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窗口期的比賽即將在11月月底打響,屆時中國男籃合併之後的國家隊將會迎來世預賽首秀,效力NBA的周琦應該沒法回來打,不過G聯賽的小丁倒是可能回來。在之前的第四個窗口期的比賽中,中國男籃先客場負黎巴嫩男籃隨後在五棵松戰勝了約旦男籃,那麼,中國男籃這兩場比賽打得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不妨從比賽的平均效率來一探究竟。
正好,FIBA就在官網上發佈了一篇《第四窗口期》效率最高球隊的盤點(如上圖所示),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在這篇文章中,第四窗口期效率值最高的球隊分別是:澳大利亞男籃136.0高居第一毫無意外、韓國男籃以129.0穩居第二,新西蘭男籃以110.0佔據前三,中國男籃以102.0的效率值排在第四,菲律賓男籃雖然也打了架但仍然以95.5的效率值排在第五。
作為東道主,中國男籃由於陣容的變化戰績也有些起伏,但是第四個窗口期中國男籃的表現其實仍然不錯,儘管記錄在貝魯特輸給了黎巴嫩男籃,但回到北京主場最終還是扳回了一局,這些都顯示樂,即便沒有亞洲巨星在隊中,中國男籃依舊有足以過招西亞最好球隊的能力,特別是“兩胡兄弟”,胡金秋場均14.0分和14.0個籃板,胡明軒第二場甚至打出了12分和10助攻的難得一見的兩雙。
單看數據,一般球迷覺得確實不錯,但是為什麼這個效率值會說明不錯,確實有些茫然。其實,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初籃球迷俱樂部的小編在微動態給大家發過一張圖片(如上圖所示),這張圖片就很好地給大家解釋了常見的技術統計英文簡稱、以及一些統計值到底是如何得來的,這其中就包括效率值。
效率值的公式,最早是由NBA孟菲斯灰熊隊的籃球運營副總裁、前ESPN數據分析師和作家約翰-霍林格改進出來的,其實作為一個量化指標來衡量一個並非定性的東西都有偏向性,而這個效率值就更偏向體現一個球員在進攻端的作用,也就是說,這個榜單更多體現出的是一個球員、或者一支球隊的進攻能力。在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頂級例子。喬丹生涯場均27.91的效率值,是NBA效率最高的職業球員,季後賽28.59的效率值喬老爺子依舊是NBA最高,而1962-63賽季效率為31.82的張大帥張伯倫是單賽季之最,而對於單賽季最佳季後賽效率最高的球員,則屬於火箭名宿奧拉朱旺,88年季後賽他的效率值高達38.96。
因此,綜合來看,儘管不少球迷吐槽杜鋒指導帶領的藍隊,但事實上,藍隊在沒有易建聯等等級球星出戰、一些主力還飽受傷病疲憊等情況的困擾下,仍然在進攻火力中排在整個亞洲第四,已經很不容易了,而這也說明了作為被培養對象的球員,比如胡明軒和胡金秋等新人,確實得到了成長,這也體現了雙國家隊對於挖掘人才的成功。
當然了,與前幾位的強隊、特別是澳大利亞男籃的差距,也必須正視。這也讓我們更加期待,合併之後的中國男籃,一定會更好。
閱讀更多 球迷看球 的文章