決方案提供商。

隨著2017年5月9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發佈《關於徵求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以及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互聯網醫療圍繞線下實體醫院開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明朗。

乘借政策東風,醫聯的業務佈局已逐步滲透到政府機構、醫療機構、藥械廠商、保險公司等大健康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醫聯作為連接者,正在加速打通與上下游的合作關係,加速實現融合、賦能的價值。與華西口腔醫院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打造智慧互聯網醫院,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與口腔醫學領域的創新融合;攜手企鵝醫生與叮噹快藥達成三方戰略合作,加速佈局藥品流通領域,打通“醫+診+藥”服務閉環;與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為日照市提供全方位智慧醫療服務;今年6月,醫聯華方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以張大寧教授為代表的四位國醫大師,以及總共600位醫生入駐醫聯華方互聯網醫院進行多點執業。

資本方的支持是獨角獸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醫學背景很深,市場感覺好,卡位準確,就是紅杉中國對醫聯創始人王仕銳的評價。

四年間的數次業務轉型也恰好印證了這一切。從醫生社區到做醫生出轉診,再到為藥廠做整合學術營銷,再到現在做醫療大數據,醫聯的業務方向始終站在領先的位置上。

也正因為王仕銳在大方向上的格局和眼界,才能聚攏中投中財、紅杉中國、騰訊、雲峰基金、中電健康產業基金等強大的資方。

每一種商業模式都不會一路到底,尤其是互聯網醫療這樣需要緊跟政策變化的領域。這就需要創始人或者決策者抽絲剝繭,對未來精確預判。

前有微醫圍繞互聯網醫院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全面發力,後有平安好醫生圍繞患者全資源的整合者,31歲的王仕銳僅用了四年時間就讓醫聯發展成為獨角獸,這一成績在門檻頗高的醫療圈恐怕很難被超越。

據瞭解,在完成本輪融資後,已經匯聚了50萬實名認證醫生和2萬名簽約醫生的醫聯,未來還將在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核心資源與技術的驅動下,不斷完善以智慧互聯網醫院解決方案為重心的全產業鏈條。成長為一家業務覆蓋“互聯網+醫療健康”全產業鏈的綜合性創新醫療領軍企業,這是醫聯接下來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