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陸海兩軍矛盾因何而起?竟有如此歷史淵源,曾大規模火併

二戰日本陸海兩軍矛盾因何而起?竟有如此歷史淵源,曾大規模火併

對二戰歷史有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二戰中日本陸軍和海軍之間有很深的矛盾,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甚至互相下過套。但身為同一個國家的軍種,為什麼會有這麼深的矛盾呢?其實,陸海兩軍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之前,兩者甚至發生過大規模火併。在日本國內資本主義萌芽和黑船事件之後,日本國內民間對當時掌握政權的幕府越發不滿,一些接觸西方影響比較早的中下層武士和不滿限制商業發展的商人組成了聯盟,成了倒幕派的基礎。

二戰日本陸海兩軍矛盾因何而起?竟有如此歷史淵源,曾大規模火併

黑船事件之後,幕府再次失去民心,大量中下層武士聚集起來,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這些武士主要下屬於長洲、薩摩、土佐、肥前四藩,也就是“明治維新四強藩”。但此派最終被幕府強力鎮壓,導致其逐漸轉變為倒幕運動。1864年,四強藩之中最強大的長洲藩發生動盪,其倒幕派勢力異常高漲,開始討論進軍京都的可能性。6月5日,京都發生池田屋事件,長洲潘多位武士被殺,長洲內部輿論沸騰,最終決定起兵。

二戰日本陸海兩軍矛盾因何而起?竟有如此歷史淵源,曾大規模火併

得知長洲起兵後,朝廷出現分歧,但最終孝明天皇決定採取強硬手段,下令征討。7月19日,長洲軍隊在京都與征討軍交火,處在征討軍陣營裡的薩摩藩大敗長洲軍,後來又在8月與其它勢力組成聯軍,征討長州藩並迫使其投降,自此長洲與薩摩兩藩結下世仇。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新軍以原長洲藩為基礎組建陸軍,薩摩為基礎組建海軍,兩者擁兵自重,相互紛爭不斷。後來陸軍學習德國,海軍學習英國,分歧進一步加深,最終形成了二戰中兩軍矛盾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