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國少有大面積推廣的貨代軟體?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之近些年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國際貨運代理這個行業也因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成長。相應的貨代軟件也在市面上大量湧現出來,但能形成氣候或是全國範圍內推廣的卻是寥寥無幾,這又是為什麼呢?

既然全國個大港口都有數不勝數的貨代公司,貨代軟件在推廣過程中,又有哪些障礙呢?

為什麼我國少有大面積推廣的貨代軟件?

1、貨代軟件是個客戶範圍比較窄,銷售額較低的產品。它只針對貨代行業,甚至是隻針對當地的貨代公司或者固定的貨代企業。擴大推廣的同時,就不得不對很多內容進行修正,以應對更多的變化和操作。

貨代公司雖然都是接受貨主請求進行發貨,但每家貨代的能力範圍和索要統計的數據都不盡相同:每家貨代公司要求開出的分單也不一樣;北方的場站南方叫倉庫;新興力量貨代電商還需要對接網絡資源和電商平臺的數據……

此外,貨代公司的管理五花八門和各個口岸的業務差異,使得軟件功能不能推出一個標準化的產品。都是做貨代卻各有不同,這就更大侷限了貨代軟件公司的推廣範圍。

2、在推廣過程中,雖然很多都是遠程操控講解,但也避免不了需要上門進行指導操作。但貨代軟件已經過了空白期,現在市場價格都趨近於穩定,特別是雲貨代軟件,貨代軟件價格普遍都很低。這就使得貨代軟件開發商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想擴大經營範圍就得開設分公司,運營費用翻倍;想要保持運營成本,多港口聯合運營就會存在障礙。想要往前走一步卻發現前面的路更難走,這就是貨代軟件開發商面臨的現狀。此間,能像Skylog雲貨代軟件這樣,實現全國多家分公司協同發展的,如今少之又少。


為什麼我國少有大面積推廣的貨代軟件?


3、十年前推廣傳統貨代軟件,那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自然推廣的順風順水,貨代公司面對“必需品”,不會存在什麼顧慮。但云貨代軟件出現後,服務器在雲端,貨代對“雲技術”不甚瞭解,多少存在些安全方面的顧慮,很多中小貨代公司接受它需要更大規模的普及和更多同行的認可,他們才放心。

客觀來講,雲貨代軟件的出現是個好事,它讓貨代操作變得更方便、更高效,固然推廣方面存在困難,但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相信,我國成功大面積推廣的貨代軟件,今後將接二連三湧現出來,貨代軟件和國際貨代的未來也將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