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爲了童年的情意結

今天我要推薦的電影名字叫《維多利亞壹號》。這部電影於2010年上映,是由彭浩翔編劇並執導的。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從電影海報上來看就一目瞭然。它一定是恐怖驚悚電影,實際上它確實有恐怖情節在裡邊,鬼馬導演彭浩翔​總喜歡利用驚悚的氛圍來介紹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這種模式在電影《志明與春嬌》裡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維多利亞一號》故事主線其實很簡單,講的就是女主從小生活在香港貧民聚居的唐樓裡,一家五口在狹小擁擠的空間生活,雖然生活艱難,但是還算幸福,但是這種幸福很快被打破了,女主一家人一家人吃晚飯,忽然聽見街道上叫罵聲,追趕聲,打壓聲一片,原來是因為香港市區搞城市規劃,政府希望趕快拆遷,市民趕快搬走​,然後建立更多高樓大廈,以此來推進城市化進程。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城市的發展總是伴隨著部分市民的血淚史,一部分人的利益被保護,那就只能犧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兩害相權取其輕,那些底層市民只能是白白的犧牲者。​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女主一家也在拆遷之列,但是家裡人都極其不願意,畢竟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尤其是女主外公,因為年邁,又喜歡大海,舊房子正好面對大海。年幼的女主便對外公說,自己以後會好好掙錢,用掙來的工資為外公買了一座靠海的大房子。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在這樣的目標的驅動下,女主早早便輟學工作,這樣既可以幫家裡省大部分錢,又可以自己掙錢為買房子作準備。女主一個人打2份工。但是,香港房價直線上漲,而且幾乎是每天一個樣。女主的努力也追不上香港房價的一路飄升。​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又發生了許多變化。女主的外公,母親相繼去世,父親也臥病在床,弟弟還要靠自己工資供應讀書,有一個男朋友可是他有家庭,自己喜歡的房子價格又居高不下。這一系列煩惱讓主角喘不過氣。

自此,女主臉上就很少再出現笑容。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女主不停的打房產中介的電話,希望能實時知道房價信息,但是中介也不止一次勸說女主,可以考慮換所房子,換小點的買,因為女主看上的房子價格實在太高,一年半載女主只能看看。雖然無奈,但女主也沒有妥協。

女主也想到向男朋友借錢,但是卻碰了一鼻子灰(扮演女主男朋友的是陳奕迅)。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最終,女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殺人,沒錯,是殺人!

內心的鬥爭也許進行了很久,​自己已經拼命工作,奈何香港房價一路飆升,絲毫沒有下調的趨勢。女主希望把她要買的那套房子周圍的住戶全部殺光,這樣因為人命案,這套房子價格才會急劇下降。

女主先殺死小區保安,接著是菲傭,女住客(女住客已經懷孕),女住客的丈夫,3個小社會混混,2個夜場女,2個警察,這樣女主便身背13條人命(沒錯,是13條人命,還有一條最後解釋)。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香港房價高在全球都屬於​前列,高樓大廈裡,擋不住的是人情的冷漠,金錢的現實。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最後來說,女主殺的第13個人,第13個人就是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有哮喘,常年臥病在床在床,女主的工資有​一大部分都需要給父親買藥看病,終於,有一次,看著父親病發痛苦的樣子,而自己又實在想把錢存下來買房子,於是她任父親拉自己的衣服讓她拿藥,坐在旁邊的女主滿臉悲傷,痛苦,但是絲毫沒有理會。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

雖痛苦,但是沒辦法,雖違法,但是卻是如此的無奈。最終女主成功買到心儀已久的靠著大海的房子一一維多利亞一號。她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放過,只是為了童年的情意結可怕的是,這部影片以發生在香港的真實事件改編,當年因為人命案轟動一時。房子本來就是讓人住的,買自己中意的房子無非就是圖個開心,安逸,可是因為高房價著實壓垮了一部分人,大多數淪為房奴。這樣想想,真是可悲。其實不只是香港,內地的房價也是一直價格高昂,房地產商自己賺得盆滿缽滿,但是普羅大眾只能望房興嘆。所以也希望政府與企業著手調控房價亂象,讓大家有房可居,不要讓電影裡的悲劇在現實中再次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